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跨国界破产判决的承认和执行

发布时间:2021-03-06 03:20
  为保护本国破产债权人利益,在破产程序的域外效力方面,各国往往对依据本国破产程序作出的破产宣告适用普及主义,对外国法院作出的破产宣告则采用有限制的普及主义,有些国家甚至采用属地主义;各国在破产程序的承认和协助问题上的保守做法阻碍了国际经济的发展速度,对资本、商品和自然人的流动起到了限制作用。在跨国界破产判决的承认和执行问题上,《欧盟破产程序条例》和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破产示范法》均仅就启动破产程序的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问题进行了简单规定。而在与破产有关判决的承认与执行上规定的欠缺则使得各国在此问题上的做法各不一致,使得各国破产利益相关人无法对此进行预判,法律失去其可预测性。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制定的示范法草案弥补了这一欠缺。首先,它通过列明特征的方式规定了“与破产有关判决”的范畴,接着规定了承认和执行外国法院破产判决时一国的国际义务、有管辖权的法院或当局、承认和执行的程序和拒绝承认的理由等。此外,示范法草案经一国颁布而生效,并非普遍意义上的国际公约,未在联合国各成员国强制适用,因此具有较强的灵活性。示范法草案反映了各国对国际统一的《承认和执行与破产有关的判决:示范法》的追求与向往,表达了...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价值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主要研究方法
    五、论文架构
第一章 跨国界破产判决承认和执行的理论与实践
    第一节 跨国界破产判决承认和执行的理论
        一、礼让说
        二、既得权说与债务说
        三、一事不再理说
        四、互惠说与现实主义理论
    第二节 承认和执行的法律依据
        一、国内立法
        二、双边条约和多边条约
        三、国际公约与区际条约
    第三节 我国承认和执行跨国界破产判决的立法规定
第二章 承认和执行跨国界破产判决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跨国界破产判决的范畴
    第二节 承认和执行的条件和程序
        一、承认和执行的条件
        二、承认和执行的程序
    第三节 有关拒绝承认和执行的理由
        一、关于与破产有关的外国判决的原诉讼程序的通知
        二、涉及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利益的判决
        三、原判法院的管辖权依据
        四、源自某些国家的仅涉及资产的判决
第三章 跨国界破产判决在我国的承认与执行
    第一节 完善对外国破产程序的承认与协助制度
    第二节 完善对跨国界破产判决的承认和执行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国破产程序在中国的承认与协助制度——基于韩进海运破产案的思考[J]. 张可心.  人民司法(应用). 2017(19)
[2]刍议跨国破产程序与国际商事仲裁程序的冲突[J]. 刘经涛.  中国海商法研究. 2017(02)
[3]跨国企业集团破产的立法模式研究[J]. 邓瑾.  政治与法律. 2013(05)
[4]论欧盟破产法中“主要利益中心地”的确定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邓瑾.  法律适用. 2010(08)
[5]欧盟理事会破产程序规则(第1346/2000号,2000年5月29日)[J]. 贺丹.  环球法律评论. 2008(01)
[6]跨境破产法统一化方式的多元化[J]. 张玲.  政法论坛. 2007(04)
[7]新企业破产法的意义、突破与影响[J]. 李曙光.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6(06)
[8]论我国破产法律适用立法的完善[J]. 张玲.  法律适用. 2006(08)
[9]跨国银行破产域外效力的冲突与协调[J]. 季立刚.  上海金融. 2006(05)
[10]破产法律适用立法的新突破——欧盟破产法律适用规范的注释与评析[J]. 张玲.  比较法研究. 2006(02)

博士论文
[1]破产的国际私法问题研究[D]. 郑维炜.吉林大学 2010
[2]跨国破产立法及适用研究[D]. 解正山.复旦大学 2010
[3]国家间判决承认与执行问题研究[D]. 宣增益.中国政法大学 2004
[4]跨国破产的法律问题研究[D]. 石静霞.武汉大学 1998

硕士论文
[1]跨国公司集团破产的管辖权问题研究[D]. 郭海瑞.中国政法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066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066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521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