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信用证业务风险防范研究

发布时间:2019-08-08 14:43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贸易国际化程度也逐渐加大。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相隔较远、交易习惯不同、所处的经济环境差异较大等等一系列的原因,使得贸易双方必须采取双方认可的、信用程度较高的贸易方式来保障各方的经济利益。在现行的国际贸易规则中,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是一项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贸易规则,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适用有益于用银行信用来增加商业信用的评级,有益于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国际贸易环境。鉴于信用证制度的国际通行程度较高,国际银行界、律师界、学术界对该项制度多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即关注到信用证的优势更加关注信用证制度业务风险及风险防范。然而,现行研究多是从国际贸易角度来探讨信用证制度进而审视贸易行为的,笔者试图用法律学科的研究方法重新对信用证业务进行梳理,找到信用证风险防范的有效途径。 本文结合《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第600号出版物(UCP600),从法律的角度论述信用风险及风险防范措施。全文主体共有五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信用证的研究背景,与信用证风险有关的国内外研究观点、研究意义和信用证研究的社会需求;第二部分是对信用证的一个基本概述,在这一部分分析介绍了信用证结算业务流程及它的法律特征,对信用证制度在法律层面上理应具有的内涵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对信用证业务的风险分析,具体包括了对开证申请人,开证行,受益人,其他银行间的风险分析。通过用法律的思维方式来分析信用证适用的风险,找到风险存在的深层次原因,进而为信用证风险防范提供依据;第四部分探讨信用证业务中各方当事人风险防范的途径,具体探讨了开证申请人,开证行,议付行,保兑行的风险防范措施,试图对信用证的风险防范进行全面把握,保证国际贸易安全、提高国际贸易效率;第五部分是全篇论文的总结概括,以及对今后国际贸易中,信用证适用中风险防范的展望,以便今后对在本论文的基础上对信用证制度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本文结合UCP600的规定逐层深入地进行论述,通过对信用证制度风险的分析,为银行,企业信用证结算业务提出风险控制措施的建议,强化我国银行、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96.1;F740.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超;;浅析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的法律适用问题[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平一;;从一起纠纷谈转让信用证法律风险防控[J];中国城市金融;2011年03期

3 贺睿莹;范莎;熊娟;;浅析信用证与合同不符的纠纷[J];学理论;2011年23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景新;张洁;;进出口企业信用证业务的风险与控制[A];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运行机制创新研究——经济全球化与经济运行机制变革研讨会议论文[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蒋勇;出口信用证业务若干问题思考[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5年

2 李京生;强制性信用证体系初探[N];光明日报;2010年

3 李娟 丁娟;周村农行办理首笔国内信用证业务[N];淄博日报;2010年

4 苏汝勤 郑志元;新外贸形势下关于信用证业务风险控制的思考[N];中国审计报;2010年

5 记者 卓尚进;中行对照高法有关规定规范信用证业务[N];金融时报;2005年

6 刘文慧;一树繁花香两地[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7 中国银行总行营业部出口处 黄京玲;信用证业务项下结汇后银行的扣费[N];国际商报;2001年

8 吴轩;提升“三力” 勇于创新[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李欣;老壶新酒味更醇[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10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孙黎;信用证被开证行单方修改后的效力认定[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蓝翠玉;跟单汇票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婧;信用证业务风险防范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张宁;河北省对外贸易中信用证风险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3 董慧;信用证贸易融资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李楠;金融危机背景下西安出口企业信用证风险及防范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5 彭慧芝;电子信用证应用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张光平;安徽国兴集团诉普和公司信用证纠纷案的法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7 张燕歌;商业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评估[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8 曹圆圆;信用证使用率下降原因及支付方式变化问题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9 王晗;信用证单据纠纷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袁晓玲;论信用证欺诈及信用证欺诈例外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244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244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8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