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21 10:56
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工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国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对水资源的过度消耗造成了水资源的匮乏,目前全世界大约有15亿人缺乏清洁的饮用水。这种背景导致国际河流的水资源极易成为引起各径流国间争端的导火索,甚至成为影响地区乃至全球和平与稳定的关键因素。国际河流争端势必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所在,相应地,完善的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也是国际社会一直追寻的目标。笔者综合运用了理论分析法、实证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拟从国际环境法和国际水法的视角对建立健全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作一个粗浅的探讨。笔者采纳了《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公约》中关于国际河流的概念,并且进一步把国际河流争端定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争夺一条国际河流的淡水资源而引发的政治、法律、事实争执。由于文章篇幅和笔者能力有限,本文主要研究国际河流非航行使用争端中的用水权和水益分配争端。从理论上而言,在政治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河流争端的解决机制正在从武力趋向和平,从实力导向走向规则导向,具体包括政治解决方法和法律解决方法。实践中更是有广泛的国际条约和地区性协定对国际河流争端进行调整和规制,本文着重介绍了《赫...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际河流及其争端解决机制的概述
(一) 基本概念
1. 国际河流
2. 国际河流争端
3. 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
(二) 基本问题
1. 国际河流争端的成因与实质
2. 国际河流争端解决的具体方式与程序
3. 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国际河流及其争端解决机制的立法与实践
(一) 国际河流及其争端解决机制的国际法渊源
1. 纲领性法律文件和指导性法律原则
2. 国际惯例:《赫尔辛基规则》
3. 国际条约和协定:《赫尔辛基协定》和《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公约》
(二) 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的地区实践
1. 尼罗河争端
2. 约旦河争端
3. 恒河争端
4. 澜沧江-湄公河争端
三、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评述
(一) 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渊源的不足
1. 《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公约》的不足
2. 区域性协定的不足
(二) 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具体方法与程序评述
1. 政治解决方法
2. 法律解决方法
四、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 国际河流争端的解决机制的完善
1. 建立流域联合管理机构,完善综合管理机制
2. 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
3. 针对不同流域构建有区别的争端解决机制
4. 坚持全球主义原则,促进公众参与
5. 区域性条约应该规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反映所有径流国的利益问题
(二) 中国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
1. 中国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评述
2. 中国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之利用现状[J]. 黄雅屏. 法制与社会. 2007(11)
[2]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J]. 沈绿野,谭宇生.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7(04)
[3]国际法中与国际河流非航行使用有关的内容[J]. 韩益民. 水利发展研究. 2006(10)
[4]关于加快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 刘恒,耿雷华,钟华平,顾颖. 人民长江. 2006(07)
[5]荷兰水管理体制与水资源综合管理[J]. 陈燕,傅春. 中国水利. 2004(03)
[6]多瑙河国际水争端仲裁案对我国国际河流开发的启示[J]. 冯彦,何大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05)
[7]国际河流流域国的合作——以红河流域为例[J]. 陈丽晖,丁丽勋. 世界地理研究. 2001(04)
[8]荷兰的一体化水管理[J]. 韩瑞光. 海河水利. 2001(04)
[9]国际河流流域整体开发和管理的实施[J]. 陈丽晖,曾尊固. 世界地理研究. 2000(03)
[10]国际水法的发展趋势与中国水法体系的对比分析研究[J]. 冯彦,何大明. 地理学报. 1999(S1)
博士论文
[1]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 李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2]国际水资源公平和合理利用的法律理论与实践[D]. 何艳梅.华东政法学院 2006
硕士论文
[1]国际河流争端的避免与解决机制研究[D]. 陈晓梅.河海大学 2006
[2]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 谭宇生.河海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51633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国际河流及其争端解决机制的概述
(一) 基本概念
1. 国际河流
2. 国际河流争端
3. 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
(二) 基本问题
1. 国际河流争端的成因与实质
2. 国际河流争端解决的具体方式与程序
3. 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二、国际河流及其争端解决机制的立法与实践
(一) 国际河流及其争端解决机制的国际法渊源
1. 纲领性法律文件和指导性法律原则
2. 国际惯例:《赫尔辛基规则》
3. 国际条约和协定:《赫尔辛基协定》和《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公约》
(二) 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的地区实践
1. 尼罗河争端
2. 约旦河争端
3. 恒河争端
4. 澜沧江-湄公河争端
三、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评述
(一) 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的法律渊源的不足
1. 《国际水道非航行使用公约》的不足
2. 区域性协定的不足
(二) 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具体方法与程序评述
1. 政治解决方法
2. 法律解决方法
四、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及对中国的启示
(一) 国际河流争端的解决机制的完善
1. 建立流域联合管理机构,完善综合管理机制
2. 加强国际合作和信息交流
3. 针对不同流域构建有区别的争端解决机制
4. 坚持全球主义原则,促进公众参与
5. 区域性条约应该规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反映所有径流国的利益问题
(二) 中国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
1. 中国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评述
2. 中国国际河流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
五、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之利用现状[J]. 黄雅屏. 法制与社会. 2007(11)
[2]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J]. 沈绿野,谭宇生.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7(04)
[3]国际法中与国际河流非航行使用有关的内容[J]. 韩益民. 水利发展研究. 2006(10)
[4]关于加快我国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思考[J]. 刘恒,耿雷华,钟华平,顾颖. 人民长江. 2006(07)
[5]荷兰水管理体制与水资源综合管理[J]. 陈燕,傅春. 中国水利. 2004(03)
[6]多瑙河国际水争端仲裁案对我国国际河流开发的启示[J]. 冯彦,何大明.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02(05)
[7]国际河流流域国的合作——以红河流域为例[J]. 陈丽晖,丁丽勋. 世界地理研究. 2001(04)
[8]荷兰的一体化水管理[J]. 韩瑞光. 海河水利. 2001(04)
[9]国际河流流域整体开发和管理的实施[J]. 陈丽晖,曾尊固. 世界地理研究. 2000(03)
[10]国际水法的发展趋势与中国水法体系的对比分析研究[J]. 冯彦,何大明. 地理学报. 1999(S1)
博士论文
[1]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 李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7
[2]国际水资源公平和合理利用的法律理论与实践[D]. 何艳梅.华东政法学院 2006
硕士论文
[1]国际河流争端的避免与解决机制研究[D]. 陈晓梅.河海大学 2006
[2]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D]. 谭宇生.河海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516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15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