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及其在中国的立法构建——兼评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制度对接的国际一体化问题

发布时间:2018-07-05 00:39

  本文选题:刑事缺席审判 +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 ; 参考:《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摘要】:《联合国反腐公约》中的腐败资产追回机制对刑事缺席审判提出了实质性要求。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是我国刑事诉讼法上的一项立法空白,但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履行《联合国反腐公约》、符合刑事司法审判实践的客观要求,我国有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应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形成法律体系上的国际化对接。文章通过对该制度的域内外立法及司法实践研究,提出了在中国构建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立法思考。
[Abstract]:The corrupt asset recovery mechanism in the UN Anti-Corruption Convention puts forward substantive requirements for criminal trial in absentia. The system of criminal trial by default is a legislative blank in our country's criminal procedure law, but in order to safeguard the national interests and fulfill the UN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 it is in line with the objective requirements of the practice of criminal justice. It is necessary for our country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criminal trial in absentia, which should be connected with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of UN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yste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legislative thinking of constructing the criminal trial system in absentia in China.
【作者单位】: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5.2;D997.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王新清;卢文海;;论刑事缺席审判[J];中国司法;2006年03期

2 刘根菊,李秀娟;构建缺席审判外逃贪官制度探析[J];人民检察;2005年16期

3 王圣扬;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看建立我国的刑事缺席追诉制度[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陈桂明,李仕春;缺席审判制度研究[J];中国法学;1998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宁杰;[N];人民法院报;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研;;仲裁案件缺席审理实践初探[J];北京仲裁;2006年03期

2 张永泉;缺席判决与不应诉判决制度探讨[J];法律适用;2005年01期

3 朱立龙;;论我国缺席判决制度的检讨与重构[J];法律适用;2007年08期

4 汪维才;;论我国外流腐败资产追回诉讼机制之构建[J];法学杂志;2009年08期

5 魏昕;魏建文;;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提倡——立足于打击腐败犯罪分子外逃[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12期

6 张志龙;;完善现行简易程序推动基层法院独任庭的改革[J];法制与社会;2008年29期

7 张兄来;华志强;齐海华;;打击外逃职务犯罪人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0年33期

8 王国友;;论民事缺席判决制度[J];法制与社会;2011年06期

9 吴军辉;;陪审团制度在德国的移植与消亡[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10 魏红;刘学文;;浅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框架下中国外逃资产追回机制的法律构建[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裴兆斌;追缴腐败犯罪所得国际司法协助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李秀娟;《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蔡宗翰;民事程序公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任学强;腐败犯罪特殊诉讼程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t;当事人程序违法责问失权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陈光伟;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王晶;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4 咸静;我国民事诉讼撤诉制度重构论[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冠男;论我国的缺席审判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王申荣;民事诉讼缺席判决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韩宇;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金明辉;我国民事缺席判决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陈培珊;论我国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之完善[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朱懿;我国反腐败国际合作机制若干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万毅;刑事缺席判决制度引论[J];当代法学;2004年01期

2 陈小奇;新刑诉法中应增设缺席判决的内容[J];法学;1996年12期

3 杨宇冠;意大利"缺席审判"掠影——欧洲三国考察记事之三[J];法律与生活;2004年23期

4 李文健;刑事诉讼效率论——基于效益价值的法经济学分析(上)[J];政法论坛;1997年05期

5 刘柏纯;构建刑事诉讼缺席审判制度的思考[J];政法学刊;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红梅;;《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的反腐败工作[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7年01期

2 胡隽;;商业贿赂的滋生原因与对策探讨[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李广民;李进浩;;世界银行反腐败措施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11期

4 孙璐;;国际法治视野中的反腐败[J];当代法学;2009年03期

5 童海保,汪合新;《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我国反腐败立法取向的影响[J];人民检察;2004年08期

6 陈立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国际反腐合作[J];检察风云;2004年22期

7 朱立恒;《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有关私营部门内的贿赂犯罪及与我国相关规定之对比[J];前沿;2005年02期

8 夏红;;《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中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影响[J];法学杂志;2006年03期

9 任广浩;反腐败国际合作法律问题探析——兼谈中国对《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应对[J];河北法学;2004年10期

10 卢建平;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看贿赂犯罪的立法发展[J];人民检察;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建伟;;论中国生物技术安全立法的构建[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4年

2 吴志洲;林和静;;构建和谐的行政补偿制度[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贾盛荣;;浅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对中国刑事反腐败工作的影响[A];贵州省2004年刑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乔红光;;认清反腐败形势 构建反腐败机制[A];最珍贵的精神财富——黑龙江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丽萍;加快立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深圳特区报;2011年

2 普法;《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法[N];今日信息报;2004年

3 宋杰;《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资产追回机制[N];人民法院报;2005年

4 宋树涛;反腐败立法研究的又一成果[N];人民法院报;2007年

5 陈华;冰雪消融后还需做什么[N];宁夏日报;2008年

6 广东商学院法学院 刘焱白;劳动关系转型期集体谈判制度的立法构建[N];工人日报;2011年

7 王金贵;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主要形式与新发展[N];检察日报;2005年

8 杜亮;立法构建战时装备法规体系[N];法制日报;2006年

9 深圳报业集团 方兴业邋周森;深圳率先立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N];深圳商报;2008年

10 记者 刘晓颖;昆明立法构建职务犯罪“防火墙”[N];云南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t$;战时军事法基本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张颖慧;企业组织变动与工作权保障[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秋哲;试论我国诱惑侦查制度的构建[D];兰州大学;2008年

2 刘习峗;独立董事法律制度在我国的立法构建[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3 王秋俊;论我国《野生植物保护法》的构建[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4 谭学军;《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预防职务犯罪机制的完善[D];湖南大学;2008年

5 余洁;论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D];南昌大学;2008年

6 包雪红;驰名商标的反淡化法律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梁亮;《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相关刑事立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8 孙世萍;论刑事缺席审判[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9 吴嘉林;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引渡制度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10 王洪霞;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981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0981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75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