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海盗犯罪嫌疑人身份确定的法律障碍

发布时间:2018-08-23 19:16
【摘要】:自2008年起,非洲之角的海盗活动就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维护国际海运安全、加强对海盗的打击力度,联合国安理会为此通过多项决议。各国在联合国的号召下纷纷派遣自己国家的海军和军舰到海盗猖狂地区去护航,但是海盗的劫持事件依然屡禁不止。终归起来其实是当今国际社会对海盗的打击力度不够强大,很多国家在抓到海盗后不是继续审判海盗,而是将海盗释放,这也就是为什么海盗抓了之后还有。出现这样的问题,是由于国际社会上缺乏对海盗惩处的具体的法律法规,一些国家根据普遍管辖权原则起诉海盗,却发现起诉海盗而使海盗受到应有的处罚是很困难的事情。在起诉海盗犯罪嫌疑人的时候碰到了很多问题,有管辖权问题、法院问题、国际法问题,海盗犯罪嫌疑人身份确定问题、何处执法问题等,一个问题不能解决,将会影响其他问题的解决,只有全部问题均得到解决,国际社会上频繁出现的这种海盗劫持事件才会减少。当海盗犯罪嫌疑人受到了应受的处罚之后才会对自己的行为有所认识,才不会像现在这样的肆无忌惮的为了自己的私利而去影响整个国际社会海上通道的安全运行。 确定海盗犯罪嫌疑人身份,虽然是一个细小的问题,但无论从立法、司法、执法方面来说,都对促进各国打击海盗行为有积极影响。文章就如何确定海盗犯罪嫌疑人身份进行了探讨,文章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海盗行为出现的历史,研究目的及方法。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确定海盗犯罪嫌疑人身份在立法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第二章介绍了在司法上出现的问题,第三章介绍了在执法上出现的问题,第四章介绍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结语部分对全文做了一个概括性的总结。
[Abstract]:Since 2008, piracy in the Horn of Africa has become a hot issue of global concern. In order to maintain international maritime security and strengthen the fight against piracy, the United Nations Security Council has adopted a number of resolutions for this purpose. Countries sent their own navies and warships to escort pirates at the UN's call, but pirate hijackings continue to be banned. In the e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is not strong enough to crack down on pirates. Many countries do not continue to try pirates after they catch them, but release pirates. That is why pirates have been arrested. This problem is due to the lack of specific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to punish pirates. Some countries prosecute pirates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universal jurisdiction, but find it very difficult to prosecute pirates and bring them to justic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osecution of piracy suspects, such as jurisdiction, court, international law, identification of suspected pirates, where to enforce the law, and so on. One problem cannot be solved. Will affect the solution of other problems, only if all the problems are resolved, 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this kind of pirate hijack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ll be reduced. When a pirate suspect is punished, he will not be aware of his own behavior, and will not be so unscrupulous as now to affect the safe operation of the entir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maritime passage for his own personal gain. Determining the identity of piracy suspects is a minor issue, but in terms of legislation, justice and law enforcement, it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promoting countries' efforts to combat piracy. This paper discusses how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f pirate suspects, which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introduction, text and conclusion. The introduction main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purpose and method of piracy.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that may arise in the legislation to determine the identity of the suspected pirates, the secon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the third chapter introduces the problems in the law enforcement. The fourth chapter introduces how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the conclusion part of the full text of a general summary.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97.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慧德;;警惕海盗[J];世界知识;1982年01期

2 刘军;;索马里海盗问题探析[J];现代国际关系;2009年01期

3 欧阳晨雨;;现代海盗:游荡在法律盲区的“海上幽灵”[J];民主与法制;2008年24期

4 翁新潮;;索马里海盗为何愈来愈猖獗[J];金融经济;2009年01期

5 ;互动[J];国际展望;2007年08期

6 刘军;张金平;;东南亚海盗问题探究[J];南洋问题研究;2007年03期

7 守猪待兔;;勇斗亚丁湾海盗[J];东方剑;2009年03期

8 徐忠;;你知道吗?海盗种类[J];海洋世界;2003年06期

9 ;海盗最猖獗国家 尼日利亚超越印尼居首[J];世界海运;2008年03期

10 本刊编辑部;;直击亚丁湾风云[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志刚;;无罪推定原则在侦查阶段的适用[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2 杨先恒;;人性尊严与犯罪嫌疑人之刑事处遇[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3 晏虹;;关于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双抢”案件的调查与分析[A];贵州省科学社会主义暨政治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戴富强;;浅议毒品案件中的证据问题[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许象成;;投毒杀人案件的法医学鉴定[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6 潘峰;;论我国律师介入侦查阶段的困境与出路[A];使命与发展——第四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李晓霞;王杰;;由一则案例引发的建立沉默权制度的思考[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王兆峰;高洁;;刑事律师应注意的几个民事问题[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9 阮海根;王仁新;张意平;彭超;;应用CHN法推断三种刑事责任年龄(附532例报告)[A];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九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郭长铭;;应用Phastsystem(快速电泳系统)对命案现场微量血痕进行PGM_1酶型检验一例报告[A];第二次全国法医物证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秉志 肖中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的认定[N];检察日报;2001年

2 叶琦;“打黑除恶”专项斗争战果初显[N];蚌埠日报;2006年

3 韩进 本报记者  胡新平;站在百姓身边的人民警察[N];抚州日报;2007年

4 邢邦明 本报记者  张志宇;张静波:执法为兵演绎铁面人生[N];法制日报;2006年

5 林晖;认定“另有重要罪行”的标准应为逮捕标准[N];检察日报;2006年

6 梁洪邋邓彭生;广西罗城:人性化执法促嫌疑人悔罪[N];检察日报;2007年

7 刘义辉邋辜新成;委托亲友规劝他人自首可否认定为立功[N];检察日报;2007年

8 朱庆林 施源 本报记者 吕瑞东;人性化执法[N];吉林日报;2006年

9 王志红 苏月香;在职务犯罪查处中贯彻宽严相济政策[N];江苏法制报;2007年

10 关宁 谭晓平;一批盗抢嫌犯落网[N];连云港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平;羁押审查程序要素论[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天林;侦查行为侵权司法救济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彭伶;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4 叶宁;警察讯问话语[D];浙江大学;2010年

5 郭烁;刑事强制措施的体系及其适用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林雪标;腐败资产跨境追回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苏云;贿赂犯罪侦查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8 陈凤超;现代刑事司法正义理念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黄晓权;刑事证据制度的伦理审视[D];中南大学;2012年

10 陈莹莹;刑事检察监督的程序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远明;犯罪嫌疑人知悉权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0年

2 赵芳;公安机关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人权保障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3 范立娜;我国犯罪嫌疑人辩护权之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张玲;论刑事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D];山东大学;2010年

5 李亚可;心理学视角下的侦查讯问谋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6 阮露玫;论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知情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杨欣;海盗犯罪嫌疑人身份确定的法律障碍[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8 申玉军;论我国犯罪嫌疑人的辩护权[D];苏州大学;2006年

9 张霁霖;犯罪嫌疑人诉讼权利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范慧慧;论逮捕必要性[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1996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1996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e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