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缔约国报告制度研究
[Abstract]:The reporting system of the States parties to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ICESCR) is the basis and the only compulsory system of the Covenant. It has the common character of the reporting system of all the States parties to the human rights treaties, as well as its own content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system since 1978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monitoring the implementation by States parties of their obligations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Covenant on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Rights, but has also revealed a number of shortcomings, Its function is restricted by a series of factors. Reform of the human rights treaty bodies, including the State party reporting system, is a long way off.
【作者单位】: 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山东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0BFX099)
【分类号】:D99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范国祥;国际人权公约的法律监督[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5期
2 龚向和;;国家义务是公民权利的根本保障——国家与公民关系新视角[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 王光贤;缔约国在实施国际人权条约方面的经验与问题[J];法学评论;2002年02期
4 江国青;略论国际法实施机制与程序法制度的发展[J];法学评论;2004年01期
5 彭锡华;;联合国人权公约缔约国报告制度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毛俊响;;论联合国人权公约缔约国报告制度的改革[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2 耿志强;;以人为本理念下农民工人权保护问题的几点思考[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吕耀军;;中东非政府人权组织的特征与挑战[J];阿拉伯世界研究;2012年01期
4 肖君拥;;禁止体罚儿童的国际法律规定与国内法律实施——以家庭内体罚儿童为视角[J];北方法学;2010年04期
5 陈亚芸;;《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食物权法律解析[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6 刘仁文;刑法中的严格责任研究[J];比较法研究;2001年01期
7 张爱宁;;国际人权公约特点评述[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8 彭虹斌;;择校权实现的差序格局[J];比较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9 房亚明;;从“选主”到“自主”:被选举权的制度建构[J];长白学刊;2012年01期
10 卢成会;;论公共危机中社会保障干预的可行性[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鹏飞;;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边境调节措施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程竹汝;;认真对待公民监督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3 程竹汝;;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实现形式的历史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成就的三个方面[A];社会主义与中国现代化 政治·法律与社会: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9年
4 周少青;;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价值理念问题[A];第九届中国世界民族学会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程保志;;保障人权:现代法治的核心价值诉求[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刘海年;;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宪法修正案》第二十四条[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7 王允武;王杰;;试论人口较少民族权益的法律保障[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8 王洁;徐锡五;;司法亚文化的负向功能[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五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一辑)[C];2006年
9 张兴慧;;论刑事被害人的救助与国家补偿制度[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王康敏;;论金融危机的挑战与克服——一个发展权视角的考察[A];第三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薇;国际投资中的社会责任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龙耀;国家保障与社会支持:中国高校学生生存路径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3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李勋华;水电工程移民权益保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金正九;东北亚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6 潘华志;权利冲突的法理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7 梁德友;转型期中国弱势群体伦理关怀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8 段凡;和谐社会建构的法权逻辑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9 张慧霞;国际人权法视野下少数群体权利保护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王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兰兰;论个人所得税法对纳税人权利的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霍慧超;论生命权的宪法保障[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霞;青少年网络生态文明教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周智军;中国对日外派劳务人员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卓;未成年人手机媒体信息的法律保护[D];苏州大学;2010年
7 王超;中国法治进程中罪犯知识产权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夏玉丹;我国不起诉制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玉琛;普世价值的理性诉求及其限度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10 陈鹏悦;“安乐死”合法化问题初探[D];吉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文强;张卫国;;受教育权的国家义务分类浅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2 杨泽伟;论人权国际保护与国家主权[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孙世彦;论国际人权法下国家的义务[J];法学评论;2001年02期
4 陈醇;论国家的义务[J];法学;2002年08期
5 上官丕亮;;论国家对基本权利的双重义务——以生命权为例[J];江海学刊;2008年02期
6 邓成明;蒋银华;;论国家义务的人本基础[J];江西社会科学;2007年08期
7 陈征;;基本权利的国家保护义务功能[J];法学研究;2008年01期
8 高鹏程;国家义务析论[J];理论探讨;2004年01期
9 曲文胜;国际刑事法院的历程[J];人权;2002年04期
10 韩世强;;公民健康权的实现与国家义务的研究[J];时代人物;2008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延平;国家的人权保障责任与国家人权机构的建立[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03期
2 张伟;;合作抑或批评——浅析国家人权机构如何处理与本国政府、联合国条约机构之间的关系[J];比较法研究;2011年02期
3 ;国家人权机构与少数者权利保护[J];国际学术动态;2009年05期
4 张星远;;《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的工作权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年07期
5 杨成铭;从国际法角度看受教育权的权利性质[J];法学研究;2005年05期
6 石磊;;试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中工作权的性质与内容[J];法学评论;2007年04期
7 杨炼;;论工作权的国际标准及在中国的实现[J];求索;2009年03期
8 毛俊响;;论联合国人权公约缔约国报告制度的改革[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郭雨城;;论国家人权机构充当法庭之友的功能[J];法制与社会;2011年09期
10 晋继勇;;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国际人权机制分析——以《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肖健明;;论联合国人权保障机制的改革[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岩;国际人权保护的四项措施[N];检察日报;2004年
2 荀恒栋;占领国与战胜国的义务[N];法制日报;2003年
3 董秋云;“我们的宗旨是促进公平正义”[N];检察日报;2004年
4 外交部部长助理 吴海龙;履行国际人权义务 开展国际人权合作[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孙晓云;国际人权法视域下的健康权保护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路;亚太地区国家人权机构有效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凯;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可诉性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王利军;国际法中人权保障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4 马玉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议定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魏博田;论《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实质性义务在我国的履行[D];山东大学;2011年
6 韩燕利;国际法视野下的台湾“民族自决”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7 安静;妇女权利的国际法保护[D];四川大学;2006年
8 袁新安;论联合国体系下的人权保护机制[D];外交学院;2008年
9 杨柳;区域性人权保护机构及其运行机制研究——从现在的欧洲到未来的亚洲[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10 薛磊;国际人权法中的个人[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21791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179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