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对国家契约非稳定性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8-10-15 09:19
【摘要】:国家契约是调整各国能源开发和公用设施建设的重要法律工具。但由于国家契约中国家作为主体一方出现,公权力的影响涉及国家契约很多方面,使国家之间和私人主体之间利益平衡难以实现,尤其是近年来间接征收的出现更加剧了国家契约非稳定性,从契约中寻求非稳定性的救济途径难以达到预想效果。在当今各国依然以能源开发和公用设施建设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背景下,以平等自由理念构建国内法制度对国家契约的稳定发展应有一定意义。
[Abstract]:National contract is an important legal tool to adjust energy development and utility construction in various countries. However, due to the emergence of the state as the main party in the national contract, the influence of public power involves many aspects of the national contract, which makes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private subject difficult to achieve. 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 the appearance of indirect expropriation has aggravated the instability of the national contract, and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the desired effect by seeking the remedy of the instability from the con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that countries still regard energy development and public facilities construction as the important targe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domestic legal system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and freedom should be of certain significance to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ational contract.
【作者单位】: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
【分类号】:D996.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祜;论法律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徐崇利;;“间接征收”之界分:东道国对外资管理的限度[J];福建法学;2008年02期

3 商镇;;征收与政府管理行为的划分 论间接征收的界定[J];法律适用;2006年10期

4 余民才;;论海洋石油勘探与开发的法律方式[J];法学家;2000年03期

5 黄学贤;公共利益界定的基本要素及应用[J];法学;2004年10期

6 湛中乐;刘书燃;;PPP协议中的法律问题辨析[J];法学;2007年03期

7 孔素民;中法BOT法律制度及其比较评析[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漆多俊;沈明宇;;国际石油合作模式演变及合作领域扩张[J];河北法学;2007年12期

9 高秦伟;;行政法中的公法与私法[J];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10 周斌;;浅析国际投资中的间接征收[J];理论界;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忠法,李路根;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张帅梁;;论相对国家主权在国际法上的地位[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贾琳;;现行跨国公司之法律管制缺陷评析[J];北方法学;2007年04期

4 袁绍义;;纳税担保法律性质与法律适用辨析[J];北方法学;2009年05期

5 高岚君;论国有化的法律要件[J];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4期

6 邱建峰;西部大开发中的国际项目融资问题[J];财经科学;2004年S1期

7 梁咏;;间接征收的研究起点和路径——投资者权益与东道国治安权之衡平[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01期

8 王芳;BOT中特许协议的法律性质及争议解决初探[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9 宋彪;;我国公私合作(PPP)制度框架分析[J];成人高教学刊;2010年02期

10 陈召净;王坤;;公共利益的概念、特征及界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曹新明;梁志文;;中国知识产权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陈业宏;陶娟;;中外合作企业外商提前回收投资的立法反思[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3 李彩虹;;国际水资源分配的伦理考量[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曲妍;;环境公益诉讼主体问题探析[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3辑)[C];2009年

5 张乃根;;外交保护中的公司国籍新论[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8年

6 胡鸿高;王东光;倪蓉;丁仪;王维达;陈荣根;王青;朱倩;杨卓敏;;公共利益的法律界定与实务研究[A];2007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7年

7 王士如;;不动产征收补偿比较研究[A];2009年政府法制研究[C];2009年

8 邱菊;;发展中国家在多边投资协议谈判中地位分析[A];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法:中国的视角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9 张旭;;WTO框架下多边投资协定的可行性分析[A];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法:中国的视角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10 肖军;;剪不断,理还乱 国际投资仲裁管辖与最惠国待遇条款的解释[A];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法:中国的视角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增补版)[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宏乐;国际投资协定中的最惠国条款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张磊;外交保护国际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蒋辉宇;境外企业境内股票发行与上市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孙荣霞;基础设施BOT-TOT-PPP集成融资模式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5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6 尹晓红;我国宪法中被追诉人获得辩护权之保障[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张强;商法强制性规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杨芳;平等原则在少数民族人权保障中的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烨;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完善[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肖倩;国际投资中反向并购的法律规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展;植物遗传资源利用国际协调中的法律问题[D];复旦大学;2011年

