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行为能力类型化的局限性及其克服
[Abstract]:In order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natural person has the capacity for civil conduct or to what extent the capacity for civil conduct is defined by an age standard, in any case, it is unavoidable that there is a double limitation on the excessive protection of the reasonable trust of the minors and the relative persons of the transaction, and to reduce such limitations as France, Germany and Switzerland as far as possible. Scholars and other countries have adopted different norms in the system of typed civil capacity. In China, the general principles of civil law have alleviated the limitations of the limitation of the ability to restrict civil behavior in the system of civil capacity for civil behavior. Due to the lack of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of the protection of minors, the current interpretation of the existing non civil capacity types is seriously deviated from the attribute of the law of force.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and regulations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the child, in order to respect the dignity and freedom of the child, the future codification of civil code in our country should consider the complete cancellation of no civil law. The type of capacity for conduct stipulates that minors, regardless of age, shall in principle enjoy limited capacity for civil conduct.
【作者单位】: 中国法学杂志社;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民法中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研究”(批准号:13BFX082)的阶段性成果之一
【分类号】:D923;D99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朱广新;;我国民法拟制成年制度的反思与重建[J];法商研究;2011年01期
2 董学立;;民事行为能力制度重构[J];河北法学;2007年11期
3 张强;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反思与重构[J];法学论坛;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滋常;试论商事登记效力的合理性与规则重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翟继光;;税收法律关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2期
3 徐卫;;罗马遗产信托及其法学思考与启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曹险峰;;罗马法中的人格与人格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韦国猛;;违反安全保障义务侵权责任浅析——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六条为中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6 王雷;;不真正连带责任与其他侵权责任形态的关系及适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7 郑晓剑;;我国民法典中成年监护立法若干问题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林艳琴;丁清光;;完善私营企业财产权利的法理念[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蒋辉宇;;论合作社的法人地位与社员的责任形式——对当前学界有关合作社法人地位研究的反思[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10 郑晓剑;陶伯进;;侵权责任能力视域内《侵权责任法》第32条与第33条之解释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荣平;;对德国民法法人制度的借鉴与反思[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3 朱铭来;练姿秀;王惠君;;责任保险若干法律问题探析[A];变革中的稳健:保险、社会保障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北大CCISSR论坛文集·2005[C];2005年
4 冯克乃;;利益均衡理论及其在民事审判中的运用[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2007年
5 李长凤;;浅谈离婚精神损害赔偿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3辑)[C];2010年
6 候晓丹;;论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效力[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7 田保军;孙学亮;;刍议无因管理之“契约”性[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8 陈金钊;侯学勇;;法律关系及其逻辑模型的建构[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江军学;;论招标投标法律制度与原理[A];七省市第八届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7年
10 陈朝晖;;由仲裁案例看仲裁第三人制度的发展[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吕利;律简身份法考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吴一鸣;英美物权法之大陆法解读[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邬先江;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魏树发;论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改革[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刘冬京;我国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温从军;《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类型化及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刘金华;期待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齐艳;论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陈云霞;知识产权托管及其托管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f,
本文编号:2175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175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