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区域贸易协定对国际条约法的发展与挑战
【参考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中国国际贸易学会理事 刘德标;区域贸易协定的发展模式[N];国际商报;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邱本;论承诺[J];安徽大学学报;1998年02期
2 黄世席;“约定必须遵守”与中日战争赔偿问题[J];北方论丛;2001年02期
3 唐明毅;;论贯穿国际航空运输法发展过程的矛盾与挑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曾华群;试析“港荷投资协定”的特征[J];比较法研究;1995年03期
5 郭春明,郭兴之;紧急状态下人权保障的比较研究——国内法和国际人权法的视角[J];比较法研究;2004年02期
6 李巍;若干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成立争议案的讨论——CISG与UCC·中国合同法的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4年03期
7 祁欢;WTO与多边环境协议(MEAs)关系中的条约法问题[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8 杨成铭;条约对第三国的效力及其最新发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李高;沈蓉;;情势变迁原则的比较分析[J];才智;2008年07期
10 刘文冬;;试论单边国际法律行为[J];研究生法学;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张勉励;;关于新中国处理中英旧条约之初探[A];当代中国成功发展的历史经验——第五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张华;;论尊重人权作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黄素梅;;论迟到的保留[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4 蔡先凤;;核损害民事责任的国际法基础[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5 雷益丹;;《建立欧洲宪法条约》:迈向欧盟的宪政和谐[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6 雷亮;;多边投资协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A];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法:中国的视角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7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8 侯中军;;不平等条约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之一——条约概念与近代中国的实践[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6年卷[C];2006年
9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朴哲;“乙巳五条约”研究[D];延边大学;2008年
2 晋继勇;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的国际机制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3 姜延迪;国际海洋秩序与中国海洋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赵宁;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撤销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5 顾婷;国际公法视域下的WTO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6 张贵玲;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7 张吉喜;论刑事诉讼中的公正审判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8 刘健;论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D];湘潭大学;2007年
9 张榆青;国际出口信贷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10 王克玉;域外取证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烨蔓;论表见制造者的产品责任[D];湘潭大学;2009年
2 葛翔;论国际人权公约与我国宪法的位阶关系[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3 嵇建国;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4 朱彤彤;民用航空器权利体系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黄萃芸;论条约保留制度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实践[D];厦门大学;2008年
6 黄雅嘉;WTO法律制度中的善意原则[D];厦门大学;2008年
7 廖冰冰;WTO争端解决中的承诺清单解释问题[D];厦门大学;2008年
8 朱伟青;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权利保障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周晓云;美国《反海外腐败法》解读以及对中国治理商业贿赂的启示[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吕瑞超;驳斥中国对西藏“宗主权”谬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晓云;;多元主体与世界贸易体制的法治前景[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2 武力超;;绿色贸易壁垒的理论研究和法律体系综述[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曾文革;吴雪燕;;CAFTA与WTO争端管辖权的竞合及选择[J];学术界;2010年01期
4 李良才;;贸易自由化与人权制裁价值冲突的法哲学考察[J];前沿;2010年01期
5 胡加祥;;我国政府采购法中的“本国货物”标准研究——兼评《购买美国产品法》的相关做法[J];法商研究;2010年01期
6 孙煈;;WTO条约解释中出现的问题——以法庭之友意见书为例[J];法制与经济(下旬刊);2010年02期
7 吴永辉;;WTO体系中的双边主义路径评析[J];现代法学;2010年01期
8 高凛;;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挂钩问题的思考[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王春婕;;WTO体制下的单边环境措施初探[J];政法论丛;2010年01期
10 何志鹏;;WTO体制的发展取向论[J];现代法学;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肖凤娟;刘钧;;新形势下推动世界多边贸易体系和区域经济体系的协调发展[A];中国国际贸易与投资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卢静;;发展中国家与全球治理[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王东君;;当前国际知识产权法体系的审视与重构[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4 南海燕;;禁止性补贴对WTO发展中成员方的影响——以国家责任为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5 王军杰;;WTO成员方国际责任研究——以经济主权的让渡为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6 田路;;多边环境协定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及解决思路——从环境与贸易的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7 郑玲丽;;经济全球化下WTO对国际经济法的创新[A];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法:中国的视角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8 余敏友;;论欧共体对WTO争端解决机制的政策与实践[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钟立国;;借鉴欧洲一体化经验,推进内地与香港一体化进程——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为视角[A];中国欧洲学会欧洲法律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钟立国;;后TRIPS协议时代:对国际知识产权保护晚近发展的评析[A];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经济法:中国的视角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敬东;从容应对贸易保护主义[N];人民日报;2010年
2 矫惠 张秀娥 石晴;区域贸易协定的主要内容[N];国际商报;2010年
3 商文;维护多边贸易体制营造有利外部经贸环境[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4 王希;新形式 新起点 新平台[N];中国国门时报;2010年
5 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监督检查司 陈达;关键在于保护市场竞争环境[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6 矫惠 石晴;区域贸易协定的原产地规则[N];国际商报;2010年
7 桑百川;贸易回升 乍暖还寒[N];人民日报;2010年
8 记者 吴晓燕 实习生 罗双娜;我省企业可申领区域性优惠原产地证[N];云南日报;2010年
9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书记处书记 徐振寰;坚持科学发展 共同应对危机[N];人民日报;2010年
10 中国社会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 张华;ECFA:让台湾民众得实惠的协议[N];法制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都亳;WTO贸易救济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2 武娜;RTA对FDI影响的第三国效应[D];南开大学;2009年
3 汪小雯;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中国国际贸易环境与效果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4 赵航;多边贸易体制与美国的霸权权力[D];外交学院;2008年
5 庄惠明;多边贸易体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蒋成华;世界贸易体制下区域贸易安排之法律评释[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7 魏红;区域贸易安排理论与实践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朱颖;美国全球自由贸易协定战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9 徐珊珊;多边贸易体制下海关确定成交价格的法律问题[D];复旦大学;2007年
10 侯幼萍;WTO协定与区域贸易协定的管辖权冲突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苏;多边贸易体制下环境标志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吴文;论中国条约缔结制度现状及完善[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霍波;多边贸易体制下环境标准国际协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张萍;WTO绿色条款与我国环境立法的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9年
5 胡育云;国际反倾销措施滥用法律规制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倪芳;日、韩参与区域贸易协定的法律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孙佳林;区域贸易协定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黄鹏;区域贸易体制冲击下的多边贸易体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9 王薇;多边贸易体制下的绿色壁垒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10 范培华;非政府组织(NGOs)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冲突及协调[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63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63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