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我国涉外名誉权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

发布时间:2020-03-31 15:51
【摘要】:近年来,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纸质媒体时代不断向互联网媒体时代转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个人信息的保密能力在新技术面前不断下降,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成本降低、速度变快、范围变广,使得信息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流通与传播的同时,涉外名誉侵权案件的数量也明显提高。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格权,名誉权是公民在参与社会活动时必须得到保护的权利。同时,对涉外名誉侵权案件的处理方法与言论自由及互联网信息保护等领域息息相关,因此无论是涉外案件的频繁发生,或是互联网因素的深度介入,都对世界各国妥善处理涉外名誉权侵权案件提出了更高的立法要求和司法实践要求。我国于2011年开始施行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以下简称“《法律适用法》”)明确了包括名誉权在内的涉外人格权侵权案件的选法方法,并且明确了在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侵犯人格权的案件中采用的选法方法。这些规定保证了在类似案件中法律适用的明确性和一致性,同时对案件的当事人而言,也提升了其对裁判结果的可预见能力,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实践意义。但必须指出的是,直接而明确的选法方法同样意味着单一与死板。在涉外名誉权侵权案件,尤其是有互联网因素介入的案件中,考虑到侵权行为地、损害结果发生地等通常无法被直接确认,不采用灵活的选法思路进行分析判断,而断然采用同一的选法方法,往往会因未能选择到最合适的法律而导致不能真正保护被侵权者的利益。此外,鉴于《法律适用法》中有关通过互联网等方式侵犯人格权案件中法律适用方法的条款仍存在定义不清、内容不确定等诸多问题,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对于法条的适用仍有巨大的不确定性,同样导致了选法上的混乱和权利保护的不完善。比较而言,英国、美国、欧盟等对名誉权侵权问题有着较长研究历史的国家/地区的法律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更倾向于采用更灵活的选法方法以实现对被侵害者权益的保护。而在近几十年应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发生的案件时,这些国家/地区同样倾向于通过主动变化选法方法来加以应对。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国及英国、美国、欧盟等国家/地区涉外名誉权侵权法律及案件的研究,分析《涉外民事法律关系适用法》第十五条、第四十四条及第四十六条规定及代表的选法思路和方法的优缺点,从而为将来可能出台的有关该问题的法律法规或司法解释提供理论支撑和完善建议。对此,本文将从四个章节展开论述。第一章中,笔者将详细介绍我国在涉外名誉权侵权的法律适用问题上的立法与司法实践。笔者将首先从涉外名誉侵权问题的定义与特点入手,为全文的分析奠定基础。在厘清前述问题后,笔者将有针对性地介绍2011年实施的《法律适用法》第十五条、第四十四条及第四十六条中关于涉外名誉权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规则,并结合互联网时代带来诸多变化与挑战的背景,分析目前规定的优点与缺点。最后,笔者将着重分析我国司法实践,尤其是在审理侵权行为通过互联网等渠道实施的案件时所体现出的对上述三条文的理解和适用方法,并分析在该等司法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及暴露出的缺陷。在第二章,笔者将着力于介绍与分析其他法域传统涉外名誉权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笔者主要挑选了欧盟法、英国法、美国法这三个在全世界范围内最具代表性的法律进行阐述并在评述上述三个法域内的司法人员在处理该等案件时对公民言论自由权与名誉权保护、法律的可预见与个案的实质公正间关系的理解。第三章中,笔者将着重探讨“互联网”因素的介入给各个法域涉外名誉权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与变化。笔者将首先明确,互联网因素介入后的涉外名誉权侵权案件将发生何种变化、产生何种新的特殊特点与要求、带来何种传统侵权法未面对过的挑战。在此基础上,笔者将进一步阐释,面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前述各法域在传统的涉外名誉权侵权的法律适用规则基础上做出了怎样的应对与改变,并对这些应对与改变进行评析。最后一章中,笔者将基于前三章的分析,对我国涉外名誉权侵权法律适用的方法进行优劣分析。笔者认为,目前《法律适用法》第四十四条和第四十六条间的关系不清晰;第四十六条所采用的单一连结点的法律适用规则,虽确有立法者对于被侵权人利益保护的考量,但其却未能充分考虑法律适用规则应具备的灵活性,也未能充分回应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对我国涉外名誉权侵权法律适用的完善意见。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D997.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帅;;冲突法视角下的中日涉外著作权法律适用比较[J];法制博览;2019年22期

