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标域外抢注问题分析及相应对策
发布时间:2019-10-15 14:02
【摘要】:商标域外抢注问题是每一个意图拓展国外市场的企业都可能会遇到的问题。是一个既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又具有经济实践意义的课题。本文研究此问题,是从中国企业遭遇商标域外抢注的角度,来分析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在国外市场遭遇商标抢注时都可能会面临的挑战与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本文整合了目前中国在域外市场面临的商标抢注的相关数据和现状,并参考国外的典型案例,试图寻找解决与应对此类问题的相关策略。 本文的第一部分将中国企业在进军国际市场过程中遭遇到的商标抢注现象进行了初步的汇总整理与简要分析,主要从抢注发生的情况和危害指出了商标抢注的现实性和解决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并且针对中国企业相关的的特殊情况细化了不同类型的抢注情况,并通过对危害的具体分析指出这样的商标抢注行为不仅对企业的市场销售有着严重的影响,直接损害其经济利益,而且也对消费者产生了混淆误认的错误引导,甚至可以危害到一个国家对外贸易转型的发展与进步。 文章的第二部分首先汇总了学者对这种域外抢注行为法律性质的不同观点,然后从经济学、法学、社会实践等角度分析了抢注发生的原因。抢注的发生既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观的经济社会原因。由于商标法作为知识产权法本身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在认定商标域外抢注行为是否为非法或者侵权行为时,具体要看被抢注国法律对此的规定。 文章的第三部分是通过对一个典型的发生在日本和美国之间的商标域外抢注案例进行详尽的讲述和分析,作为有力的例证和借鉴。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便是法律完善、市场成熟、经济发达的发达国家面临同样的问题时,被抢注的商标原始拥有人也只能入乡随俗、服从当地国(抢注发生国)的法律规定和司法判决。这一部分还列举了欧共体商标体系、马德里国际商标体系等国际上主要的商标注册体系的规定,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企业的预防抢注行为提供了便利的注册工具。 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对此问题提出解决和应对的策略,分为事前的预防和事后的补救两部分。主要着力于企业的行为,在抢注发生之前,尽可能的针对不同的外国法律的规定,采用提前注册或者率先销售的预防行为、预防抢注的发生;或者是在抢注发生之后,积极的面对随即发生的诉讼、协调等行为,甚至利用政府、媒体的有利的舆论压力应对强大的外国同行业竞争者,夺回属于自己的知识产权;甚至临时采取备用商标,也不要轻易的退出国际市场或者放弃对外贸易转型的努力。这样企业才能在愈演愈烈的进出口贸易中立于主动有利的地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97;D913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97;D9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e,
本文编号:2549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4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