奥运会特别仲裁机制司法化趋势探讨
本文选题:体育仲裁 + 奥运会 ; 参考:《体育科学》2010年04期
【摘要】:作为体育领域的特殊仲裁制度,国际体育仲裁院的仲裁机制在很多方面已经脱离了传统商事仲裁的一般属性,并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一些类似于司法机制的特征。这些特征在奥运会特别仲裁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尤其在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一趋势对于奥运会法律制度乃至国际体育法制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由于其对传统仲裁制度某些根本属性的颠覆和背离,也可能会引发一些问题。同时,这种发展趋势也会对我国体育纠纷解决机制以及整个体育体制的发展产生相应影响。
[Abstract]:As a special arbitration system in the field of sports, the arbitration mechanism of the International Sports Arbitration Court has deviated from the general attribute of traditional commercial arbitration in many aspects, and has more and more characteristics similar to the judicial mechanism. These features are embodied in the special arbitration of the Olympic Games, especially in the 29 th Olympic Games in 2008. This trend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the legal system of Olympic Ga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sports legal system, but it may lead to some problems because of its subversion and deviation from some basic attributes of the traditional arbitration system. At the same time, this trend will also have a corresponding impact on the sports dispute resolution mechanis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sports system.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6BTY013)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07JZD0015)
【分类号】:D997.4;D9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黄世席;;国际体育仲裁中的管辖权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06年04期
2 郭树理;奥林匹克体育仲裁制度与中国[J];法学;2004年11期
3 郭树理;王蓉;;奥运会体育仲裁中的临时措施探讨[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3期
4 黄世席;;北京奥运会仲裁四题[J];体育科学;2007年09期
5 张春良;;论北京奥运会仲裁的法律问题[J];体育科学;2007年09期
6 张春良;;论奥运会体育仲裁程序[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黄莹;[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陈永辉;[N];人民法院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成元;法治观念下的体育行业自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杨慧;;论消费争议解决途径的障碍及疏通[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4 刘艳芳;;论我国人民调解制度的改造[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陆攀;孔云龙;;论我国体育仲裁程序的建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黄彬;胡勇;;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国家法与苗族习惯法冲突解决机制透视[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5期
7 张居盛;彭泽虎;;新农村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8 杨成;邵毅超;;美国ADR对我国农村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借鉴[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9 陆在春;;我国教育仲裁制度的重构与完善[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戴斌;吴雪峰;;论我国多元化医疗纠纷解决机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媛;董小龙;;北京2008年奥运仲裁的司法监督问题研究[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陈培杰;;论民间调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3 陈琨;;由安然事件探讨公司领导人道德危机问题[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4 肖辉;孙文胜;;论人民调解制度与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解决——以新农村建设为视角[A];河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7年
5 项冶萍;罗长青;费文婷;高俊;;美国ADR对完善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借鉴意义[A];2007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7年
6 黄进;;体育争议与体育仲裁初探[A];2006年体育仲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李广辉;;司法管辖权与仲裁管辖权冲突之解决[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毛煜焕;;和谐社会的法官责任——论“人民司法”的时代落脚点[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9 刘文胜;;民事纠纷便利诉讼机制之构建——从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谈起[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10 田孟华;;创建学习型法院与提高法院审判质效——基于我国法院党建工作的思考[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生长;仲裁与调解相结合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1年
3 徐胜萍;民事诉讼简易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周孟炎;民事审判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张晓茹;家事裁判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王新环;公诉权原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徐昕;论私力救济[D];清华大学;2003年
8 谢晖;中国古典法律解释的哲学向度[D];山东大学;2005年
9 金YТ,
本文编号:20445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044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