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7 09:13
自从二十世纪初开始,人类对天空的征服和利用逐渐频繁起来,而1914年世界上第一个商业航空运输的诞生,更是催生了国际航空旅客运输法律制度。一战结束后,以1929年《华沙公约》为标志的国际航空法律制度统一化的进程正式拉开帷幕。《华沙公约》所设计的国际航空旅客运输责任制度是以承运人的责任限额和推定过失的归责原则为核心的,这样的规则明显是以保护承运人为立法导向,体现出国际航空运输刚刚兴起时期的特点。虽然《华沙公约》被认为是国际私法领域最为成功的国际条约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其有关旅客运输的责任制度凸显出不合时宜的特性,为了维护公约统一国际航空运输规则的初衷,相关组织通过制订新的国际条约来补充和修改《华沙公约》,最终与《华沙公约》一起构成国际航空旅客运输责任体系,被称为“华沙体系”。华沙体系由一系列法律文件组成,各个文件的缔约国并不相同,这就导致了体系内部法律文件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给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和不确定性。鉴于此,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始通过各种方式避开或突破华沙体系,这就产生了更加多元化的有关国际航空旅客运输的法律制度,法律冲突如恒河沙数。到了二十世纪末,国际民航组织开展了对华沙体系进行现代化和统一化的活动,并最终成功出台了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新公约继承了华沙体系有关国际旅客运输责任的法律框架,在核心问题上创设了新的责任规则,符合时代的要求。 《蒙特利尔公约》的目的是最终取代华沙体系,但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由于华沙体系和《蒙特利尔公约》的缔约国的构成并不一致,目前是两个国际航空旅客运输责任体制并行的局面。这样一来,法律冲突还要多于《蒙特利尔公约》出台前。如何梳理和分析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的国际私法制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华沙公约》和《蒙特利尔公约》的规定,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的解决必须通过法院诉讼来进行,而两个公约关于管辖权的规定带有强制性,缔约国的公民和法院均须遵守。《华沙公约》所确立的四种管辖规则构建了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的管辖权制度并运行至今。由这四种管辖规则所引发的争议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均数量颇多,增加了解决争议的难度。《蒙特利尔公约》全盘继承了《华沙公约》所设立的四种管辖规则,同时又增设了第五管辖权。第五管辖权的确立完全是站在保护旅客权益的角度之上,其作用是方便索赔方提起诉讼并快速、便捷的解决争议。无论是《华沙公约》还是《蒙特利尔公约》的管辖权规则都在实践中引发了关于不方便法院原则的存废之争,这一制度的运用还有待进一步思考。 华沙体系和《蒙特利尔公约》均未对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的法律属性进行明确的规定,从而引起了其究竟是合同关系还是侵权关系的争论,这一争论久拖不决。同时,诉因也成为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案件的一个焦点。基于此,如何在争议的解决过程中完成识别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华沙体系和《蒙特利尔公约》中的很多关键术语也亟待识别,这关系到国际航空旅客运输责任制度能否有效统一的问题。从实践角度看,此方面的识别活动存在很大的差异。 由于航空运输活动天然的国际性,一个旅客运输纠纷往往会在事实因素上涉及到多个国家,这也是华沙体系和《蒙特利尔公约》力争统一相关规则的动因。但是,无论是华沙体系还是《蒙特利尔公约》都没有将国际航空旅客运输的所有问题都制定成统一立法,相关国内法同样可以处理部分纠纷。如何处理华沙体系、《蒙特利尔公约》和相关国内法之间的法律冲突,选择最为科学最为适当的准据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产品责任诉讼来突破华沙体系和《蒙特利尔公约》的约束已经成为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晚近发展的一个普遍现象,这类纠纷的法律适用问题同样值得深思。 我国《民用航空法》自颁布至今已有二十年,在这期间,我国的航空运输业呈现出高速发展的态势。令人遗憾的是,《民用航空法》却迟迟未能修订,很多规则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实的需求。特别是我国加入《蒙特利尔公约》已经十年,但现行的《民用航空法》的大量旅客运输规则仍然带有华沙体系的烙印。修订《民用航空法》已经刻不容缓,科学立法的方针绝不是一句空话。我国有关国际航空旅客运输的规则应当紧跟时代,彰显出航空大国的风范。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D993.4;D922.29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基本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际航空旅客运输责任制度梗概
一、《华沙公约》的诞生
(一)《华沙公约》的产生背景
(二)《华沙公约》有关旅客运输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华沙体系”的构建
(一)《华沙公约》的缺陷
(二)对《华沙公约》的历次修订
三、华沙体系的分裂危机及《蒙特利尔公约》的诞生
(一)华沙体系的分裂危机
(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华沙体系的背离
(三)《蒙特利尔公约》的诞生
第二章 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的管辖权制度
一、华沙体系下的管辖权制度
(一)《华沙公约》管辖权规则效力辨析
(二)《华沙公约》下的四种管辖规则
二、《蒙特利尔公约》对华沙体系管辖权规则的发展
(一)第五管辖权规则溯源
(二)第五管辖权规则的适用条件
(三)第五管辖权规则的立法分歧与理论争议
(四)对第五管辖权规则的思考
三、国际航空旅客运输案件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起源及发展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标准
(三)国际航空旅客运输案件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第三章 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的识别制度
一、识别制度概述
(一)识别的概念及对象
(二)识别的冲突
(三)识别冲突的解决
二、对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的识别
(一)合同与侵权之辨
(二)诉因之辨
(三)产品责任之辨
三、对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中若干核心术语的识别
