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式联运的法律解读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登华;;试论可仲裁范围的限与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张目强;;UCP600对跟单信用证项下银行审单规则的新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汪金兰;;论国际私法上的国际惯例及其在国内的适用——兼评民法典草案第九编第3条第2款及第4条的规定[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贾清林;;论不可抗力下担保物毁损灭失的风险承担——兼论汶川、玉树地震的风险承担规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卞莉;;国际多式联运单证法律性质新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6 施佳;;两大法系代理制度的比较研究[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7 柴融伟;;晚清对外贸易商习惯探微[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8 方新军;;对我国合同法第402、403条的评说——关于两大法系代理理论差异的再思考[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9 李中原;;中世纪罗马法的变迁与共同法的形成[J];北大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10 张平华;刘耀东;;间接代理制度研究——以《合同法》第402条与第403条为中心[J];北方法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媛;董小龙;;北京2008年奥运仲裁的司法监督问题研究[A];北京论坛(2008)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发展趋向:“奥运精神与世界和谐”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8年
2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3 杜焕芳;;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实证研究——一个以司法为中心的考察[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4 应坚;范剑虹;;澳门仲裁裁决异议立法的比较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5 郑玲丽;;国际贸易关系的法治与全球治理[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霁;;论ICC示范仲裁条款在我国的效力及其相关问题——兼评《仲裁法》司法解释中的有关规定[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章博;;仲裁协议效力扩张理论视野下的提单仲裁条款转让[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李广辉;;司法管辖权与仲裁管辖权冲突之解决[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玫黎;宋秋婵;;法院与仲裁庭“伙伴关系”论[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管秀红;吴呈祯;;论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审查[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翔;当代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适用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周清华;国际商事仲裁自裁管辖原则消极效力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5 孟昊;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金融治理的法律分析[D];武汉大学;2010年
6 冯翔;商事登记效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沈志韬;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8 孙得胜;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9 王琳琳;论私权及其体系化[D];吉林大学;2012年
10 王亚南;分析实证语境下反垄断复合法律关系的法理反思[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凭慧;国际货运代理人与无船承运人身份认定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葛春红;我国银行保理业务风险之法律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瑜;买卖合同风险移转规则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汪育玲;论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负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周谅;调裁制度的发展与理论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罗婷;论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杨万顺;《国际商事合同通则》的新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张庆明;海上保险国际统一法律制度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姚华妹;论美国国际贸易法院的司法审查及借鉴[D];湘潭大学;2010年
10 杨青红;信用证项下汇票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海军;利用租赁集装箱方式 发展我军集装箱运输[J];集装箱化;1996年10期
2 刘金彪;肖学福;韩洪梅;;从集装箱运输特点看军事物流发展模式[J];物流技术;2010年Z2期
3 肖丽娜;军用集装箱装卸运载系统[J];集装箱化;2000年03期
4 郑润萍;;我国铁路发展集装箱运输对策分析[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李勤真;殷鹏;霍东芳;;军用物资集装箱运输法规体系建设[J];集装箱化;2009年11期
6 田润良;殷鹏;任杰;翟俊伟;;集装箱滚装托盘在军用物资集装化保障中的应用[J];集装箱化;2010年04期
7 刘宝新;海湾战争中美军的集装箱运输[J];集装箱化;1998年08期
8 王磊;;国际多式联运经营人责任制度[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12期
9 孙光圻;;太平洋集装箱运输动态的考察与我国对策[J];海洋开发与管理;1988年02期
10 刘宝新,葛同民,王海威;伊拉克战争中美军集装箱运输保障研究[J];集装箱化;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海;;中国集装箱运输的货损与保险[A];中国航海学会优秀论文文摘及学术会议论文目次汇编(1990—1991)[C];1992年
2 王介眉;;对发展无锡国际集装箱内支线运输的思考与建议[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港口航运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张庆松;;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发展思考[A];海峡两岸“海上溢油应急计划暨集装箱运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张庆松;;长江流域集装箱运输发展思考[A];海峡两岸“海上溢油应急计划暨集装箱运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季永青;马兆丰;孟初阳;刘克中;杨星;;用于集装箱远程监控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研究[A];中国航海学会2006年度学术交流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6 张四枚;;我国铁路第一代双层集装箱专用车的研制[A];“粤京港沪”四铁道学会第九届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庐阳;;广西沿海铁路集装箱运输在广西沿海区域物流体系的作用及其发展[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8 龚耀军;;发展集装箱运输,提升宁波港核心竞争力的战略研究[A];首届长三角科技论坛——长三角港口航运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洪雁;;组建铁路集装箱运输公司的相关问题研究[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10 陈琪明;;EDI技术在国际集装箱运输物流系统中的应用[A];中国的经济建设与21世纪的物料搬运技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物料搬运分会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建斌;武汉水运集团集装箱运箱量连续四年稳步增长[N];长江日报;2007年
2 张晋元;多式联运: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之路[N];国际商报;2005年
3 ;整合资源 创新图强[N];经济参考报;2004年
4 刘涓涓;外资入股铁路破冰:中铁集装箱再重组[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钟;我内河集装箱运输初具规模[N];国际商报;2000年
6 包庆国;俄罗斯集装箱运输市场发展前景引人关注[N];中国贸易报;2006年
7 周国东;科学发展 路在何方[N];中国水运报;2007年
8 夏煜 王全波;内外贸集装箱同船运输龙口港效益显著[N];国际商报;2006年
9 交通部长江航务管理局局长 金义华;让黄金水道发挥黄金效益[N];中国水运报;2007年
10 钟心组;诚信全球 追求卓越[N];中国远洋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欣;集装箱运输路径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2 黄健元;东亚地区国际港口集装箱运输竞争力比较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3 胡晓龙;集装箱空箱调运优化的模型与方法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4 王斌;集装箱空箱调运优化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5年
5 曹小华;集装箱电子标签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6 闫海峰;结点站间铁路集装箱运输组织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7 王然;集装箱班轮公司经营管理决策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8 刘聪;面向承运人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协作管理[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9 李俊敏;北仑—武钢进江矿石江海直达驳运输方式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白景涛;中国沿海港口合理发展建设时机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方;中国国际集装箱运输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2 王维;国际集装箱空箱调运优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3 戚芳;海上集装箱货物损害责任归属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4 汤洪;基于港口集装箱运输腹地划分的吞吐量预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5年
5 张寿桂;厦门港集装箱运输MIS总体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0年
6 刘天顺;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刘晓伟;大连铁路集装箱海铁多式联运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8 潘淑玲;大连港集装箱海铁联运运营管理体系构建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9 蒋永雷;构建集装箱综合运输网络系统方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9年
10 刘新;南京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65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565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