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失文物追索的法律途径研究
[Abstract]:Cultural relic is the witness and carrier of a country's history and culture, which is undoubtedly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 nation's self-esteem, self-improvement and pride. Illegally stolen artifacts, including those looted during war or lost in recent years as a result of theft or smuggling. With the open and frequent trade of cultural relics, this kind of cultural relics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atten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 large number of cultural relics plundered by foreign invaders for more than 100 years have not been returned yet. How to realize the return of lost cultural relics and how to recover the lost cultural relics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must be solved in front of China. The problem of recovering lost cultural relics is very complicated. It involves not only the relevant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but also the provisions of domestic laws. However,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the time and spac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Convention and the imperfect domestic laws related to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relics, there are still large legal obstacles to the recovery of cultural relics lost abroad.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makes a rational analysi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concrete predicament and the obstacles in the legal system in the process of tracing cultural relics. The main body of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summarizes the lost cultural relics, and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lost cultural relics, the theory of the lost cultural relics ownership and the legal practice of the lost cultural relic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second part of the main content is the legal basis and existing legal problems of the lost cultural relics in our country. It introduces the three main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on the protection and recovery of cultural relics and the provisions and limitations of our domestic law. The third part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recovery of lost cultural relics in China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s and domestic laws. In short,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hould use diplomatic and legal means to strengthen cooperation with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domestic and foreign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domestic legislation, improve law enforcement, establish cultural relics list, pay attention to the relevant research to achieve the goal of the return of lost cultural relics. The author hopes that this paper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the recovery of overseas lost cultural relics.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海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97.1;D922.1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各种矿场井下劳动使用妇女公约[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84年14期
2 汪兆椿;;修改《伦敦倾废公约》的新动向[J];海洋开发与管理;1993年04期
3 史之;;人权问答(四)[J];世界知识;1995年08期
4 余诗龙;新加入核领域内国际公约的国家[J];国外核新闻;1999年10期
5 ;国务院关于授权签署《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的国际公约修正案议定书》并接受专项附约四第一章和专项附约七第一章的批复[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0年15期
6 戴桂菊;中俄两国共同遵守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J];俄语学习;2005年03期
7 梅文珏,邝少明;论国际刑法中的劫持航空器罪[J];湖南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8 ;人权知识[J];人权;2006年01期
9 林沛文;;与海关监管物处分限制制度相关的国际经济法问题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4期
10 祁建建;;比较与前瞻 国际公约下评我国刑事非法证据排除[J];法律适用;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扬;李培军;孙阳昭;陈曦;郑海亮;;我国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设施履约要求及技术对策研究[A];200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卷)[C];2007年
2 刘思阳;;思想政治教育介入社会群体性冲突事件途径研究[A];第六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1年
3 赵立杰;王宁;周萌;孙红文;;6-2氟调醇在沉积物中的有氧降解途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8届学术年会第2分会场摘要集[C];2012年
4 陈正才;;船舶燃油污染损害责任国际公约通过[A];内河船舶防污染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5 林莉红;;《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我国政府的义务——以食物权为例[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10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王文杰;;生长促进剂抗生素替代途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查轩;黄少燕;;黄土高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途径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徐晓白;傅珊;;简述《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国际公约》[A];Risk Assessment of Toxic Chemicals--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1年
9 李建桥;王秀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个反哺”的理论构架与实现途径研究[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10 詹金彪;;信号肽靶向的毒素蛋白质内吞途径研究[A];中国毒理学会生物毒素毒理专业委员会第4次、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毒素专业组第5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百海;哈海关履行国际公约保护濒危物种[N];黑龙江经济报;2010年
2 记者 沈路涛;建议尽早批准《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刘仁文;国际公约中文文本的纠错与重译[N];法制日报;2008年
4 通讯员 李鸿光 记者 刘建;上海首次运用国际公约审理涉外航空事故案[N];法制日报;2001年
5 ;二十三条立法建议完全符合国际公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6 记者 卞晨光;反兴奋剂国际公约将生效[N];科技日报;2006年
7 李春;国际公约中对驰名商标的规定[N];中国工商报;2001年
8 段吉勇;我支持制定《禁止生殖性克隆人国际公约》[N];华夏时报;2002年
9 邹启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公约》草案[N];中国文化报;2003年
10 启明答;国际公约对世界遗产保护有哪些规定?[N];中国文物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万瑛;丝状噬菌体呈现颗粒的免疫特性和抗原递呈途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2年
2 高璐;涉外遗嘱继承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3 杨栋;加速上海市郊区城市化途径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4 陈雷;反腐败国际公约视野下的我国刑法的现状与完善[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5 胡金波;21世纪初我国充分就业及其实现途径研究[D];河海大学;2001年
6 徐侃彦;AVP(4-8)调控基因的新途径研究及大鼠CCTβ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2年
7 李章军;国际海运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宫飞;华北地区结构型节水种植业模式及途径研究——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D];中国农业大学;2003年
9 张建平;我国创业投资的发展模式与途径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王玫黎;船舶油污损害赔偿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帅楠;中国流失文物追索的法律途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2 饶建荣;船舶压载水排放处理技术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郭敬;就业歧视的法律规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4 鲁林林;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途径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5 陈晓玉;《选择法院协议公约》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6 肖如恩;中国高等教育成本补偿与分担途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7 廖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及实现途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8 毛珊珊;国际公约中的新闻规范[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9 高建明;论国家管辖权的发展趋势[D];贵州大学;2008年
10 张伟;国有企业改革的非私有化途径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3250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32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