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依法治国背景下南海争端解决的国际司法途径探究

发布时间:2020-11-09 07:43
   通过国际司法途径解决南海争端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法治化的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我国建立和平崛起的负责任的大国的重大现实需求。依法治国也包括运用法律手段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通过国际法院及国际仲裁等国际司法途径解决南海争端,应该成为我国的重要选择之一。我国应加强对高端国际法人才的培养、选拔,并积极向国际司法机构输送相关人才,增强我国运用国际司法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能力。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通过国际司法途径解决南海争端之缘由
    ( 一) 通过国际司法途径解决南海争端是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法治化的需要
    ( 二) 通过国际司法途径解决南海争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需要
    ( 三) 积极利用国际司法途径解决国际争端,也是我国建立和平崛起的负责任大国的重大现实需求
三、通过国际司法途径解决南海争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
    ( 一) 我国在主观上对国际司法手段缺乏信任
    ( 二) 我国目前缺乏能够参与国际司法途径的人才
四、结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刘志云;;直面正义纷争:全球化背景下国际法的价值定位与发展路径——以赫德利·布尔的正义理论为分析起点[J];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2012年00期

2 王虎华;论我国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理论与实践[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王逸舟;;重塑国际政治与国际法的关系——面向以人为本、社会为基的国际问题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7年04期

4 罗超;;南海争端解决机制法律框架初探[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5 张磊;;对南海九段线争议解决途径的再思考——兼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局限性[J];太平洋学报;2013年12期

6 何志鹏;高玥;;作为国际法研究方法的批判现实主义[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3期

7 蔡高强;高阳;;论解决南海争端的国际法路径[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余民才;;菲律宾提起南海争端强制仲裁程序与中国的应对[J];现代国际关系;201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晓静;;论国际税收协调法律机制之构建——以负责任税收主权为基础[J];法学评论;2010年05期

2 苏卡妮;;对当前国际法的几点思考[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1年01期

3 李帅;;新世纪以来南海问题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1年35期

4 刘志云;;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学科结合——中国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思路[J];国际政治研究;2011年03期

5 汪筱苏;刘海裕;;南海问题的国际法考量——以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为视角[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7期

6 高阳;;《南海行为准则》法律框架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7 王明国;;国际制度理论研究新转向与国际法学的贡献[J];国际政治研究;2013年03期

8 张悦;陈宗海;;国内南海问题相关研究概述[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4年01期

9 潘俊武;;剖析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强制争端解决机制[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10 杨玲;吕寅;李倩楠;;2013年中文仲裁研究文献综述[J];北京仲裁;2014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卫彬;国际法院解决领土争端中的证据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黎海波;国际法的人本化与中国的领事保护[D];暨南大学;2009年

3 朱鹏飞;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4 田辽;南海争端的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5 吴文成;竞争中的国际官僚组织—组织文化与规范倡导[D];外交学院;2013年

6 师怡;国际航空货物运输承运人责任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7 肖峰;国际气候资金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钟鼎文;论条约法中的单方面声明[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詹丹凤;南海争端的国际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王沈洁;论中国与菲律宾南海诸岛争端[D];山东大学;2011年

4 欧阳程奕;试论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外交价值取向[D];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0年

5 唐建兵;邓小平解决国际争端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6 赵冰;论南海诸岛的主权争端[D];山东大学;2006年

7 高妮;南海划界纠纷中维护我国海洋权益问题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姚丽洁;南海划界问题的国际法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熊涛;《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起源、困境与出路[D];暨南大学;2012年

10 瓮晓璐;南海问题的由来、现状及解决机制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理海;从国际法看我国对南海诸岛无可争辩的主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2 郭渊;;从“先占”看中国对南沙群岛的主权[J];北方法学;2007年03期

3 何志鹏;;国际法治:良法善治还是强权政治[J];当代法学;2008年02期

4 黄盛璋;南海诸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的历史证据[J];东南文化;1996年04期

5 吴慧;《欧洲人权公约》实施机制的发展[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6 唐永胜;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背后[J];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Z6期

7 曲波;;海洋法中历史性权利构成要件探究[J];当代法学;2012年04期

8 宋杰;;法律视角下的“南海争端”——含义与解决的技术性建议[J];当代法学;2012年04期

9 管建强;;南海九段线的法律地位研究[J];国际观察;2012年04期

10 何志鹏;王元;;国际法方法论:法学理论与国际关系理论的地位[J];国际关系与国际法学刊;2012年0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工;安小平;;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10年01期

2 李开盛;;求解南海争端[J];学习月刊;2010年23期

3 张宇;;南海争端中的日本因素及其影响[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4 马为民;;美国因素介入南海争端的用意及影响[J];东南亚纵横;2011年01期

5 邱旺土;;印度对南海争端的介入及其影响评估[J];南洋问题研究;2011年01期

6 李开盛;;南海争端需要战略性解决方案[J];学习月刊;2011年15期

7 李因才;;南海争端:较量无声胜有声[J];南风窗;2011年14期

8 周意岷;;南海争端解决模式分析[J];国际资料信息;2011年07期

9 巩建华;;中国南海海洋政治战略研究——论南海争端中的中国作为[J];太平洋学报;2012年03期

10 许利平;曾玉仙;;试析南海争端及其解决思路——基于国外学者观点的分析[J];太平洋学报;2012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南海争端对中国和平发展影响探析[D];吉林大学;2008年

2 马龙;南海争端的博弈分析[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3 陈庆鸿;南海争端与中国南海政策初探[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4 马丽;南海争端解决模式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何念;南海争端中的美国因素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乔芬;中菲南海争端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林青青;美国重返东南亚背景下的中越南海争端[D];暨南大学;2012年

8 张晨辉;中菲南海争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陈璐;美国重返东南亚背景下的南海争端[D];中共中央党校;2013年

10 王秋明;中越南海争端解决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876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876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3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