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中国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公共安全风险法律防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1 05:1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随着我国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国海外工程承包业得到迅猛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方式,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巨大。为突破西方发达国家承包商在国际工程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中国工程企业更多地选择在风险相对较高的非洲、亚洲等地区承包工程,从而面临着工程所在国发生武装冲突、动乱、骚乱、恐怖主义袭击及不具有恐怖主义性质的绑架、武装抢劫等公共安全风险。海外工程项目由于自身的特点,面对公共安全风险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公共安全风险不仅给中国工程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给我国项目施工人员人身安全带来很大威胁甚至伤害。如何通过法律的构建转移或减弱中国工程企业从事海外工程承包遭遇公共安全风险时可能造成的损失,即如何对我国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公共安全风险进行法律防范,已经成为十分现实和紧迫的问题。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紧扣中国海外工程承包项目遭遇公共安全风险时存在的具体问题,从企业和国家两个层次,从风险防范的合同法律制度、保险法律制度、条约法律制度和克服实施外交保护法律障碍的法律预案四个方面,对能够转移或减弱公共安全风险导致的损失的相关法律条款和制度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风险负担理论对工程合同当事人之间分配风险的雇主风险条款和不可抗力条款进行分析,指出合同条款中防范公共安全风险的关键因素,通过对再协商条款进行分析,指出该条款潜在的导致权利义务不确定的法律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对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应当采取的模式、在防范公共安全风险方面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论证,对中国工程企业投保MIGA的可行性、必要性、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促进中国工程企业更好地利用保险法律制度转移风险的建议;结合国际司法判例,分析投资条约中“保护与安全”条款和“保护伞”条款对中国工程企业保护作用的不足,提出我国通过条约防范公共安全风险的路径;分析外交保护的现实价值、我国在海外工程项目发生公共安全风险后提供外交保护的法律障碍,并对如何构建相关规则以克服外交保护法律障碍提出法律预案。全文除导论部分外,共分为五章,分述如下:第一章“中国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公共安全风险的概念界定及特征”,通过对工程项目、风险、公共安全等概念的分析,对本文“中国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公共安全风险”进行界定,分析其特征及其与政治风险、国家风险、战争及内乱险等概念的区别,指出应当从合同法律制度、保险法律制度、条约法律制度和外交保护四个方面防范中国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公共安全风险。第二章“防范公共安全风险的合同法律制度”,通过对国际工程承包的模式、各种模式中工程承包的法律关系、工程承包合同范本及实践中中国工程企业所签合同相关条款的梳理,探寻中国工程企业在不同国际工程承包模式中通过合同法律制度防范公共安全风险的关键点,并通过对风险负担理论和不可抗力条款、再协商条款的分析,结合常用国际工程承包合同范本及实践中国际工程企业所签合同的相关条款,提出中国工程企业在签订合同时防范公共安全风险的建议。第三章“防范公共安全风险的保险法律制度”,首先,通过对投资定义的分析,明确中国工程企业海外承包工程的海外投资性质;然后,通过比较研究,分析我国海外投资保险制度在防范公共安全风险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该制度构建提出法律建议;分析中国工程企业利用多边投资担保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投保的现状,对促进中国工程企业利用该投资担保法律制度防范公共安全风险提出法律建议。第四章“防范公共安全风险的条约法律制度”,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论证投资条约中“保护与安全”条款和“保护伞”条款对中国工程企业在遭遇公共安全风险时保护作用的不足,及我国签署的投资保护条约相关条款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通过条约防范中国海外工程承包项目公共安全风险的路径。第五章“克服我国实施外交保护法律障碍的法律预案”,分析论证外交保护法律制度对于保护海外工程投资的现实价值以及实施外交保护的条件,从工程所在国的国家责任、实施外交保护的国籍国要求及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的例外等方面,结合国际工程承包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针对中国工程企业遭遇公共安全风险而实施外交保护时存在的法律障碍,并提出克服这些障碍的法律预案。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D99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眭占菱;;外交保护机制与外国投资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金陵法律评论;2015年02期

2 王刚;;海外投资保证的代位权制度——基于东道国国家责任的视角[J];经济论坛;2015年11期

3 杨守国;马子林;魏斌;闫星旭;;涉外工程项目社会公共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研究[J];安全、健康和环境;2015年07期

4 功成;;2014年对外承包工程行业发展概况[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5年04期

5 李青武;于海纯;;《伯尔尼联盟总协定》制度框架下的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6 张磊;;论外交保护中对用尽当地救济原则的限制——以联合国《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第15条为线索[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5期

7 王稀;;论外交保护制度的晚近发展及其定位——以国际投资争端解决为视角[J];金陵法律评论;2013年02期

8 赵骏;;国际投资仲裁中“投资”定义的张力和影响[J];现代法学;2014年03期

9 刘京莲;;从“利益交换”到“利益平衡”——中国双边投资条约缔约理念的发展[J];东南学术;2014年03期

10 陈业宏;陶斌智;;对外投资保险制度:晚近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殷敏;外交保护法律制度及其发展势态[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2 房东;《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法律约束力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7235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7235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4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