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完善

发布时间:2019-01-12 09:04
【摘要】:应对气候变化与国际技术转让密切相关。虽然《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规定发达国家承担环境友好技术转让的义务,但由于这些规定存在不足及多数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等私人手中,相关技术未能充分转让。为此,人类应以现有有关规定为基础,以《哥本哈根协定》的落实及《坎昆协议》的国际法制化为契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将环境友好技术转让与贸易挂钩,制定δα鐖框架下的国际技术转让协定,促使发达国家的政府承诺与其国内跨国公司等私人主体的技术转让行为一致,使发展中国家在公平合理的基础上获取技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Abstract]:Combating climate change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lthough 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and the Kyoto Protocol impose obligations on developed countries to transfer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echnology, due to the shortcomings of these provisions and the fact that most of the technology is in the hands of private companies, such as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The related technology has not been fully transferred. To this end, mankind should tak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penhagen Accord and the international legalization of the Cancun agreements as an opportunity to promote the Doha Round of negotiations and link the transfer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echnology to trade, on the basis of existing relevant provisions, Establishing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greements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未 伪 to promote the commitment of the government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o the conduct of technology transfer by private entities, such as domestic transnational corporations, and to enable developing countries to acquire technology on a fair and reasonable basis, Take the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96.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郑爽;国际CDM现状分析[J];中国能源;2005年06期

2 张乃根;;论TRIPS协议的例外条款[J];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3 张孟衡,茹江,宋小智;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中技术转让障碍问题的探讨[J];自然资源学报;2001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兴;;国际环境法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2 申红帅;王乃昂;邵彩梅;;清洁发展机制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3 张东山;;政府在污染转移中的环境责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2期

4 陈海嵩;;风险预防原则理论与实践反思——兼论风险预防原则的核心问题[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5 李兴锋;;应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化学品污染防治立法完善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霍思宇;沈海涛;;关于个人的国际法地位问题的探讨[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7 曾文革;;《哥本哈根协议》的国际法解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牛建平;;环境友好型社会与环境犯罪立法的完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胡德胜;;国际法庭在跨界水资源争端解决中的作用——以盖巴斯科夫-拉基玛洛项目案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黄锡生;叶轶;;论跨界水资源管理的核心问题和指导原则[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宏涛;;我国水泥企业CDM项目研究和开发现状[A];中国硅酸盐学会环保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闫立宏;岳帅伯;;贸易环境损害国际赔偿研究[A];WTO法与中国论丛(2009年卷)——《WTO法与中国论坛》暨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窦玉珍;余洁;;完善我国水资源风险防范法律制度的几点思考[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高晓露;;现代国际水法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何艳梅;;跨国水资源保护法律问题研究——兼及中国的实践[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马波;;论我国在国际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曾文革;许恩信;;论我国国际河流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问题与法律对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魏静;;论国际水道法中的公平合理利用原则与水道环境的保护——兼论我国《水法》的公平合理利用原则[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何艳梅;;论国家在国际民事赔偿责任体制中的作用——以跨国污染事件为背景[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正怡;;从国际环境法的基本原则看我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改[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金正九;东北亚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国际合作[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游伟民;自由贸易与环境污染:理论分析与中国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刘丹;海洋生物资源国际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宋欣;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温融;应对气候变化政府间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王鑫;公共建筑用能分项计量综合关键技术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9 杨青龙;国际贸易中的全成本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10 康旭东;我国清洁发展机制实施潜力与波及效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红丹;国际环境法中的差别待遇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冯莹;欧盟环境法中的风险预防原则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李晓芬;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肖兴;环境权入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7 刘巍巍;河南省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划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8 高瑜艳;论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在气候变化国际立法中的分歧与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海博;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法律地位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韩洋;大海洋生态系区域:海洋法新制度的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光伟,李来来;欧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政策和行动[J];自然资源学报;1999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忠法;;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技术转让法律制度完善[J];法学家;2011年05期

2 马柳春;;关于国际技术转让的范围及有关法律问题[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987年03期

3 余洋;略论在国际技术转让中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4 邵景春;;《国际技术转让行动守则》中的法律适用问题[J];中外法学;1990年01期

5 杨军,申淑琴;试论商标权在国际技术转让中的特殊性[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张丽娜;论国际技术转让的法律适用[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7 艾略;;哥本哈根的闹剧与慰藉[J];南风窗;2010年01期

8 任丹丽;国际技术转让中企业的专利保护策略[J];电子知识产权;2004年02期

9 于宏源;;中国和气候变化国际制度:认知和塑造[J];国际观察;2009年04期

10 李强;;应对气候变化:中印关系发展新契机[J];经营管理者;2009年2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2 胡菊芳;;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应对气候变化分会场——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论文集[C];2010年

3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4 李茜;张绍恢;陈敏;;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5气候预测新方法和新技术[C];2011年

6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7 唐湘玲;吕新;;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王淑香;;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现代农业气象防灾减灾与粮食安全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9 梁树献;罗泽旺;王式成;杨亚群;程兴无;徐胜;;浅析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A];中国水利学会2010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赵秀兰;;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赵嘉政;斯洛文尼亚支持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N];光明日报;2009年

2 记者 陈晓晨 实习生 崔真;发展中国家声音会越来越强[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3 ;欧洲议会议长呼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援助资金[N];中国气象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郇公弟;重大分歧困扰全球气候变化谈判[N];经济参考报;2009年

5 本报驻开罗记者 于毅;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呼声[N];光明日报;2009年

6 记者 尚军 徐力宇 杨骏 郇公弟;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发出一致呼声[N];人民日报;2009年

7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 章念生 驻尼日利亚记者 殷淼 驻印度记者 廖政军;赞叹 期待 学习[N];人民日报;2010年

8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 于宏源;着眼发展 与友共赢[N];解放日报;2010年

9 记者 张忠霞;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积极应对气候变化[N];经济参考报;2007年

10 记者 刘向 马世骏;二00八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闭幕[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伟男;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2 郭冬梅;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宋连春;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5年

4 雷芸;环境税正义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张乾红;论应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制度选择[D];武汉大学;2010年

6 胡良温;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7 宋俊荣;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姚凤梅;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05年

9 马丽娟;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10 邬光剑;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D];兰州大学;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鹏飞;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刘丽娜;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3 杨慧;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4 纪道柱;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杰;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6 李爽;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7 孟丹丹;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坤慧;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婧辉;高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10 熊伟;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240760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40760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1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