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之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4 19:15

  本文关键词: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之争端解决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持续增长和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球水资源出现短缺,国际水资源利用冲突频繁发生,冲突危险长期存在。这无疑造成各国在水资源开发中所共同面临的巨大压力。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之争端解决机制问题成为当今各国普遍需要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国际河流开发利用中非航行利用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研究。在阅读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总结了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之争端解决机制现状,探讨了相关概念的内涵,介绍了该领域相关的国际条约,如《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国际河流利用规则》等,并着重介绍这一领域中普遍适用的三个原则,即公平合理利用原则、不造成重大损害原则以及国际合作原则。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多瑙河和莱茵河的非航行利用争端解决机制,包括相关国际公约的适用情况、相关国际河流地区性条约以及相关流域国为此建立的争端解决框架等内容。最后,借思考上述所讨论的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争端解决措施的启发,试图对我国在涉及相关争端时的解决方法提出建设性意见。通过对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的研究,笔者发现在国际河流尤其是多瑙河、莱茵河等河流面对非航行利用的争端之时,其解决机制大致可以归纳为先谈判,再调解,最后提交仲裁或国际法院解决的机制。争端解决的方法在性质上可分为政治方法和法律方法。此外,用以解决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争端的一些原则,尤其是公平合理利用原则、国际合作原则和不造成重大损害原则,在争端解决机制中处于重要的基础地位,在许多案例实践中均有体现。在我国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的建立中,可以借鉴莱茵河等国际河流的先进经验,在维护主权的前提下促进国际合作。
【关键词】:国际河流 非航行利用 争端解决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清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96.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引言8-16
  • 1.1 选题背景8-11
  • 1.2 文献回顾与综述11-14
  • 1.3 研究意义14
  • 1.3.1 学术意义14
  • 1.3.2 现实意义14
  • 1.4 研究方法14-15
  • 1.5 论文结构和主要内容15-16
  • 第2章 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争端解决机制现状16-28
  • 2.1 几个基本概念的演变历程16-18
  • 2.1.1 国际河流16-17
  • 2.1.2 非航行利用17-18
  • 2.2 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争端现状18-19
  • 2.3 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相关国际文件述评19-23
  • 2.3.1 《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法公约》19-22
  • 2.3.2 《国际河流利用规则》(《赫尔辛基规则》)22-23
  • 2.4 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争端解决有关的国际法原则23-27
  • 2.4.1 公平合理利用原则23-25
  • 2.4.2 不造成重大损害原则25-26
  • 2.4.3 国际合作原则26-27
  • 2.5 小结27-28
  • 第3章 多瑙河和莱茵河的非航行利用争端解决机制28-35
  • 3.1 多瑙河非航行利用争端解决机制28-31
  • 3.1.1 多瑙河流域非航行利用争端法律解决机制评述28-29
  • 3.1.2 多瑙河非航行利用争端案例实践29-31
  • 3.2 莱茵河非航行利用争端解决机制31-34
  • 3.2.1 莱茵河流域非航行利用争端法律解决机制评述31-33
  • 3.2.2 莱茵河非航行利用争端案例实践33-34
  • 3.3 小结34-35
  • 第4章 结论与启示35-39
  • 4.1 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争端解决之经验结论35-36
  • 4.2 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争端解决机制之启发与建议36-39
  • 参考文献39-43
  • 致谢43-45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群;陆园园;;中国国际河流管理问题分析及建议[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9年02期

2 金菁;贾琳;;国际河流冲突的国际法思考[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马波;;论我国在国际河流开发中的问题及多维法律思考[J];法学杂志;2010年01期

4 黄雅屏;;我国国际河流的争端解决之路[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5 曾彩琳;黄锡生;;国际河流共享性的法律诠释[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韩益民;;国际法中与国际河流非航行使用有关的内容[J];水利发展研究;2006年10期

7 贾琳;;国际河流开发的区域合作法律机制[J];北方法学;2008年05期

8 黄锡生;王江;;中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用立法略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5期

9 王志坚;;国际河流是促进地区安全的积极因素[J];延边党校学报;2010年01期

10 邢鸿飞;王志坚;;我国国际河流相关政策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琳;;东北地区国际河流的流域共同开发机制[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欧阳春媚;;浅谈中国——东盟合作云南省国际河流涉外工作管理[A];中国水利学会首届青年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王志坚;邢鸿飞;;国际河流法刍议[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贾琳;;我国国际河流的流域生态系统共同开发法律机制[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5 廖永松;;中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策略(英文)[A];北京论坛(2010)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了我们共同的家园:责任与行动:“全球治理与中国作用”国际关系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10年

6 何大明;刘昌明;;西部国际河流水资源合理分配、利用和可再生性维持研究[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曾文革;许恩信;;论我国国际河流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问题与法律对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马波;;论我国在国际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法律对策[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贾琳;;Utilization of International Rivers 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 Law[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肖益民;;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策略探讨[A];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胡学萃;国际河流开发不必“大惊小怪”[N];中国能源报;2010年

2 刘登伟 李戈;国际河流如何开发管理[N];人民长江报;2010年

3 记者 张春喜;吴野松率团参加第十五届国际河流会议[N];铁岭日报;2012年

4 刘志广;从战略高度重视国际河流开发与保护[N];中国水利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 孟祥路;打造跨境河流上的“绿色水电”[N];中国改革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唐勇林;澜沧江考验中国“河流外交”[N];南方周末;2010年

7 记者 杨君 通讯员 高华斌;西南国际河流综合规划启动[N];人民长江报;2005年

8 记者 刘岚;李国庆分别会见欧洲三大国际河流管理者[N];黄河报;2009年

9 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主任 于兴军;服务水利改革发展 为水利国际合作提供支撑[N];中国水利报;2011年

10 中国水利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张博庭;科学开发西藏水电有利全球生态环境[N];中国能源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余元玲;中国-东盟国际河流保护合作法律机制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郭迎利;国际河流谈判思路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2 张婷;国际河流管理的国际法问题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D];外交学院;2012年

3 陈婧;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之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清华大学;2015年

4 陈晓梅;国际河流争端的避免与解决机制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汪晓敏;中国国际河流污染防治的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范娟;我国国际河流污染防治法律机制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7 钟莉;跨国界水污染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8 王在亮;国际法视域下图们江国际通航问题预期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国际河流非航行利用之争端解决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666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0666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63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