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视角下身份认同对美国当代国际法观的影响
[Abstract]:Identity is the core concept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The United States infiltrates the identity factor into many fields of international law practice and attempts to construct an international legal order in accordance with its identity model. In terms of value orientation, the United States insists that its unique standards of human rights identity prevail over the sovereignty of the other, which runs counter to the principle of sovereign equality in international law. From the concrete practice of the norms of substantive international law, the United States pursues exceptionalism and adopts double standards, which impairs the validity of international law. Therefore, only by taking the happiness of all mankind as the ultimate value goal and actively constructing the norms of international law that transcend different identity models, can countries promote the observance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realize true sovereign equality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
【分类号】:D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丽洁;;国际法领域的美国例外主义[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6年04期
2 陈卫东;;论国际习惯法在美国国内法中的地位[J];东方法学;2009年01期
3 汪习根;涂少彬;;人权法治全球化法理分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4 何志鹏;;超越国家间政治——主权人权关系的国际法治维度[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5 方华;“无赖国家”及美国对其政策综述[J];国际资料信息;2004年09期
6 沈惠平;;美国民族主义的形成及其发展[J];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01期
7 何志鹏;;国际法的遵行机制探究[J];东方法学;2009年05期
8 王立新;美国国家认同的形成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J];历史研究;2003年04期
9 托马斯·W.博格;邓晓臻;;国际法认可却又侵犯了全球贫困人口的人权[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6年01期
10 车丕照;身份与契约——全球化背景下对国家主权的观察[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郑蕾;试论“天赋使命”意识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D];国际关系学院;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洲;;论国际社会提供保护责任的协助与补充属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张卫彬;;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探讨——兼谈国际习惯法在我国的适用[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宋丽弘;;中国加入国际刑事法院的必然性[J];当代法学;2008年03期
4 何志鹏;;中国国际法学30年:成就与经验[J];当代法学;2009年01期
5 黄志雄;唐湘婧;;论当代国际人道法与国际人权法的相互交融[J];东方法学;2009年01期
6 王秋玲;李倩;;国际公法对弱者的保护及其完善[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何东平;关今华;;论基本人权保障和实现路径的若干重要问题[J];东南学术;2008年05期
8 姚建宗;;主题变奏:中国法学在路上——以法理学为视角的观察[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刘红;;法律冲突的概念辨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10 邹立刚;全球化与中国的国家安全[J];福建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黄伟;;国际法人本化趋势下WTO的互惠原则[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衣淑玲;国际人权法视角下《TRIPS协定》的变革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黎海波;国际法的人本化与中国的领事保护[D];暨南大学;2009年
5 孔令顺;中国电视的文化责任问题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6 王文奇;美国安全战略与对外援助政策研究(1989-2008)[D];吉林大学;2010年
7 吴宇;论全球环境法的形成与实现[D];武汉大学;2010年
8 李海龙;跨大西洋安全关系的制度化:从理性选择到社会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9 廖卫民;传播与国运[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夏莉萍;20世纪90年代以来主要发达国家领事保护机制变化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纪远征;法学发展与时代精神[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2 薛丹;卡特政府对1979年尼加拉瓜革命的政策[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项梅;梦想与现实[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锋;WTO体制中司法审查制度的实证分析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5 魏巍;国家主权与国际区域自治[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夏镔;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经济主权原则的挑战[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冷雅宜;跨国公司的国际人权责任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8 陶鑫;论法律全球化过程中的挑战与应对[D];苏州大学;2009年
9 胡小磊;试析清教理念对美国霸权外交的影响[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
10 吴龙胜;人权全球化与中国人权[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肖宁,王瑛;浅析“新干涉主义”的渊源与理论基础[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张静;论“人权高于主权”[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3 姜秀敏;;威尔逊的理想主义述评[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师念;“新帝国论”——后冷战时代的美国迷梦[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5年02期
5 李杰豪;;论“无政府状态”下国际法之遵守——以利益分析为基点[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7年06期
6 李斌;;《保护的责任》对“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影响[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7 林宏宇;“天赋使命”与美国外交——兼论外交哲学的作用[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8 丁诗传,戴祁林;从“美国例外论”的视角看美国对伊战争[J];国际观察;2003年04期
9 陶文钊;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单边主义[J];国际观察;2004年01期
10 王林彬;;为什么要遵守国际法——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质疑与反思[J];国际论坛;2006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怀祥;;美国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及对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年01期
2 贾明军;;家事法律故事 (四)——以时间为武器[J];法律与生活;2010年04期
3 ;欧洲为何要请撤美国核武?[J];晚霞;2010年06期
4 张家玲;;美日气候外交的立场及其实质[J];华章;2010年04期
5 关邑;;过好两个人的节[J];新天地;2010年02期
6 黄桂桂;;“颜色革命”与俄罗斯新战略[J];青年科学;2010年03期
7 张海兰;常鹏飞;;试析温特的建构主义理论[J];法制与社会;2010年04期
8 胡国霞;;海湾战争以来美国驻军所引发的问题[J];法制与社会;2010年04期
9 ;疯狂美国老太[J];影像视觉;2010年03期
10 夏小华;刘克思;;美国节庆、纪念日的文化意蕴及其价值启示——基于情感教育的视角[J];前沿;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新柱;;中学教师开展教育科研“六点法”[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山东卷)[C];2010年
2 高晓松;薛富;陈建华;;《高等职业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内蒙古卷)[C];2010年
3 杨倩倩;;掀开毛姆的“彩色面纱”——《彩色的面纱》的东方主义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4 李佳;叶玉清;;互动教学技术在煤矿安全技术培训中科学运用[A];Proceedings of 2010(Shenyang) International Colloquium on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C];2010年
5 王平;;晚清白话文运动“认同意识”困境的形成与缓解[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万晶晶;;建构主义理论在手术室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A];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手术室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下册)[C];2010年
7 王程;;创新型城市之思:多重资本的生产与分配的视角[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钟山;;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教学研究[A];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ume 5)[C];2010年
9 戴昌桥;;中美地方政府治理结构比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高扬;颜东洲;;美国正在研究中的未来工业耐腐蚀材料[A];第四届中国国际腐蚀控制大会技术推广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颜维琦;“80后”主题餐厅,凭什么这么火[N];光明日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赵s,
本文编号:2365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365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