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防空识别区重叠区的法律规制与危机管控

发布时间:2020-12-30 03:07
  防空识别区作为一种新型空中预警机制,在国际上已有一定的国家实践和国际法理基础,由于各国利益难以协调,至今仍缺乏统一明确的国际法规制,在实践操作中也存在诸多问题。防空识别区重叠区问题便是防空识别区制度目前在实践发展中较为棘手和突出的新问题之一。防空识别区重叠区内存在安全隐患,不利于地区安稳和国家关系的维护。国际社会对于该问题的处理却鲜有经验,缺乏有效的法律规制和危机管控。笔者认为,该问题的有效解决不管是对于推进防空识别区制度发展还是维护地区安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主要目的是从法律规制和危机管控两个方面构建对防空识别区重叠区问题的解决机制。本文正文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防空识别区重叠区的相关问题,包括其内涵、产生原因、定性和特征,并梳理防空识别区重叠区的全球分布和管理现状,分析区域内存在的隐患及成因;第二部分阐述构建防空识别区重叠区法律规制问题,在探讨合法性问题的基础上,讨论构建法律规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第三部分阐述防空识别区重叠区危机管控的解决思路,通过借鉴国际上已有的类似危控机制,从中总结出防空识别区重叠区危机管控的构建思路;第四部分将具体针对中日韩防空识别区重叠区问题,结合文章... 

【文章来源】:武汉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依据
        (一) 选题必要性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简评
        (三) 选题意义
    二、研究内容
        (一) 研究框架和主要内容
        (二) 重点和难点
        (三) 创新之处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基本研究思路
        (二) 具体研究方法
第一章 防空识别区重叠区概述
    第一节 防空识别区重叠区的内涵、产生原因、定性及特征
        一、内涵
        二、产生原因
        三、定性
        四、特征
    第二节 防空识别区重叠区的全球分布及管理现状
        一、全球分布
        二、全球管理现状
    第三节 防空识别区重叠区内存在的隐患及成因
        一、存在的隐患
        二、隐患的成因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防空识别区重叠区的法律规制
    第一节 防空识别区重叠区内的合法性问题
        一、合法性问题探讨的意义
        二、合法性问题探讨的焦点
        三、合法性问题探讨的难点
        四、合法性问题的应对思路
    第二节 法律规制之建立合作共管组织
        一、北美防空识别区的经验
        二、建立重叠区内合作共管组织的思路
    第三节 法律规制之制定具体实施规则
        一、对划设防空识别区的限制问题
        二、重叠区内的规制对象问题
        三、重叠区内航空器的意图判断问题
        四、对重叠区内航空器的具体处置问题
    第四节 法律规制之相关国家的权利和义务
        一、重叠当事国之设置国的权利与义务
        二、重叠当事国之非设置国的权利和义务
        三、非重叠当事国的权利和义务
        四、相关各国的共同权利和义务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防空识别区重叠区的危机管控
    第一节 防空识别区重叠区危机管控的必要性、难点和可行性分析
        一、危机管控的必要性分析
        二、危机管控的难点分析
        三、危机管控机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危机管控类似机制的借鉴分析
        一、《美苏防止海上事故协定》
        二、《日俄防止海上事故协定》
    第三节 防空识别区重叠区危机管控构建思路
        一、前期准备阶段
        二、构建危机管控定期协商机制
        三、构建危机管控实施机制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日韩防空识别区重叠区法律规制和危机管控建议
    第一节 中日韩防空识别区重叠区法律规制建议
        一、中日韩防空识别区重叠区内的合法性问题探讨
        二、中日韩防空识别区重叠区法律规制的难点、可行性分析
        三、中日韩防空识别区重叠区的法律规制思路
    第二节 中日韩防空识别区重叠区危机管控建议
        一、中日韩防空识别区重叠区危机管控的难点、可行性分析
        二、中日韩防空识别区重叠区的危机管控思路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29468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29468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bc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