2 ;《法律适用》“蓉城杯”获奖名单[J];法律适用;2019年21期

3 王晶晶;;涉众型经济犯罪法律适用难点分析[J];法制博览;2017年26期

4 陈守权;;论旅游纠纷的法律适用[J];明日风尚;2016年20期

5 陈长均;;善是法律适用的崇高理念[J];中国法治文化;2015年01期

6 ;欢迎订阅《法律适用》[J];法律适用;2012年08期

7 ;欢迎订阅2012年《法律适用》[J];法律适用;2011年11期

8 应勇;;推进法律适用统一的实施[J];法制资讯;2011年11期

9 ;2009年《法律适用》“鄞州杯”征文启事[J];法律适用;2009年03期

10 ;要使《法律适用》成为每位法官的良师益友 《法律适用》第六次工作会议在沈阳召开[J];法律适用;2006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阎辉;;民间借贷的类型及法律适用[A];“决策论坛——经营管理决策的应用与分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C];2016年

2 呼官政;丁欣;;浅谈林权制度改革和登记发证中的法律适用[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4年

3 申斌;;二审基于法律适用改判的实证分析——以民事错案评判标准合理化为视角[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4 李士明;臧小俊;;“串标”行为处罚的法律适用浅析[A];高等学校纪检监察工作研究(六)[C];2008年

5 王伟;;WTO与我国法律适用[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6 蔡俊敏;周明达;;我国物流合同的法律性质及法律适用[A];中国律师2005年海商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付艳;;关于WTO规则在我国法律适用方面的思考[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8 付艳;;关于WTO规则在我国法律适用方面的思考[A];2002年度全省法院应对入世工作研讨会获奖论文专辑[C];2002年

9 方子冰;;从康建忠挑拨事件评析滥用电子邮件的法律适用[A];信息网络与高新技术法律前沿(2005)——电子法与电子商务时代的传统知识保护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曹金;林泉清;;浅析渎职罪法律适用的若干问题[A];赣台法学论坛文集——江西省犯罪学研究会年会(2011年)[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适用[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7年

2 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侯学宾;法律适用中“硬气”与“温柔”的错位[N];检察日报;2017年

3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 湛英杰;如何破解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法律适用难点[N];检察日报;2017年

4 安徽省马鞍山市公安局开发区分局 鲁宏志;共享单车引发的违法行为定性及法律适用[N];人民公安报;2017年

5 扬州市江都区法院院长 袁江华;行政协议案件审理之法律适用[N];江苏法制报;2017年

6 谷江波 湖南省衡阳市蒸湘区人民法院;公司财产权与股东股权的法律适用[N];人民法院报;2017年

7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王子畅;跨国收养的法律适用模式[N];人民法院报;2017年

8 陈长均;善是法律适用的崇高理念[N];法制日报;2014年

9 特约撰稿 浙江金道律师事务所 赵青航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徐晓阳;行政协议案件的法律适用[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9年

10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应勇;推进法律适用统一 促进法律有效实施[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良好;法律适用类型归属技术范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李凤琴;国际合同法律适用发展趋势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3 刁慧娜;高校教师劳动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华倩;夫妻财产关系法律适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4年

5 范晓亮;跨国银行服务合同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6 徐进;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行政审判法律适用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7 董玉鹏;国际航空运输法律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刘云涛;死缓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陈文华;民间规则在民事诉讼中的运用[D];山东大学;2011年

10 杨立;跨境破产法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嘉华;论我国涉外名誉权侵权案件的法律适用[D];华东政法大学;2019年

2 谢媛媛;我国涉外未成年人监护法律适用的困境与出路[D];安徽大学;2019年

3 黄超;“套路贷”犯罪及其法律适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9年

4 区树添;论我国相邻污染侵害案件的法律适用[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8年

5 苟宇欣;有限责任公司股权继承法律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9年

6 焦井泉;高校学生申诉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9年

7 杨振宇;论我国涉外有价证券的法律适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9年

8 曹金会;论网络环境中诽谤罪的法律适用[D];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

9 王金文;论违约金的司法调整[D];兰州大学;2018年

10 韩振龙;劳动监察法律适用实务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609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609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0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