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应只用于和平目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秦淑明;试论沿海国对专属经济区的管辖与其他国家的自由关系[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周忠海;论海洋法中的剩余权利[J];政法论坛;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张耀光,王圣云,宋欣茹,耿雅冬;大陆架在国家可管辖海域划界问题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3期
2 栾维新,曹颖;中国国际区域资源开发战略及关键技术选择[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4期
3 郭文路,黄硕琳,曹世娟;国际渔业法律制度的发展及其对世界海洋渔业的影响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02期
4 刘新华,秦仪;海洋观演变论略[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徐传华;大洋多金属结核资源开发技术经济模型的研究[J];矿冶;2000年01期
6 王芳;康建成;周尚哲;郑琰明;徐韧;孙瑞文;吴涛;;春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营养盐污染研究[J];生态环境;2006年02期
7 郭锐;;日本的海权观及其海洋领土争端——一种建构主义的尝试分析[J];日本学论坛;2006年02期
8 胡鹏,王海军,邵春丽,胡海;论多边形中轴问题和算法[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5年10期
9 陈兴华;陈晓景;;中日“春晓”事件的国际海洋法思考[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明剑;海洋功能区划中的空间关系模型及其GIS实现(以莱州湾为例)[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2 吴隆杰;基于渔业生态足迹指数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测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3 郭渊;南海地缘政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韪蔚;论“生态伦理何以可能?”[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曹可;海洋功能区划的基本理论与实证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3 于建;莱州湾海洋功能区划数学关系模型的建立及其GIS的实现[D];中国海洋大学;2005年
4 张晓丽;公海渔业法律制度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5 宋冬;共同开发制度与南沙问题[D];外交学院;2005年
6 何念;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贾青民;浅析海上紧追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8 朱晓燕;浅析EEZ生物资源的养护与管理[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9 张建;《海洋法公约》中“一般接受的国际规则和标准”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陈明;海洋法中的剩余权利与我国海洋权益的保护[D];兰州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廷;莫非;;对我国紧追权的立法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6年06期
2 李英芬;;对国家利益的国际法思考[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6年06期
3 刘丰;任晓燕;;刍议国际法之效力根据[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蒋新苗;王育民;;国际法在和谐世界中的地位与作用[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王孔祥;;试论国际法的“公共物品”属性[J];河北法学;2009年01期
6 梁洪杰;;国外侨民保护的一般国际法规则[J];法学杂志;1990年04期
7 黄志雄;;企业社会责任的国际法问题研究[J];武大国际法评论;2009年01期
8 D·M·麦特;葛启明;;法学研究和实践在促进外空争端解决中的作用[J];国外法学;1985年06期
9 邢晓玲;;从国际法视角看中日东海大陆架划界争端[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10 王秀梅;;试论国际法之不成体系问题——兼及国际法规则的冲突与协调[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孔庆江;;浅论单边贸易措施的适法性[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2 赵国辉;;近代东亚国际体系转型期理念研究——以近代中日两国对国际法理念的接受为中心[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余敏友;陈喜峰;;欧美WTO研究动态——以制度挑战滋生的理论问题为核心[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4 陈彬;;论一般国际法之上的自给自足体系的建立——基于第一性规则与第二性规则的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5 梁洪杰;;略论WTO规则在我国的司法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四)[C];2005年
6 黄伟;;也论国际法的等级[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许健;;论国际合作原则在国际环境保护领域的拓展[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陈纯一;;WTO法在国际法上之地位[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六)[C];2007年
9 曾文革;陈娟丽;;林业碳汇国际法规则的谈判及我国的应对[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10 易鸿祥;;《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之框架性公约属性述评[A];探索·创新·发展·收获——2001年环境资源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余 丽 余正华;国际海洋法庭的诉讼和实践[N];人民法院报;2005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 王翰灵;国际海洋法发展的趋向[N];中国海洋报;2006年
3 王伟;说说国际法院[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年
4 刘江平;关注经略海洋新趋势[N];解放军报;2007年
5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洋基本法律制度建设的里程碑[N];中国海洋报;2009年
6 陈喜峰;国际法不成体系中的WTO法[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江 河;WTO法和国际法的冲突与协调[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张慎思;胸怀公义 不辱使命[N];法制日报;2008年
9 本报特约撰稿 柳玉鹏;俄挪海上划界,俄为何让步?[N];中国国防报;2010年
10 王义桅邋江海tD;争夺北极意在国际新秩序[N];法制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文沛;国际海洋法之海盗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李红;国际组织的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赵晋;论海洋执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李刚;论海洋污染责任认定及赔偿[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许诏智;贸易自由化与可持续发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6 吴琼;北极海域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印辉;WTO环境规则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顾婷;国际公法视域下的WTO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彭溆;论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中的司法造法[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卢建祥;WTO裁决的强制执行机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鲁静;论妨害海上航行安全不法行为的相关国际法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赵文婷;沿海国渔业管辖权的扩展[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刘焱;“反扩散安全倡议”的国际法分析[D];兰州大学;2007年
4 陶莎莎;论海洋的国际法准则及其在中日关系中的运用[D];中共四川省委党校;2008年
5 马婧;论外国军舰在领海的无害通过权[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6 杨帆;论法律方法解决中国海域划界争端[D];厦门大学;2009年
7 聂云鹤;论关于海盗的国际法规则及其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肖建文;国际机制与马来西亚海权的建构及维护[D];暨南大学;2010年
9 杨春晓;从新马填海案看ITLOS临时措施[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李涛;论大陆架划界的法律制度[D];武汉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6365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636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