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制度视角下区域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海关学院法律系;
【分类号】:D996.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龚柏华;;区域贸易安排争端解决机制比较研究[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5年08期
2 王献枢,王宏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国家主权[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01期
3 王千华;论欧洲法院的法律解释方法——一个一体化和非一体化的视角[J];中外法学;199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征汉年;刘玲;;习惯权利基本问题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章礼福,李卫东;“法治”、“人治”、“德治”辨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宋振美,刘翠娥;道德与文明:谁是权威——卢梭历史观悖论之揭示[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叶强,朱今;公民宪政意识:宪政建设的观念基础[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6 王平;论中国法治化进程中先进法律文化的建设[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陈颖洲,徐钝;基本人权:宪法之终极追求[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8 叶常林;李瑞华;;公共权力监督模式的历史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9 胡云乔;洛克和卢梭的契约政府理论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初育国;试论民族国家的演进及现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旦;;新闻自由:新闻媒介职业化的政治基础——对西方新闻自由思想历史发展的再思考[A];信息化进程中的传媒教育与传媒研究——第二届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汇编(上册)[C];2002年
2 朱晓鹏;;论黄宗羲政治思想的民主启蒙性质[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冯涛;;“政府产权”范式的理论内涵及其对政府改革的意义[A];“改革30年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发展研讨会”暨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智;王安平;;论抗战时期中间势力的宪政思潮[A];中国现代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朱光喜;;西方国家选民问责政府的路径分析——兼谈西方国家选举对政府问责的影响[A];“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张玉强;帅学明;;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诉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倪星;;政府合法性基础的现代转型与政绩追求[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焦洁;;基于治理理论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改革探讨[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孔凡宏;陈向阳;李强华;;西方“民主制行政”的发生机理及其对中国的启示[A];“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鲁磊;李勇;;律师在金融证券业务活动中犯罪的构成研究[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丛日云;基督教二元政治观与近代自由主义[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3 高新民;中国共产党活动方式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4 卓泽渊;法的价值总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应星;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6 郄永忠;对经济全球化下安全战略重新定位的思考[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7 林广华;违宪审查制度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8 张华;经验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
9 袁星侯;中西政府预算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2年
10 刘陆天;中国现代化中的政府与政治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婧;世界交往新潮与中国主动走向世界机遇的错失:1760—1840[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李斌;有关合同法中显失公平规则的探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吴晓明;行政合同若干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张泳;自然法在西方法治理念形成中的作用及对中国法治之启迪[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5 伍浩鹏;刑事法律援助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6 雷天遥;价值视野中的中国法治现代化[D];湘潭大学;2001年
7 丁敏;清代华北地区田房契约文书粘连结构及其契约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8 侯焱;国家主权原则依然是国际法最基本的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9 王新宇;法律意识之理论探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10 张蕾;欧洲联盟的法律渊源及其效力原则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俞正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新世纪世界格局[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2 翟玉成;论国际法上主权问题的发展趋势[J];法学评论;1997年03期
3 沈木珠;区域贸易优惠与最惠国待遇关系的冲突与法律协调——兼论我国之应对措施[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龙;;论国际社会中的合法性——一个制度主义视角下的分析[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2 何志鹏;;国际社会的法治路径[J];法治研究;2010年11期
3 于宏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中国气候变化政策协调的发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10期
4 薛达元;蔡蕾;;《生物多样性公约》遗传资源获取和惠益分享国际制度谈判进展[J];环境保护;2007年22期
5 李晓燕;浅析国际制度的制约因素[J];政法论丛;2004年01期
6 蔡鸳鸯;;区域贸易安排下争端解决机制探究[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9年03期
7 金樊;杨文涛;;区域贸易安排争端解决机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6年20期
8 苏晓宏;中国参与国际司法的困阻与对策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沈四宝;;发展区域贸易安排与我国外贸发展[J];法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杨向东;;区域保障措施的合法性探讨[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成奎;;在2010年“WTO法与中国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2 李巧玲;;关于国际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可行性之探析[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彦志;打开国际制度的黑箱:国际法学的跨学科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罗伯特·O·基欧汉 约瑟夫·S·奈;多边合作的俱乐部模式与WTO[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3 本报驻贝尔格莱德记者 戚德刚;塞不满国际法院就科问题咨询意见[N];光明日报;2010年
4 何易;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话语整合与方法融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蒋成华;世界贸易体制下区域贸易安排之法律评释[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王俊;服务贸易紧急保障措施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3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向东;WTO体制下的国民待遇原则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简军波;权力与合法性[D];复旦大学;2006年
6 苏晓宏;变动世界中的国际司法[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王弈通;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的权利穷竭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志永;国际制度的国内影响——以人权B公约和中国为例[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2 苗菡薇;区域贸易安排投资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3 齐洪婷;区域贸易安排竞争政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文浩;区域贸易安排争端解决机制比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5 郑勇;WTO关于区域贸易安排的法律规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林欣宇;区域贸易安排成员实施保障措施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7 宋红霞;区域贸易成员实施WTO保障措施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王峡;区域贸易安排中的原产地规则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9 张利;区域贸易安排中的投资自由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蒙娴;区域贸易安排与WTO规则的冲突与协调[D];西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414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4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