4 张凡;论我国能源海外直接投资政治风险的法律防范[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5 梁川霞;外资并购国内上市公司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孙伟;我国纳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7 官荣贵;“人肉搜索”与隐私权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8 王福刚;我国外资并购监管机制研究[D];烟台大学;2010年

9 王笑冬;赃物善意取得制度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10 王永华;论行政私法化[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商镇;;征收与政府管理行为的划分 论间接征收的界定[J];法律适用;2006年10期

2 奚晓明;;当前民商事审判工作应当注意的几个法律适用问题[J];法律适用;2007年07期

3 董保华;社会基准法与相对强制性规范──对第三法域的探索[J];法学;2001年04期

4 周永坤;错案追究制与法治国家建设——一个法社会学的思考[J];法学;1997年09期

5 苗启虎,何小竹,费方域;城市轨道交通的外部性及其盈利模式探讨[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4年05期

6 谢伟东;何雯;;公私合作模式融资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的实践[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6年03期

7 刘立祥;;论公共利益的界定与政府职能的转型[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邓辉;论违反强制性规范民事行为之法律效力[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陈端洪;;宪法学的知识界碑——政治学者和宪法学者关于制宪权的对话[J];开放时代;2010年03期

10 湛中乐,杨君佐;政府采购基本法律问题研究(上)[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泽会;;关于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规范与机制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年15期

2 朱韶丰;;有关和谐社会下国际经济法作用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年13期

3 李亮;;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的思考——以河南大学为例[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1年08期

4 杨飞雪;;论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的关系[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5 金泓辰;;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经济法立法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1年15期

6 樊帅;;浅析国际经济法双语教学“渐进性”的实现途径[J];法制与社会;2011年23期

7 王锡林;;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法的发展[J];法制与社会;2011年24期

8 窦智;;关于经济全球化下可持续发展对国际经济法产生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年14期

9 陆爽;;国际经济法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综合性教学方法探讨[J];教育文化论坛;2011年03期

10 刘媛;;论视频案例在《国际经济法》教学中的运用[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吕坤良;加强国际合作促进共同发展[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记者 刘可;北京市国际经济法研究会正式成立[N];北京日报;2010年

3 陈艳风 洛阳师范学院;《国际经济法》(第三版)指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英国华威大学法学院院长迈克·麦克威尔;WTO与国际经济法[N];法制日报;2000年

5 李万强 西北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国际经济法的正本清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张晓东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国际经济法“涉外性”的两重含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北京万国学校;2007国际经济法大纲变化解读[N];人民法院报;2007年

8 本报记者 吕坤良;投资争端解决机制是一把“双刃剑”[N];人民法院报;2005年

9 邢刚;“三国法”,重要知识点帮助获高分[N];检察日报;2006年

10 记者  刘岚 通讯员  庄亦正 赵正辉;促进对外开放 维护经济安全[N];人民法院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元;博弈与协调—WTO体系下国际经济法律体系的重构[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2 牛光军;国际投资待遇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0年

3 张薇;国际投资中的社会责任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燕南;论实用主义法理学进路下的国际经济法[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李萍;NAFTA国际投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石慧;以条约为基础的投资者与国家间仲裁机制的评判[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7 刘彬;RTAs涌现背景下国际贸易法治秩序的重构[D];厦门大学;2008年

8 贾琳;跨国公司监管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9 顾婷;国际公法视域下的WTO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代中现;WTO框架下中国区域贸易一体化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任聪颖;国际投资仲裁上诉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尹利君;论国际投资仲裁中的公平公正待遇标准[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学伟;国际投资中的国有化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倩如;国际投资仲裁的透明度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11年

5 高锋;国际经济法价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2年

6 梁浩;国际投资仲裁对国家主权弱化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懿;国际经济法量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8 胡雁忠;国际经济法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从环境与贸易的视角[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9 王海梅;国际投资仲裁中的“第三方参与”法律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10 马凌;国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的构建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5年



本文编号:2272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272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4a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