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疆版图演变与南海断续国界线的形成
[Abstract]:The islands of the South Sea mainly refer to the East Sand Islands, the Xisha Islands, the Zhongsha Islands and the Nansha Islands above the South China Sea. In history, these islands are placed in the territory of China in the name of "Heisenizaki", "Magnetitum", "a thousand miles of Changsha" and "Wanli stone pond", respectively. Howeve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foreign powers have repeatedly committed themselves, among which, Japan and France have successively occupied and controlled some of the islands of the island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for 40 years. The study, from the newly discovered historical maps, confirmed that China's maritime boundary has experienced a process of partial recovery from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en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of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same period are the same as the 200-nautical-sea claim in the South American countries, and it is the mode of the sovereign state to claim the maritime boundary, and therefore deserves the respect of international law.
【作者单位】: 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
【分类号】:K258;D993.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颖,马劲松;南海海底特征、资源区位与疆界断续线[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2 杨翠柏,唐磊;从地图在解决边界争端中的作用看我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1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汝辰;地图主权价值论[J];测绘科学;2005年04期
2 李家智;南沙群岛主权考[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孙冬虎;南海诸岛外来地名的命名背景及其历史影响[J];地理研究;2000年02期
4 郭伟;王颖;;马六甲海峡—南海航线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J];第四纪研究;2006年03期
5 周忠海;;论南中国海共同开发的法律问题[J];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6 于文金;邹欣庆;朱大奎;张永战;;南海开发与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2期
7 张文彬;;中国及有关国家关于南沙群岛归属的法理根据之比较研究[J];法学家;1996年02期
8 黄德林;评菲律宾对南沙群岛部分岛屿的主权主张[J];法学评论;2002年06期
9 周志明;;中国古代“行船更数”考[J];古代文明;2009年02期
10 金永明;;论南海问题特质与海洋法制度[J];东方法学;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郑泽民;亚太格局下的南中国海争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3 尚继宏;马尼拉海沟中北段俯冲带特征对比及区域构造动力学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4 高志超;明清时期伶仃洋区域海洋社会经济变迁[D];暨南大学;2008年
5 段金生;南京国民政府的边政[D];云南大学;2010年
6 陈韶阳;南沙群岛价值分类评价和开发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朱茜;国际冲突中的伦理准则[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永庆;群岛国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2 何念;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振斌;论中国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的国际法依据[D];青岛大学;2006年
4 甘建江;论中国的南海政策[D];新疆大学;2007年
5 滕桂青;南中国海问题的外部因素及其对区域安全机制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6 陈岭;南海地区安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7 高妮;南海划界纠纷中维护我国海洋权益问题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李洪恩;国家利益建构与越南的海权主张[D];暨南大学;2010年
9 刘旭;东沙群岛历史争端研究(1927-1937)[D];暨南大学;2010年
10 崔灿;南海问题对中国国家安全影响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曾成开,王小波;南海海盆中的海山海丘及其成因[J];东海海洋;1987年Z1期
2 张永战,王颖;面向21世纪的海岸海洋科学[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炳毅;;《李准日记》记载南海巡弋壮举[J];文史春秋;2009年12期
2 段宇宏;;边界争议困扰中国[J];报刊荟萃;2008年11期
3 马骏杰;;日本侵占南海诸岛始末[J];环球军事;2010年07期
4 郑海麟;;中国南海诸岛与钓鱼岛研究中的历史与国际法问题(演讲稿)[J];太平洋学报;2011年06期
5 毛春初;戴旭;尤拉;商汉;;南海,中国怎么办?[J];视野;2009年11期
6 冯仁鸿;;南海诸岛史话(上)[J];岭南文史;1992年01期
7 陈亚洲;中国古籍中的南海诸岛[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1997年05期
8 马文·S·萨姆尔斯;龙基成;;古代的中国湖——欧渐前之南中国海和南海诸岛[J];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89年02期
9 吴凤斌;;南海诸岛中的几个地名考证[J];南洋问题研究;1981年03期
10 纪鹏;;《韩笑诗选》[J];诗刊;198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钟义;钟琼芯;;中国南海诸岛药用植物资源考察报告[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三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程爱勤;;论菲律宾以“国家安全原则”主张南海诸岛主权的国际法法理悖论[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李金明;;《郑和航海图》中的南海诸岛[A];“郑和与海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4 肖汉强;;南海传统海疆界线是维护我国南海海洋权益的重要保障[A];2005年全国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童海涛;王志功;刘军;谢婷婷;;一种8毫米波段的单片四位数字移相器[A];199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6 邓飞;骆丽;李哲英;;MPEG4编码器一维DCT算法专用集成电路实现及优化[A];全国第十届信号与信息处理、第四届DSP应用技术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吴端阳;;旅澳教育家梁披云的海疆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方毓宁;;铁锚固海疆——沈葆桢的海防思想与保台措施[A];沈葆桢生平与思想研究——沈葆桢巡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杨亚其;;闽俗岁时小考[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10 张金涛;;略论妈祖信仰的当代功能[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石珊珊;歌美飒第6家工厂内蒙古落地 今后3年还将继续扩大中国版图[N];机电商报;2010年
2 记者 谢慧敏 通讯员 胡志东;重大项目重塑经济版图[N];湖北日报;2010年
3 柯宁;晋版图书拿到五千万大订单[N];山西经济日报;2002年
4 记者 徐仁杰 王正忠 张建新;文化长廊起海疆[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蓝色海疆”的无穷魅力[N];中国矿业报;2004年
6 ;沧桑巨变:巡礼共和国万里海疆[N];中国国防报;2004年
7 吕晓军;决战岂止在奥运[N];科技日报;2004年
8 ;电信新纪元的未来版图[N];人民邮电;2001年
9 本报记者 李杨 童海华 何卓;“十二五”区域版图将趋多极化[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10 商报记者 张绪旺;嘀咕网布局LBS盈利版图[N];北京商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温宇杰;可编程逻辑核版图自动生成方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李智;货币金融版图的国际区域扩张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永慧;板带钢缺陷图像的多体分类模型及识别技术研究[D];东北大学 ;2009年
4 鞠海龙;中国走向海洋“双区双点”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5 赵红;明清时期的山东海防[D];山东大学;2007年
6 李响;国际法视野下的中国海事行政执法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7 陈茗;海疆文学书写与图像[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陈韶阳;南沙群岛价值分类评价和开发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乐大珩;抗功耗攻击的密码芯片电路级防护关键技术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平;南海诸岛主权争端之国际法研究[D];外交学院;2010年
2 王沈洁;论中国与菲律宾南海诸岛争端[D];山东大学;2011年
3 苏俊杰;解析南海争端有关法律问题和“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战略思想[D];外交学院;2011年
4 张永庆;群岛国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5 蒋德春;国际法视野下的南海争端及其解决[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詹丹凤;南海争端的国际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周群;国际法视野中的南海问题[D];吉林大学;2010年
8 浦志卫;音频功率集成电路及功率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9 陈丕运;中国与邻国海岛主权争端的国际法评析[D];苏州大学;2011年
10 师建英;非接触式射频IC卡的设计与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292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29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