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武装冲突”的国际法阐释
本文选题:网络武装冲突 + 国际法 ; 参考:《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摘要】:网络自诞生以来便没有逃离主权国家相互博弈的束缚,诸多国家层面的网络攻击已经就此给出实证。与"网络战争"一词相比,"网络武装冲突"概念是对国家层面的网络对抗更精确严谨的描述。在深化"网络武装冲突"概念的内涵时,还需要考虑三个理论平衡,即在网络与主权之间、传统武装冲突理论与现实网络实践之间、军事需要与人道保护之间寻求平衡。在现实操作中亦有三方面需要关注:在主体方面应关注匿名性问题,将主体界定问题转化为证明责任问题;在行为方面,更谨慎的界定网络攻击构成"使用武力"的条件,将"结果"取向作为主要标准;在客体方面,则需要构建制度化的"网络空间利益"客体理论。
[Abstract]:Since the birth of the network, it has not escaped the bondage of the game between the sovereign states, and many network attacks at the national level have been proved. Compared with the term "cyberwar", the concept of "cyberarmed conflict" is a more precise and precise description of cyberwarfare at the national level. In deepening the connotation of the concept of "cyber-armed conflict", three theoretical balances should be considered, namely, the balance between network and sovereignty, between traditional armed conflict theory and practical network practice, and between military needs and humanitarian protection. There are also three aspects to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practical operation: the subject should be concerned about anonymity, and the subject definition sh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burden of proof; in the field of behavior, a more careful definition of cyber attack constitutes the condition of "use of force". The orientation of "result" is regarded as the main criterion, and the object theory of "cyberspace benefit" should be set up in the aspect of object.
【作者单位】: 湘潭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海平;;武装冲突法的军事伦理价值[J];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5年06期
2 金娈;;武装冲突攻击方保护敌占区平民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3 王海平;;关于武装冲突法适用的几个问题[J];当代法学;2008年06期
4 ;改革开放30年武装冲突法在中国的研究与实践[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5 张晓璇;;论信息化战争中武装冲突法效力缺失的原因[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李颖;;国外近期武装冲突法研究综述[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黄艳芳;;武警部队适用武装冲突法的相关依据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33期
8 周晓玲;;武装冲突中的国际人道救援[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9 陈耿;;开拓进取,加强合作 推动武装冲突法学科专业创新发展——西安政治学院开展武装冲突法教学研究20年回顾[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宋新平;周晓玲;;“武装冲突法与国防和军队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白礼平 赵炫儒;“武装冲突法与国防和军队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徐新 王文娟 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加强武装冲突法的传播与实施[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3 荀恒栋;对待武装冲突法基本形态[N];法制日报;2003年
4 朱雁新;武装冲突法:军事法研究新增长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郭江山 王雅夫;论法圣雷莫 友谊播四方[N];解放军报;2011年
6 郭江山 王雅夫;中国军校学员取胜没有硝烟的战场[N];中国教育报;2011年
7 黄运湘;战争法的基本体系和主要原则[N];战士报;2004年
8 陈太富;战争法:不可或缺的战争“法”宝[N];科技日报;2004年
9 张慎思;战火中不能漠视的法则[N];法制日报;2006年
10 荀恒栋;对条约与习惯的适用[N];法制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萌;无人机攻击的法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2 纪晓欣;与战争罪有关的武装冲突类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3 王文梁;海上武装冲突法的发展及运用[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4 郝继侠;武装冲突中平民权利的保护[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超;论战争法规制跨国武装冲突的困境及其突破[D];南京大学;2012年
6 余萌;武装冲突下中国海外投资保护的法律问题分析[D];复旦大学;2012年
7 石婷;论区分原则在现代武装冲突中的适用[D];湘潭大学;2013年
8 唐瑶;论武装冲突中平民妇女的人身权保护[D];湘潭大学;2012年
9 薛盈;武装冲突时期自然环境的国际法保护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10 蔡悦;武装冲突中妇女权利的国际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0958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0958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