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ADR问题研究 ——兼论中国国际商事ADR的完善
发布时间:2021-03-26 11:00
ADR( 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是在诉讼之外,依靠当事人之间的对话解决纠纷的方法。ADR方式降低了争议解决过程中的对抗性,赋予当事人尽可能多的意思自治权,使当事人能够在较为平和的氛围下解决争议。这些优点刚好符合国际商事交往中双方当事人的利益需求,在国际贸易往来中,ADR制度也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信赖。为此,包括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在内的国际组织和国家都相继制定了诸如调解规则、仲裁规则、示范法等形式的ADR规则,力争在保持意思自治性的前提下保证程序公正,使ADR方式在国际商事交往中得到更健康的发展。中国入世后,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更加密切,更应该在日益频繁的国际商事交往中顺应时代的趋势,更好的运用和掌握ADR方法以维护自己的利益。然而,综观我国的相关立法,对于国际商事ADR方面还未尽其详,有构建和完善国际商事ADR的条件和市场。本论文就是正在此背景下展开研究的。本论文共分五部分,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概括介绍国际商事ADR。国际商事ADR的概念从一般的ADR发展而来。本部分通过对ADR的概念分析,界定国际商事ADR的定义。在研究国际商事ADR的特...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国际商事ADR 概述
第一节 国际商事ADR 的概念厘定
一、国际商事ADR 的概念来源
二、国际商事ADR 的概念界定
(一) ADR 的概念界定
(二) 国际商事ADR 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国际商事ADR 的特征
一、纠纷解决的国际性
二、纠纷解决的非正式性
三、纠纷解决的合意性
四、纠纷解决的互利性和平和性
五、纠纷解决的高效性
六、纠纷解决的私密性
第三节 国际商事ADR 的主要形式
一、谈判(Negotiation)
二、仲裁(Arbitration)
三、调解/调停(mediation or conciliation)
四、小型审判(Mini—Trial)
五、早期中立评估(Early Neutral Evaluation)
六、调解——仲裁(Arbitration—Mediation Med—Arb)
七、租界法官(Rent—A—Judge)
第四节 国际商事ADR 与国际民事诉讼的关系
一、涉外司法制度的价值及运行机制
二、国际商事ADR 与国际民事诉讼的效力与协作
(一) 国际商事ADR 对国际民事诉讼功能的补充
1. 避免因裁判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高成本问题
2. 以彻底的当事人自治原则来追求程序正义
(二) 国际商事ADR 与国际民事诉讼的效力协作
第2章 国际商事ADR 的构建依据
第一节 国际商事ADR 的经济学基础
一、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体系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建立国际商事ADR 的合理性
二、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产品的消费弹性需要国际商事ADR
三、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资源优化对国际商事ADR 的需求
四、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产品组合的降险需要导致国际商事ADR 的建立
第二节 国际商事ADR 的后现代法学基础
一、法治的局限性
二、国际商事ADR 的多元化
第三节 国际商事ADR 的法律社会学基础
一、国际商事纠纷发生的法律社会学分析
二、国际商事ADR 产生的法律社会学分析
三、影响国际商事ADR 选择的社会因素
第3章 国际商事ADR 的价值分析
第一节 国际商事ADR 的经济价值
一、诉讼成本的负面性
二、国际商事ADR 成本的正面性
第二节 国际商事ADR 的法律价值
一、尊重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减少对抗性
(一) 国际商事ADR 的平等协商性价值
(二) 国际商事ADR 的选择性价值
二、维护国际社会安全,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
(一) 国际商事ADR 的安全性价值
(二) 国际商事ADR 的效率性价值
三、符合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趋势,维持国际秩序
(一) 国际商事ADR 适应多元化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发展趋势
(二) 援引ADR 方式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维持国际秩序
第4章 国际商事ADR 的域外发展及评价
第一节 英美国家的国际商事ADR
一、英国
(一) 英国的国际商事仲裁
1. 确定立法原则,受案范围扩大
2. 仲裁员享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
3. 减少法院对仲裁的干预
(二) 英国的国际商事调解
(三) 英国国际商事ADR 的评价
1. 明确ADR 在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法律地位
2. 加大国际商事ADR 的支持力度
二、美国
(一) 美国的国际商事仲裁
(二) 美国的国际商事调解
1. 美国商事调解的发展
2. 美国商事调解的规则
3. 法院附设调解
(三) 美国国际商事ADR 的评价
第二节 国际机构的国际商事ADR
一、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国际商事ADR
(一) UNCITRAL 的国际商事仲裁规定
1. 《1958 纽约公约》
2. 《1976 年贸法会仲裁规则》
3. 《1985 年贸法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
(二) UNCITRAL 的国际商事调解规则
1. UNCITRAL 的《调解规则》
2. UNCITRAL《国际商事调解示范法》
(三) UNCITRAL 国际商事ADR 的评价
二、国际商会的国际商事ADR
(一) ICC 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
1. ICC 的仲裁规则
2. 国际商会仲裁院
(二) ICC 的国际商事调解制度
1. ICC 的《调解规则》
2. ICC 的友好纠纷解决制度
(三) ICC 国际商事ADR 的评价
