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学科结合——中国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

发布时间:2020-08-05 20:13
【摘要】:国际法与国际关系之间关系紧密,国际法学与国际关系理论的研究相辅相成,这些特性决定了两个学科紧密联系的必要性。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国际关系与国际法跨学科研究兴起的十年。然而,教学体系设置上的彼此"隔离"、学科研究本身的难度、对话机制的不畅通,以及跨学科合作平台的缺乏等,严重制约着跨学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鉴于此,推动包括改进两个学科教学体系、建设跨学科的对话机制与研究平台等各个方面的改革措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吴锦标;国际法与国际秩序[D];山东大学;2006年

2 刘志云;国际经济法律自由化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维林;法律全球化:一种概念的考察[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刘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3 杨炼;国际法与国内法关系之宪政模式比较[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4 陈柏安;陈柏新;谢平;;对我国非法证据排除原则合法性与合理性的质疑[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5 孙鹤;;国际法的文化内核─公平[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陈妙峰;蒙古无核区问题探析[J];东北亚论坛;2002年01期

7 张琳;试述国际融资中的国家豁免[J];当代法学;2003年01期

8 王秋玲;国际法表现形式与渊源之我见[J];当代法学;2003年04期

9 李先波;钟月辉;;WTO争端解决机制权力的扩张——几类WTO争端解决机构管辖的特殊事项[J];当代法学;2005年06期

10 雷蕾;价值判断:理论与实际的平衡——论WTO法的国内适用问题[J];中国司法;200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温树斌;;关于国际法“法律性”的辩证思考——理论和实践的视角[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2 孙章季;;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构建[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张华;;论尊重人权作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呈元;国际犯罪及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卢凌宇;论冷战后挑战主权的理论思潮[D];外交学院;2002年

3 吕彩霞;论我国海域使用管理及其法律制度[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4 李萍;NAFTA国际投资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王霞;国际税收竞争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肖冰;《SPS协定》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7 周丽;论近代自然法的产生[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王玉玮;欧共体与GATT/WTO的法律关系若干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孙维佳;论欧盟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10 赵建文;国际法上的国家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宏;新干涉主义评析[D];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1年

2 侯焱;国家主权原则依然是国际法最基本的原则[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柯玲娟;试论国际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4 肖伟志;WTO与我国公共企业规制之立法对策[D];湘潭大学;2002年

5 林德核;论国际刑法的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张翠宇;论WTO协议在我国的适用[D];黑龙江大学;2003年

7 于静;加入WTO后中国对外反倾销的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3年

8 蔡高强;论全球化进程中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D];湘潭大学;2003年

9 赖建云;论WTO环保例外权[D];湘潭大学;2003年

10 尹娟;试论国际人权制度及其在国内的实施[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道军;古代思想家对法的应然与实然问题的追寻[J];比较法研究;2001年02期

2 徐崇利;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条约谈判方式的创新[J];比较法研究;2001年03期

3 祝炳奎,刘卫江;论WTO下的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的策略[J];当代经济科学;1999年06期

4 韩大元,王世涛;“两个人权公约”与我国人权宪政体制的整合[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徐崇利;经济一体化与当代国际经济法的发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6 王国飞;析国家作为恐怖主义的主体问题[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古祖雪;从伊拉克战争看国际法面临的冲击与命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8 周长征;WTO的“社会条款”之争与中国的劳动标准[J];法商研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法学版);2001年03期

9 徐崇利;全球化趋势与“跨国法学”的兴起[J];法商研究;2003年04期

10 刘凌梅;国际反恐怖犯罪与我国刑事立法[J];法学评论;200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龚向前;传染病控制之国际法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日华;;孔子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中国外交[J];现代国际关系;2011年05期

2 常红艳;;国际关系英国学派:发展历程与研究特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7期

3 尹继武;;政治心理学与国际关系研究[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王国旗;王雪;;浅析西方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J];学理论;2011年23期

5 谌华侨;;中国与拉美地区国家间关系的地域性考量[J];社会主义研究;2011年04期

6 李慎明;;厘清国际关系理论中几个流行话语的本质内涵[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1年05期

7 周琪;;官僚政治模式与美国外交决策研究方法[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6期

8 郭锐;王箫轲;;国际关系定量研究与数据库建设——评《中外关系鉴览1950-2005——中国与大国关系定量衡量》[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1年07期

9 张清敏;李eC窥;;中国对外行为的思想根源探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10 ;《国际展望》征稿启事[J];国际展望;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俊生;;国际关系理论的普适性与国别性:一个知识性的梳理[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2 宣兴章;;国际关系理论的古希腊根源:行动者、结构论述模式的剧场假象[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3 金应忠;倪世雄;;和谐世界:哲学、理念与现实[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4 夏立平;;论21世纪中美印三边关系——用三种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进行分析[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5 陈玉聃;;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继承还是误解?[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6 杨泽伟;;联合国改革的理论基础和法律依据[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7 肖兴利;;国家安全观与国际法:发展、挑战与回应[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8 秦亚青;;学习感悟创新——在第三届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博士论坛上的致辞[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9 尹继武;;认知心理学之于国际关系研究:进步及其问题[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10 王逸舟;朱立群;;总结发言[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彦志;打开国际制度的黑箱:国际法学的跨学科贡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比较经济所副所长 张海冰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所所长 赵干城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所副所长 叶青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中心主任 马[F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外交政策所副所长 吴莼思 本报驻联合国记者 席来旺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 张光政;国际关系理论开启新视角[N];人民日报;2010年

3 Edward Friedman 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霍金讲席政治系教授;Edward Friedman:国际关系理论应用共同话语解释地区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4 纳兰;国际关系理论研究要站在基础主义和反基础主义之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叶淑兰 香港浸会大学;从三大国际关系理论看中国的未来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胡言午;构建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学派[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王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国际网系理论”:互联网冲击下的国际关系理论[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牛新春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关系理论有用吗[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袁正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探索通向中国学派的国际关系理论之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倪世雄 赵曙光;探索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的中国化之路[N];解放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云真;自由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历史变迁:进步及其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8年

2 郭艳;全球化语境下的国家认同[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3 胡宗山;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方法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叶青;伊斯兰教与后冷战时期中东国际关系中的双重认同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5 苗红妮;国际社会理论与英国学派的发展[D];外交学院;2005年

6 咸命植(Ham,Myungsik);非对称世界中的国际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全义;全球集体认同的生成与模式转换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8 刘慧;复杂系统与国际关系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9 姜秀敏;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文化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封永平;大国崛起困境的超越:认同建构与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琳;国际关系中的新马克思主义思潮[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闫爽;现实主义与美国对外政策[D];外交学院;2009年

3 石贤泽;国际关系理论视野下的中国和平崛起[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4 罗亮;中国崛起与东亚地区秩序的和平转变[D];山东大学;2006年

5 耿超;国际关系视野中的哈贝马斯商谈伦理思想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6 李扬;当代中国外交战略中的文化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09年

7 栾波;春秋战国时期的外交思想与国际关系研究的“中国视野”[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施维;地缘文化视域中的中日关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孟庆宝;探析国际关系研究中的软力量[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余丽;试论“和平崛起”思想是中国对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新发展[D];郑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818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7818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c4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