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我国国际气候变化谈判面临的压力与谈判策略——基于风险预防原则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8-09-01 15:41
【摘要】:发达国家无法就后京都时期国际碳减排义务达成共识以及将其是否承担碳减排义务与我国捆绑一起的做法,违背了气候变化法的风险预防原则。风险预防原则作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原则,其内含的证明责任转移规则,要求发达国家首先根据"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履行"可测量、可报告和可核实"的减排义务;其安全价值要求发达国家采取减排措施以保障气候安全,符合其风险社会基本的价值追求。此外,风险预防原则赋予我国完全可以根据能力决定采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Abstract]: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re unable to reach a consensus on the international carbon abatement obligations in the post-Kyoto period and to bind them with China, which violates the risk prevention principle of the climate change law. The principle of risk prevention, as a basic principle for 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contains rules for the transfer of burden of proof, which require developed countries to first fulfil their emission reduction obligations of "measurable, reportable and verifiab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common but differentiated responsibilities"; Its safety value requires developed countries to adopt emission reduction measures to ensure climate safety, in line with the basic value pursuit of risk society. In addition, the principle of risk prevention gives us the ability to decide how to respond to climate change.
【作者单位】: 湖南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Martin R.Manning;戴晓苏;;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对不确定性的处理方法[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年05期

2 李东燕;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若干政治分析[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驻纽约记者 田帆;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难言乐观[N];经济参考报;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强;李建伟;;试析当前全球气候变化新特点及其对国际社会的影响[J];东南亚纵横;2009年04期

2 许钊;王静;;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应对策略[J];法制与社会;2010年20期

3 孙江涛;;从拒绝《京都议定书》看美国政府环境外交意图[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杨凯;俞虹;赵银慧;;气候变化环境政策的制度分析[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07年03期

5 田亚平,常明;环境与发展的全球合作进展[J];经济地理;2001年04期

6 刘敏;江志红;;13个IPCC AR4模式对中国区域近40a气候模拟能力的评估[J];南京气象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7 田亚平,谢正栋;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展看当前国际环境关系[J];人文地理;2002年03期

8 葛汉文;全球气候治理中的国际机制与主权国家[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5年03期

9 闫高丽;;论气候正义——兼论国际环境正义与公平和可持续发展[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8期

10 ;Identification and Categorization of Climate Change Risks[J];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立成;;气象科技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价值分析[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郭晨星;全球环境治理主体结构模型建构及经验验证[D];山东大学;2010年

2 蔺雪春;全球环境话语与联合国全球环境治理机制相互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冲;日本的气候变化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洪霞;中国与欧盟气候合作机制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3 冯海英;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进程中的中国[D];北京语言大学;2008年

4 吕红桥;三种模式气候变化及安全影响解析[D];外交学院;2010年

5 杨慧;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6 张鹏飞;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柳景峰;区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太阳活动和海气系统的响应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昕蕾;变迁中的东盟与欧盟地区间环境合作[D];山东大学;2009年

9 李建伟;全球治理视野下的气候变化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09年

10 王倩;国际气候制度中的国际环境合作[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晓勤;温浩鹏;;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困境、挑战与发展[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宇行;;地球的气候变化与人类进化的关系[J];北京工人;2000年06期

3 高文欢;;陆克文改革面临压力[J];南风窗;2007年24期

4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成立甘肃省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J];甘肃政报;2007年18期

5 张若宁;;“欧盟气候变化展览”开幕[J];友声;2008年04期

6 杨中旭;;中美外交的气候交锋[J];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40期

7 ;一月要事述评[J];时事报告;2010年01期

8 陶克图;李靖;;关于气候变化与发展的关系——访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副主任马忠玉[J];宁夏画报(时政版);2010年05期

9 李春林;;气候变化与气候正义[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10 王国瑞;气候变化急需全球合作[J];w,

本文编号:22176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2176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9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