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法律费用赔偿

发布时间:2018-07-02 08:52

  本文选题:国际货物买卖 + 法律费用 ; 参考:《天府新论》2011年01期


【摘要】:在国际货物买卖争议中,法律费用的数额可能很大,法律费用赔偿因此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法律费用主要包括程序费用和当事人的法律服务费。大多数国家允许法律费用的赔偿,并赋予法院和仲裁庭以一定的自由裁量权,法院和仲裁庭则会综合考虑当事人诉讼或仲裁请求的胜诉程度、当事人是否采取了拖延战术、当事人是否有不适当的作为或坚持不必要的立场、案情的复杂程度等要素,来确定法律费用的承担和赔偿。作为国际货物买卖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条约,CISG对法律费用赔偿问题并未做明确规定,但不能因此就将法律费用赔偿作为程序问题依据各国内法解决,而是应该依循CISG的完全赔偿原则支持法律费用的赔偿,并按照受损害方胜诉的程度来判决法律费用的最终赔偿额度。
[Abstract]:In the dispute of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the amount of legal expenses may be very large, so the compensation of legal expenses becomes an important issue. The legal fee mainly includes the procedure expense and the litigant's legal service charge. Most States allow compensation for legal costs and give courts and arbitral tribunals some discretion, while courts and arbitral tribunals take into account the degree of success of a party's action or arbitration claim, and whether the parties have adopted a delaying tactic, Whether the parties have acted improperly or insisted on unnecessary position, the complexity of the case and other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legal costs of the burden and compensation. As the most influential international treaty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sale of goods, CISG does not explicitly provide for the compensation of legal expenses, but it cannot therefore be settled as a procedural issue on the basis of various domestic laws. Instead, the compensation of legal costs should be supported by the principle of full compensation of CISG, and the final amount of compensation for legal expenses should be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victory of the aggrieved party.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WTO学院;
【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09YJC820086)《国际货物买卖损害赔偿制度实证研究》 “武汉大学‘70后’学者学术发展计划”支持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96;D99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薇;国际贸易中的预期违约制度探究[J];商业研究;2005年12期

2 易军;违约责任与风险负担[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3 孙美兰;《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免责规定之研究[J];法学;2004年12期

4 征国忠;根本违约的认定及救济[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5 沈维佳;;《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的预期违约与《合同法》相关条款的比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11期

6 鲍仕梅;合同法定解除条件之比较[J];技术与市场;2005年09期

7 秦康美;论实际履行违约责任的完善[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朱广东;情事变更原则国际法渊源辨析——兼论《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79条的性质[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9 苏颖霞;货物品质异议期限与诉讼时效的法律辨析——兼评《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第39、44条[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10 朱嘉浚;国际商事合同法之贸易惯例条款比较研究[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田晓云;论国际商事惯例及其适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刘瑛;《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解释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庞再月;预期违约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斌;我国保障措施立法与实践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3 姜劲蕾;论国际贸易惯例在国际贸易合同中的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4 张应杰;论附随义务[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5 李刚;国际统一合同法公约中的“挑选法院”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6 孙秋月;国际货物贸易中海运货物“控制权”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刘杰敏;论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及计算[D];武汉大学;2004年

8 张兆涛;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的风险转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9 柴进;《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若干法律问题统一解释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杨景章;论UNCITRAL运输法草案中的控制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超;;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中损害赔偿方式应注意的问题[J];华章;2011年22期

2 张丽;;试论平行进口的相关理论及其对缓解公共健康危机所起的作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廉恩臣;;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2 张峰;;CISG中卖方的“货物与合同相符”义务[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岩松;国际货物买卖中的货款支付争议分析[N];国际商报;2009年

2 外交学院国际法研究所副教授 许军珂;《联合国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公约》及其在我国的实践[N];人民法院报;2005年

3 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 左海聪;谈统一实体法在国际商事案件中的优先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7年

4 于颖;略论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法律适用[N];法制日报;2001年

5 北京万国学校;2007国际经济法大纲变化解读[N];人民法院报;2007年

6 陈哲;如何控制市场、知识产权和对国际惯例不了解的风险[N];国际商报;2007年

7 外交部领事司 许育红;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一般条款[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8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吴宗祥;买方的付款义务何时中止、恢复和终结[N];国际商报;2003年

9 新昱;承运人无单放货 卖方权益如何保障[N];公共商务信息导报;2006年

10 赵袁;小心绕开合同陷阱[N];国际经贸消息;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载宇;国际货物买卖中所有权功能的弱化[D];武汉大学;2012年

2 刘瑛;《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解释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焦守宁;国际货物买卖中所有权转移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王博;国际货物买卖中所有权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杨慧;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制度[D];外交学院;2010年

4 邵丽芳;论国际货物买卖风险转移与我国相关立法应对措施[D];南昌大学;2011年

5 张兆涛;国际货物买卖中货物的风险转移[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周波;论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D];外交学院;2005年

7 杨长海;国际货物买卖合同订立中基本法律问题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8 曲敬玲;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9 高珏;国际货物买卖中风险转移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4年

10 王彦;国际货物买卖中的风险转移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089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089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9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