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金融领域全球法律实体标识体系的制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20 11:11

  本文选题:全球法律实体标识体系 + LEI ; 参考:《江汉论坛》2013年05期


【摘要】:全球法律实体标识体系是在G20倡导下国际监管界创建的旨在识别参与金融交易的法律实体身份的全球统一的识别符体系,具有唯一性、普适性、公益性、便利性等制度特征。该体系将适用于金融市场中从事金融交易的法律实体,其治理框架以监管委员会、中央操作机构和地方操作机构为三级组织架构,以高级原则和监管委员会章程为法律基础,并包含注册发放、持续注资、竞争和反垄断等制度安排。该体系的价值目标在于:加强系统性风险监测和审慎管理,维护金融稳定;促进金融集团内部风险披露,提高金融数据的精确性和完整性;便利金融数据的免费提供,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然而,该体系在适应性、操作性和法律强制性等方面也面临现实挑战。
[Abstract]:The global legal entity identification system is a global unified identifier system established by the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community under the initiative of the G20 to identify the legal entities involved in financial transactions.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niqueness, universality, commonweal, convenience and so on. The system will apply to legal entities engaged in financial transactions in financial markets, with a governance framework of supervisory committees, central and local operating bodies, and a legal basis based on high-level principles and the statute of the supervisory committee, And includes registration issuance, continued capital injection, competition and anti-monopoly and other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value objectives of the system are: to strengthen systemic risk monitoring and prudential management, to maintain financial stability; to promote risk disclosure within financial groups and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integrity of financial data; and to facilitate the free availability of financial data, To safeguard the order of the financial market and the public interest. However, the system also faces practical challenges in terms of adaptability, maneuverability and legal compulsio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基金】:2010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国际金融法律秩序变革研究”(项目批准号:11JJD820009)的成果
【分类号】:D99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黎四奇;;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国际合作法治化的难点及对策分析[J];法学评论;2010年04期

2 张智勇;;国际金融危机与国际金融秩序的法律思考[J];新视野;2009年03期

3 王燕;;金融监管区域合作法律机制浅议[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2期

4 邢文娟;;论金融自由化趋势与完善我国金融法律制度的关系[J];才智;2008年13期

5 王君;;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强国际税收协作的现实法律意义[J];税务研究;2011年03期

6 赵旭;;浅议当代国际金融法的缺陷[J];法制与社会;2008年28期

7 陈宇;;立法能否成为有效的防波堤——金融海啸中的干预立法与国际合作[J];民主与法制;2008年23期

8 周立胜;;国际法治:金融危机之全球性对策[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0年06期

9 李文敏;杨秀翰;;反洗钱的国际合作机制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S2期

10 汤涛;;“审慎例外”条款的限制性应用与发展趋势探析[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晓波;;2020的国际金融法:中国的作用和影响[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刘轶;;WTO金融服务法中的承认制度及其实践[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3 宋云博;徐莉;;“欧洲法治”与“人本”思想——兼议欧美法治瑕疵与马克思主义回归[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杨松;;国际法与国际货币新秩序研究[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3—2004年度)[C];2003年

5 刘轶;;论欧盟金融服务法中的最低限度协调原则[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6 何焰;;21世纪的金融危机及其法律治理刍议[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7 刘轶;;WTO金融服务法中的承认制度及其实践[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向雅萍;;次贷危机下对《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反思[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9 曾炜;;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与GATS之关系[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10 冷罗生;;构建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法律思考[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涉外定牌加工中商标侵权的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9年

2 陈向东 张军华 马楠 顾建兵;南通崇川成功调解一群体性涉外纠纷[N];人民法院报;2009年

3 芦龙军邋张碧弘;欧盟各国决定共同解决经济难题[N];人民日报;2008年

4 余劲松 詹素娟;前沿而又精到的国际金融法专著[N];光明日报;2009年

5 记者 明金维;正常的反垄断审查不是保护主义[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6 本报记者 邢梦宇;专家提醒企业签订进口合同明确责任归属[N];中国贸易报;2009年

7 李怀北;紧绷南海维权之弦[N];战士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裴宏 实习记者 贾轶为;进入欧洲市场如何避免临时禁令[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9年

9 记者 郑雅文;中国成全球贸易救济诉讼的主要目标[N];财会信报;2009年

10 刘国远;中国要求WTO设专家组调查美国轮胎特保措施[N];中国贸易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云峰;金融创新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2 罗晋京;论跨国银行法律规制对国家主权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3 尹立杰;GATS框架下的跨国银行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4 成向阳;论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监管[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5 罗怀家;金融全球化下银行风险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6 陈克宁;主权财富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7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燕;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国际金融法律监管[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2 李嵬;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的法律监管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3 赵巍;跨国银行并表监管中的冲突及其协调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刘宇男;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机制[D];西南财经大学;2003年

5 崔健;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壁垒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崔蕴佳;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法律框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李金晓;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年

8 陈义生;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我国银行资本监管的挑战和对策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9 陈宇;国际对冲基金的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李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框架下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探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440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0440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