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组织中的多数决新解

发布时间:2019-08-08 08:42
【摘要】:多数决系一种被国际组织广为采用的表决机制,学界对它的褒贬相别相异。从国际民主的视角出发,深入分析简单多数决与绝对多数决对于提高国际组织决策正确概率的差异,并导入"变动多数原则",对于国际组织有效发挥全球共治之机构载体的功效,以及构筑和谐的国际组织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Abstract]:Majority decision is a voting mechanism widely used by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aise and demeanour of it are different in academic circl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democracy, this paper deeply analyze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simple majority and absolute majority in improving the correct probability of decision-making in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introduces the principle of changing majority, which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institutional carrier of global co-governance and to construct a harmoniou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2009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球金融危机后国际经济秩序重构与中国的法律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9JD0021)阶段性研究成果 2009~2010年度美国Freeman Fellow Program的资助
【分类号】:D99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俞正j,陈玉刚;全球共治理论初探[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泽宣;论“民主扩展论”对康德“民主和平论”思想的价值背离[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1年12期

2 张千帆;流浪乞讨与管制——从贫困救助看中央与地方权限的界定[J];法学研究;2004年03期

3 李元书,刘昌雄;论政治参与制度化[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4 杜丽;;美国公民文化视角下我国公民文化的培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5 郑晓华;达尔经济民主思想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杨百成;马克思早期意识形态思想论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赵泽洪;张庆;;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对策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马全江;论我国选举制度和代表制度的完善[J];滨州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9 张雪源;詹炎;;浅析中国非政府组织的特点及其法治功能[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李祥兴;;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农民非制度政治参与[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魏萼;;孙中山先生的西方价值观[A];“辛亥革命与20世纪中华民族振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刘彬;;WTO对RTAs的“适度规制论”——有关GATT第24条讨论的启示[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3 陈静华;;中国参与式民主的新发展——公共预算改革与民主政治的发展浅谈[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石玉亭;曹闻民;;和谐社会建设与合作型政府治理模式的构建[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程样国;李志;;公民参与的内涵、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孔凡宏;陈向阳;李强华;;西方“民主制行政”的发生机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曾东红;刘艺;;我国反倾销法中公共利益的构成要素及其逻辑序位初探[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任玉秋;;按照宪政思想提升依法执政水平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任务[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4年年会暨“社会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今社会主义实践”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9 宋玉波;;政治宽容与社会和谐[A];中国国际共运史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霍淑红;国际非政府组织(INGOs)的角色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于建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文明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王源扩;财政法基本原则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1年

4 高新民;中国共产党活动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5 常玢;论影响中亚稳定的两大因素:伊斯兰教与大国争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祁型雨;利益表达与整合[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7 马和民;社会化危机及其出路[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联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9 孙午生;普京的社会发展道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10 李艳辉;政治经济的互动与中美关系[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茹洋;论法律违宪审查与中国实践[D];苏州大学;2001年

2 马海然;民主化进程中的经济变量[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3 庞金友;当代西方公民社会与民主化关系理论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4 谢来位;行政公开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杨妍;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分化与政治稳态化[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陈建兵;政治民主与政府能力:一种政治发展研究视角[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7 孙晓丽;论学习化社会的教育机会均等[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黄红华;农村政治中的权力与交换[D];浙江大学;2002年

9 张香兰;论网络社会师生关系的重建[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刘民;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与政治体制改革[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524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24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2d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