(一)国际运输
(二)事故
(三)上下机的过程
第四章 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的法律适用
一、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的法律冲突
(一)公约之间的冲突
(二)公约与国内法之间的冲突
(三)国内法之间的冲突
二、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的法律适用规则
(一)公约之间冲突的法律适用规则
(二)公约与国内法冲突的法律适用规则
(三)国内法冲突的法律适用规则
三、国际航空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
(一)巴黎空难始末
(二)国际航空产品责任的几种法律适用规则
(三)对“保护弱方当事人权益”的思考
第五章 我国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制度的完善
一、对现行管辖权制度的审视
(一)第五管辖权规则对我国立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在我国的应然状态
二、对相关识别制度的辨析
(一)“国际运输”的疏漏
(二)“事件”的宽泛
(三)“上下机的过程”的模糊
三、对法律适用规则的反思
(一)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法律适用的规则缺失及增补建议
(二)关于航空产品责任法律适用规则的现状及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本文编号:2827692
【学位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D993.4;D922.296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基本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国际航空旅客运输责任制度梗概
一、《华沙公约》的诞生
(一)《华沙公约》的产生背景
(二)《华沙公约》有关旅客运输责任制度的主要内容
二、“华沙体系”的构建
(一)《华沙公约》的缺陷
(二)对《华沙公约》的历次修订
三、华沙体系的分裂危机及《蒙特利尔公约》的诞生
(一)华沙体系的分裂危机
(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华沙体系的背离
(三)《蒙特利尔公约》的诞生
第二章 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的管辖权制度
一、华沙体系下的管辖权制度
(一)《华沙公约》管辖权规则效力辨析
(二)《华沙公约》下的四种管辖规则
二、《蒙特利尔公约》对华沙体系管辖权规则的发展
(一)第五管辖权规则溯源
(二)第五管辖权规则的适用条件
(三)第五管辖权规则的立法分歧与理论争议
(四)对第五管辖权规则的思考
三、国际航空旅客运输案件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一)不方便法院原则的起源及发展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的适用标准
(三)国际航空旅客运输案件中的不方便法院原则
第三章 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的识别制度
一、识别制度概述
(一)识别的概念及对象
(二)识别的冲突
(三)识别冲突的解决
二、对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的识别
(一)合同与侵权之辨
(二)诉因之辨
(三)产品责任之辨
三、对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中若干核心术语的识别
(一)国际运输
(二)事故
(三)上下机的过程
第四章 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的法律适用
一、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的法律冲突
(一)公约之间的冲突
(二)公约与国内法之间的冲突
(三)国内法之间的冲突
二、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的法律适用规则
(一)公约之间冲突的法律适用规则
(二)公约与国内法冲突的法律适用规则
(三)国内法冲突的法律适用规则
三、国际航空产品责任的法律适用
(一)巴黎空难始末
(二)国际航空产品责任的几种法律适用规则
(三)对“保护弱方当事人权益”的思考
第五章 我国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解决制度的完善
一、对现行管辖权制度的审视
(一)第五管辖权规则对我国立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二)不方便法院原则在我国的应然状态
二、对相关识别制度的辨析
(一)“国际运输”的疏漏
(二)“事件”的宽泛
(三)“上下机的过程”的模糊
三、对法律适用规则的反思
(一)国际航空旅客运输争议法律适用的规则缺失及增补建议
(二)关于航空产品责任法律适用规则的现状及完善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子勤;;国际空难赔偿案件管辖权问题探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戴琼;涉外航空旅客运输损害赔偿法律适用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03年06期
3 田文君,闻生;涉外合同的法律适用原则──兼论我国的合同法律适用原则[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4年05期
4 陈宇;;国际航空运输概念界定——兼论1999年《蒙特利尔公约》的适用[J];法学家;2006年03期
5 刘晔;;不方便法院原则在中国[J];法制与社会;2009年16期
6 梁晓春;华沙体制民航承运人责任制的嬗变及影响[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7 林燕平;;民用航空侵权的法律适用及《蒙特利尔公约》对中国的影响[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8 董念清;;论国际航空私法中的管辖权——兼论“第五管辖权”[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孟庆芬;《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及其对中国民航业的影响[J];中国民用航空;2005年03期
10 解兴权;国际航空运输规则和责任制度的现代化[J];中国民用航空;200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董玉鹏;国际航空运输法律适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彭越林;民用航空运输服务市场开放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276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827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