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从使用武力法看保护的责任理论

发布时间:2018-06-24 11:48

  本文选题:保护的责任 + 军事干涉 ; 参考:《法学研究》2012年03期


【摘要】:保护的责任是21世纪初国际上出现的新理论。将该理论中的军事干涉因素与《联合国宪章》关于使用武力的规定进行比较,观察近10年来国际社会的有关实践,可以认为该理论并未在国际法上改变现行的使用武力法规则,国际社会对该理论中军事干涉问题并未形成共识。现阶段对以军事手段实施保护责任应持谨慎态度。
[Abstract]: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is a new theory emerging in the world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 st century. By comparing the elements of military interference in this theory with the provisions of the Chart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on the use of force, and observing the relevant practice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n the past 10 years, we can conclude that the theory has not changed the existing rules of the law of the use of force in international law. There is no consensus amo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on the issue of military intervention in this theory. At the present stage, we should take a cautious attitude toward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by military means.
【作者单位】: 中山大学法学院;
【基金】:广东省社科规划项目(批准号:09G-04)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08&ZD055)的资助
【分类号】:D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鸣;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问题探究[J];法学评论;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菲;;浅议武力使用与国际法[J];当代经理人;2006年07期

2 赵磊;;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类型及地域分析[J];当代亚太;2009年02期

3 王睿;周琦;;论联合国维和行动原则的发展及其缺陷[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4期

4 钟龙彪;王俊;;中国对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认知和参与[J];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06期

5 余民才;;自卫权适用的法律问题[J];法学家;2003年03期

6 慕亚平,陈晓华;世纪之交议维和——对冷战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的评价与思考[J];法学评论;2001年06期

7 戴轶;;试论安理会授权使用武力的法律规制[J];法学评论;2008年03期

8 赵宇;从对外政策层面解读我国维和警务与外交的互动[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杨广,尹继武;美国反对恐怖主义战争的建构主义分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刘扬;论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陈敬明;海盗罪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韩庆娜;冷战后美国对外军事行动的动因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3 扈大威;预防性外交研究:从设想到实践[D];外交学院;2004年

4 贾烈英;无政府性与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5 江涛;美国对外关系中的重建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06年

6 赵磊;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联合国的外交政策[D];外交学院;2006年

7 牛海彬;有限的合作:美国国会与联合国[D];复旦大学;2006年

8 陈先才;当代国际危机管理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9 吴雪;冷战后美国应对“国家失败”政策研究[D];外交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睿;区域性国际组织维和行动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牛晓晨;浅析联合国建设和平委员会的建立及其作用[D];外交学院;2011年

3 李秀雯;冷战后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4 任玲;安理会与武力使用[D];苏州大学;2011年

5 林文佳;“中国贡献论”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6 徐爱华;中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解晓芳;试论中国对联合国维和行动认识和实践的演变[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8 韩然善;韩国的联合国外交[D];复旦大学;2009年

9 刘嘉媛;加利秘书长与联合国第二代维和行动[D];外交学院;2010年

10 侯自强;冷战后德国参与国际和平行动分析[D];外交学院;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飞;孙家贵;;利比亚空袭的国际法透视[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张燕;;论国际法的法律强制性[J];法制与社会;2011年20期

3 张新广;李明奇;;国际法对危害人类罪的惩治[J];江淮论坛;2011年04期

4 李伯军;;从军事打击利比亚看国际干预的法律标准[J];法治研究;2011年07期

5 宗伟;;打击索马里海盗之国际法问题浅析[J];青年记者;2011年20期

6 宋新平;;武力使用法面临的困境与挑战[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朱文奇;李颖;;打击索马里海盗:既是责任也是挑战[J];中国海商法年刊;2011年02期

8 刘阳;;国际法课程教学研究[J];民营科技;2011年08期

9 廖艳嫔;;女性主义视角下对国际法中公、私划分规则的审视[J];甘肃社会科学;2011年04期

10 阿尔宾·埃泽尔;孙静;;国际刑事法院之路:《罗马规约》的产生和基本内容[J];中德法学论坛;2002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漆彤;;2020年的国际法:国际金融软法的效力及其趋势展望[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刘志云;;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之路:一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路径[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李琰;;生命伦理与国际法:反思与统一[A];伦理研究(生命伦理学卷·2007-2008)上册[C];2007年

4 郜尔彬;;论“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5 傅廷中;;“安全例外”条款与自由贸易政策的价值冲突与协调[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6 杨宇帆;;浅析风险预防原则及其国际合作问题[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敬东;国际法:战火不能践踏的准则[N];法制日报;2003年

2 赵雯;伊拉克战争:拉响国际法改革警报[N];检察日报;2003年

3 法学所 柳华文;美国反恐战争对国际法提出的挑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3年

4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法教授、博士生导师 朱文奇;科索沃的国际法争议仍在继续[N];法制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陈宜飚 ;审判萨达姆的国际法之辩[N];21世纪经济报道;2004年

6 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段辉艳;利比亚危机与国际法的现实困境[N];法制日报;2011年

7 法言;21世纪国际法的新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8 刘敬东;国际公法不容挑战[N];法制日报;2003年

9 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金永明;从国际法看打击索马里海盗行动[N];文汇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吴志华 顾玉清;“拳头法”不能高于国际法(综述)[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忠宝;论国际法上的禁止使用武力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李春林;国际法上的贸易与人权关系论[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3 龚向前;传染病控制之国际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4 徐军华;非法移民的法律控制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李伯军;不干涉内政原则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赵建文;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王娜;国际法对转基因产品国际贸易的管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8 衣淑玲;国际人权法视角下《TRIPS协定》的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刘彬;RTAs涌现背景下国际贸易法治秩序的重构[D];厦门大学;2008年

10 林灿铃;论跨界损害的国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铮;军事干涉与国际法基本原则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2 石磊;论国际法上的使用武力规则[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丁峰;禁止使用武力原则的国际法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4 李崇政;“南海诸岛问题”的国际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5 张吉泰;论国际非政府组织与国际法的实证联结[D];青岛大学;2007年

6 张一飞;国际法框架下的贸易与环境问题[D];清华大学;2003年

7 蔡高强;论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D];湘潭大学;2003年

8 蔡俊;转基因产品的国际法管制及我国的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杜小林;从国际法看中印边界问题[D];外交学院;2006年

10 毕书广;国际教育服务贸易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61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061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6a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