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法视野下未决羁押的法律控制

发布时间:2019-10-12 18:42
【摘要】:正在我国,未决羁押"并不是一种法定的强制措施,而是由刑事拘留和逮捕的适用所带来的持续限制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当然状态和必然结果。"①修改后刑诉法对拘留和逮捕制度进行了完善,意味着我国以拘留、逮捕为核心的未决羁押制度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就未决羁押制度本身而言,很多方面仍然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在这方面,国际人权和刑事司法准则提供了重要立法参考。一、被羁押者人权之国际基本准则未决羁押制度的目的在于保障人权。首先,通
【作者单位】: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分类号】:D998.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瑞华;未决羁押制度的理论反思[J];法学研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哲;论审前羁押与人权保障[J];当代法学;2002年10期

2 蔡杰,汪容;无罪推定原则映照下的我国审前羁押制度之重构[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3 卢恩光;;论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4 马贵翔;谢琼;;未决羁押正当性的实体透视与程序推演[J];时代法学;2006年01期

5 上官春光;刑事羁押救济的必要性和救济制度的起源[J];检察实践;2004年06期

6 王春芝;;论审前羁押司法审查制度[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陈瑞华;未决羁押制度的理论反思[J];法学研究;2002年05期

8 郭明文;;论司法官员在审前羁押体制中的适格性[J];求索;2006年07期

9 汪建成,冀祥德;我国未决羁押制度的批判性重构[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10 王延祥;试论加强对侦查权的检察控制[J];犯罪研究;2004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孙连钟;刑事强制措施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余捷;职务犯罪侦查模式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张能全;刑事诉讼生态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4 黄利;保释与取保候审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邱飞;侦查程序中的司法审查机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英荣;刑事羁押权力制约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陈学权;刑事诉讼中程序裁判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单继泽;超期羁押问题的法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裴文欢;超期羁押的法律思考[D];湘潭大学;2003年

5 张曙;论我国审前羁押制度的完善[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盛大友;不起诉与刑事赔偿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4年

7 朱鹏程;侦查阶段羁押性强制措施之适用与法官保留原则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8 牛金影;试论保释制度在中国的确立[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9 张光玲;超期羁押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10 郭宁;未决羁押制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瑞华;司法权的性质——以刑事司法为范例的分析[J];法学研究;2000年05期



本文编号:254821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4821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b7b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