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损害的损失分配制度论析
发布时间:2021-04-11 15:22
作为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在“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专题之“责任”分部下的最终成果,关于危险活动造成的跨界损害案件中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引起了国际法学界的广泛关注。为了深入透彻地理解此项研究成果,本文拟沿循原则草案议定过程中委员会的工作脉络,对草案的核心部分进行论析,以期明确原则草案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和影响。全文除序言和结论外共分五章。第一章:跨界损害与损失分配制度概述。本章首先结合国际法的基本理论及原则草案文本,对跨界损害的概念与特征进行界定和描述。其次通过对委员会工作思路转变的分析,阐释损失分配制度所应具备的功能与目标。最后概括跨界损害的损失分配实践,从油污损害、核损害、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外空活动等四领域中归纳出现有损失分配制度的四项特点。由此对本文的研究对象建立基础性的认识。第二章:损害赔偿的范围。本章主要以确立“环境损害”为独立赔偿对象的相关司法实践和立法实践为素材,对照原则草案中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进而明确草案将“对环境本身的损害”纳入赔偿范围是成功借鉴了对环境更先进保护手段的结果。第三章:损失分配的主体。本章主要对两级主体在损失分配制度中担当的角色进行阐...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序言
第一章 跨界损害与损失分配制度概述
一、跨界损害的概念与特征
(一) 概念
(二) 特征
二、损失分配制度的内涵
(一) 国际法委员会工作思路的转变
(二) 损失分配制度的功能与目标
三、跨界损害损失分配的实践与特点
(一) 油污损害领域
(二) 核损害领域
(三)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领域
(四) 外空活动领域
(五) 现有损失分配制度的特点
第二章 损害赔偿的范围
一、损失分配原则草案对"损害"的界定
二、"环境损害"作为独立赔偿对象的国家实践
(一) 司法实践
(二) 立法实践
三、对原则草案赔偿范围之评析
第三章 损失分配的主体
一、经营者负首要赔偿责任
(一) "经营者"的概念
(二) 经营者负首要责任的合理性
二、国家在损失分配中的作用
(一) 制定适当计划
(二) 确保资金支持
第四章 赔偿责任的基础
一、严格责任的起源与内涵
二、严格责任在国内法中的体现
三、严格责任在国际条约中的运用
(一) 油污损害领域
(二) 核损害领域
(三) 其他典型条约
四、以严格责任作为赔偿责任的基础之评析
(一) 质疑的观点
(二) 合理性分析
第五章 损害救济的途径
一、国内程序
(一) 不歧视原则
(二) 起诉与管辖
二、国际程序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危险活动所致跨界损害的国际赔偿责任[J]. 周忠海.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5)
[2]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私法化析论[J]. 王秀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3)
[3]工业事故跨界影响的国际法分析[J]. 林灿铃. 比较法研究. 2007(01)
[4]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的两个重大变化[J]. 那力. 法商研究. 2006(06)
[5]论“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J]. 王曦. 社会科学. 2006(04)
[6]“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的最新发展及几个问题[J]. 韩燕煦.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01)
[7]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的私法化[J]. 那力,张炀. 当代法学. 2004(04)
[8]论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家责任[J]. 林灿铃. 比较法研究. 2000(03)
[9]跨国污染构成国家责任和国际赔偿责任初探[J]. 江伟钰. 世界环境. 2000(03)
[10]南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新发展[J]. 李薇薇. 法学评论. 2000(03)
博士论文
[1]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论[D]. 李伟芳.华东政法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31499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序言
第一章 跨界损害与损失分配制度概述
一、跨界损害的概念与特征
(一) 概念
(二) 特征
二、损失分配制度的内涵
(一) 国际法委员会工作思路的转变
(二) 损失分配制度的功能与目标
三、跨界损害损失分配的实践与特点
(一) 油污损害领域
(二) 核损害领域
(三) 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领域
(四) 外空活动领域
(五) 现有损失分配制度的特点
第二章 损害赔偿的范围
一、损失分配原则草案对"损害"的界定
二、"环境损害"作为独立赔偿对象的国家实践
(一) 司法实践
(二) 立法实践
三、对原则草案赔偿范围之评析
第三章 损失分配的主体
一、经营者负首要赔偿责任
(一) "经营者"的概念
(二) 经营者负首要责任的合理性
二、国家在损失分配中的作用
(一) 制定适当计划
(二) 确保资金支持
第四章 赔偿责任的基础
一、严格责任的起源与内涵
二、严格责任在国内法中的体现
三、严格责任在国际条约中的运用
(一) 油污损害领域
(二) 核损害领域
(三) 其他典型条约
四、以严格责任作为赔偿责任的基础之评析
(一) 质疑的观点
(二) 合理性分析
第五章 损害救济的途径
一、国内程序
(一) 不歧视原则
(二) 起诉与管辖
二、国际程序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危险活动所致跨界损害的国际赔偿责任[J]. 周忠海.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5)
[2]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私法化析论[J]. 王秀梅.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03)
[3]工业事故跨界影响的国际法分析[J]. 林灿铃. 比较法研究. 2007(01)
[4]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的两个重大变化[J]. 那力. 法商研究. 2006(06)
[5]论“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J]. 王曦. 社会科学. 2006(04)
[6]“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的最新发展及几个问题[J]. 韩燕煦.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6(01)
[7]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的私法化[J]. 那力,张炀. 当代法学. 2004(04)
[8]论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家责任[J]. 林灿铃. 比较法研究. 2000(03)
[9]跨国污染构成国家责任和国际赔偿责任初探[J]. 江伟钰. 世界环境. 2000(03)
[10]南极环境损害责任制度的新发展[J]. 李薇薇. 法学评论. 2000(03)
博士论文
[1]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论[D]. 李伟芳.华东政法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1314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131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