第5章 我国国际商事ADR 的完善
第一节 进一步改变对国际商事ADR 的观念
一、我国对国际商事ADR 的观念现状
二、改变对国际商事ADR 的观念
(一) 重视ADR 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破除诉讼全能的观念
(二) 确立国际商事ADR 市场的概念,明确ADR 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 完善我国的国际商事ADR 立法
一、我国现有的国际商事ADR 立法状况
二、我国国际商事ADR 立法的完善
(一) 仲裁法的完善
1. 扩展我国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2. 承认临时仲裁制度
3. 对友好仲裁予以肯定
4. 明确仲裁实体规则的准据法
5. 修订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条款
(二) 《调解法》的制定
1. 关于《调解法》的适用范围
2. 关于商事调解机构
3. 关于商事调解程序
4. 关于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5. 关于联合调解
6. 关于调解过程中的保密问题
第三节 扩展我国际商事ADR 的方式
一、我国现有的国际商事ADR 方式
二、ADR 方式的完善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国际商会纠纷解决体系之“ADR”制度[J]. 符喜,林珊. 法制与社会. 2008(25)
[2]ADR的价值与中国实践[J]. 蔡泳曦. 法律适用. 2008(08)
[3]国际商事争端中ADR不同方式的比较分析[J]. 刘巨宏.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02)
[4]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法理基础[J]. 杨富斌.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8(01)
[5]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成因[J]. 朱良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英国民事司法改革进程中的ADR——兼论对构建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启示[J]. 杨艺红.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7]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效率研究[J]. 黄长营. 河北法学. 2007(01)
[8]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局限性以及完善[J]. 丁海湖,房文翠. 法律适用. 2006(11)
[9]论国际商事纠纷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J]. 刘薛.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6(04)
[10]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合理建构——以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视角[J]. 张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博士论文
[1]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 辛国清.四川大学 2007
[2]后现代法学视角下的ADR研究[D]. 陈正伟.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网上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问题研究[D]. 黎鹭丹.大连海事大学 2008
[2]《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及其对中国仲裁立法的完善[D]. 王庆丽.中国政法大学 2007
[3]国际商事领域的ADR方法研究[D]. 周易.中国政法大学 2007
[4]《国际商事调解示范法》与中国相关立法研究[D]. 罗春明.武汉大学 2004
[5]试析国际商事调解[D]. 王林.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01470
【文章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6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国际商事ADR 概述
第一节 国际商事ADR 的概念厘定
一、国际商事ADR 的概念来源
二、国际商事ADR 的概念界定
(一) ADR 的概念界定
(二) 国际商事ADR 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国际商事ADR 的特征
一、纠纷解决的国际性
二、纠纷解决的非正式性
三、纠纷解决的合意性
四、纠纷解决的互利性和平和性
五、纠纷解决的高效性
六、纠纷解决的私密性
第三节 国际商事ADR 的主要形式
一、谈判(Negotiation)
二、仲裁(Arbitration)
三、调解/调停(mediation or conciliation)
四、小型审判(Mini—Trial)
五、早期中立评估(Early Neutral Evaluation)
六、调解——仲裁(Arbitration—Mediation Med—Arb)
七、租界法官(Rent—A—Judge)
第四节 国际商事ADR 与国际民事诉讼的关系
一、涉外司法制度的价值及运行机制
二、国际商事ADR 与国际民事诉讼的效力与协作
(一) 国际商事ADR 对国际民事诉讼功能的补充
1. 避免因裁判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高成本问题
2. 以彻底的当事人自治原则来追求程序正义
(二) 国际商事ADR 与国际民事诉讼的效力协作
第2章 国际商事ADR 的构建依据
第一节 国际商事ADR 的经济学基础
一、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体系的经济属性决定了建立国际商事ADR 的合理性
二、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产品的消费弹性需要国际商事ADR
三、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资源优化对国际商事ADR 的需求
四、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产品组合的降险需要导致国际商事ADR 的建立
第二节 国际商事ADR 的后现代法学基础
一、法治的局限性
