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法的构建
发布时间:2021-05-28 10:3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为解决世界发展面临的待解之题而提出的理念,这一理念得到了上至国际社会、下至民间的广泛认同。且该理念归根结底是要对全球发展的质量与秩序保驾护航,这一目标与国际法的治理不谋而合。因此,在普遍认同法治的今天,此二者理应环环相扣、互为协调,总体而言,前者应确保不突破后者的精神实质并以后者为稳定器;后者则应响应前者的号召,同时自我审视滞后性,力推新理念下的自我更新。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 2019,(02)
【文章页数】:3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社会基础理论的当代发展[J]. 张辉.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5)
[2]从和平共处到合作共赢——中国国际法治观的认知迭代[J]. 何志鹏,都青.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18(01)
[3]“三共”原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基石[J]. 龚柏华. 东方法学. 2018(01)
[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理诠释[J]. 陈金钊. 法学论坛. 2018(01)
[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国际法的发展[J]. 谢海霞. 法学论坛. 2018(01)
[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选择[J]. 李建嵘,张玉华,孙英. 学术探索. 2017(05)
[7]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同价值:国家间合作共赢体系建构的双驱动[J]. 张师伟. 甘肃理论学刊. 2017(02)
[8]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原理与路径[J]. 李赞. 国际法研究. 2016(06)
[9]国际法语境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J]. 黄德明,卢卫彬.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5(06)
[10]国际法治何以必要——基于实践与理论的阐释[J]. 何志鹏. 当代法学. 2014(02)
本文编号:3208107
【文章来源】:法制与社会. 2019,(02)
【文章页数】:3 页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法社会基础理论的当代发展[J]. 张辉. 中国社会科学. 2018(05)
[2]从和平共处到合作共赢——中国国际法治观的认知迭代[J]. 何志鹏,都青. 武大国际法评论. 2018(01)
[3]“三共”原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基石[J]. 龚柏华. 东方法学. 2018(01)
[4]“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法理诠释[J]. 陈金钊. 法学论坛. 2018(01)
[5]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国际法的发展[J]. 谢海霞. 法学论坛. 2018(01)
[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选择[J]. 李建嵘,张玉华,孙英. 学术探索. 2017(05)
[7]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共同价值:国家间合作共赢体系建构的双驱动[J]. 张师伟. 甘肃理论学刊. 2017(02)
[8]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原理与路径[J]. 李赞. 国际法研究. 2016(06)
[9]国际法语境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J]. 黄德明,卢卫彬.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2015(06)
[10]国际法治何以必要——基于实践与理论的阐释[J]. 何志鹏. 当代法学. 2014(02)
本文编号:32081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208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