二、国际商事ADR 的多元化
第三节 国际商事ADR 的法律社会学基础
一、国际商事纠纷发生的法律社会学分析
二、国际商事ADR 产生的法律社会学分析
三、影响国际商事ADR 选择的社会因素
第3章 国际商事ADR 的价值分析
第一节 国际商事ADR 的经济价值
一、诉讼成本的负面性
二、国际商事ADR 成本的正面性
第二节 国际商事ADR 的法律价值
一、尊重当事人的自主选择,减少对抗性
(一) 国际商事ADR 的平等协商性价值
(二) 国际商事ADR 的选择性价值
二、维护国际社会安全,提高纠纷解决的效率
(一) 国际商事ADR 的安全性价值
(二) 国际商事ADR 的效率性价值
三、符合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的多元化趋势,维持国际秩序
(一) 国际商事ADR 适应多元化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的发展趋势
(二) 援引ADR 方式解决国际商事纠纷,维持国际秩序
第4章 国际商事ADR 的域外发展及评价
第一节 英美国家的国际商事ADR
一、英国
(一) 英国的国际商事仲裁
1. 确定立法原则,受案范围扩大
2. 仲裁员享有更多的自由裁量权
3. 减少法院对仲裁的干预
(二) 英国的国际商事调解
(三) 英国国际商事ADR 的评价
1. 明确ADR 在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中的法律地位
2. 加大国际商事ADR 的支持力度
二、美国
(一) 美国的国际商事仲裁
(二) 美国的国际商事调解
1. 美国商事调解的发展
2. 美国商事调解的规则
3. 法院附设调解
(三) 美国国际商事ADR 的评价
第二节 国际机构的国际商事ADR
一、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的国际商事ADR
(一) UNCITRAL 的国际商事仲裁规定
1. 《1958 纽约公约》
2. 《1976 年贸法会仲裁规则》
3. 《1985 年贸法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
(二) UNCITRAL 的国际商事调解规则
1. UNCITRAL 的《调解规则》
2. UNCITRAL《国际商事调解示范法》
(三) UNCITRAL 国际商事ADR 的评价
二、国际商会的国际商事ADR
(一) ICC 的国际商事仲裁制度
1. ICC 的仲裁规则
2. 国际商会仲裁院
(二) ICC 的国际商事调解制度
1. ICC 的《调解规则》
2. ICC 的友好纠纷解决制度
(三) ICC 国际商事ADR 的评价
第5章 我国国际商事ADR 的完善
第一节 进一步改变对国际商事ADR 的观念
一、我国对国际商事ADR 的观念现状
二、改变对国际商事ADR 的观念
(一) 重视ADR 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破除诉讼全能的观念
(二) 确立国际商事ADR 市场的概念,明确ADR 的法律地位
第二节 完善我国的国际商事ADR 立法
一、我国现有的国际商事ADR 立法状况
二、我国国际商事ADR 立法的完善
(一) 仲裁法的完善
1. 扩展我国仲裁法的适用范围
2. 承认临时仲裁制度
3. 对友好仲裁予以肯定
4. 明确仲裁实体规则的准据法
5. 修订国际商事仲裁的司法监督条款
(二) 《调解法》的制定
1. 关于《调解法》的适用范围
2. 关于商事调解机构
3. 关于商事调解程序
4. 关于和解协议的法律效力
5. 关于联合调解
6. 关于调解过程中的保密问题
第三节 扩展我国际商事ADR 的方式
一、我国现有的国际商事ADR 方式
二、ADR 方式的完善
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读硕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国际商会纠纷解决体系之“ADR”制度[J]. 符喜,林珊. 法制与社会. 2008(25)
[2]ADR的价值与中国实践[J]. 蔡泳曦. 法律适用. 2008(08)
[3]国际商事争端中ADR不同方式的比较分析[J]. 刘巨宏.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8(02)
[4]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的法理基础[J]. 杨富斌.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08(01)
[5]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成因[J]. 朱良好.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6]英国民事司法改革进程中的ADR——兼论对构建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启示[J]. 杨艺红.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05)
[7]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效率研究[J]. 黄长营. 河北法学. 2007(01)
[8]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局限性以及完善[J]. 丁海湖,房文翠. 法律适用. 2006(11)
[9]论国际商事纠纷的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J]. 刘薛. 广东财经职业学院学报. 2006(04)
[10]我国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合理建构——以民事诉讼法的修改为视角[J]. 张榕.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2)
博士论文
[1]法院附设替代性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 辛国清.四川大学 2007
[2]后现代法学视角下的ADR研究[D]. 陈正伟.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网上国际商事仲裁法律问题研究[D]. 黎鹭丹.大连海事大学 2008
[2]《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及其对中国仲裁立法的完善[D]. 王庆丽.中国政法大学 2007
[3]国际商事领域的ADR方法研究[D]. 周易.中国政法大学 2007
[4]《国际商事调解示范法》与中国相关立法研究[D]. 罗春明.武汉大学 2004
[5]试析国际商事调解[D]. 王林.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014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101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