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与我国刑事诉讼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2 03:16
  当腐败案件对国家的政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构成威胁,当腐败已经不再是局部问题,而是一种影响所有社会和经济的跨国现象时,反腐败的理论与实践进展状况确系已事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了。本文在《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产生及实施之际,选择这一课题进行探索,论述《公约》对腐败犯罪及其程序的规定,重点以我国刑事程序立法现状为比较,突出《公约》所独具的特色,目的在于寻找《公约》的规定与我国现实法律制度的比较差异,选择我国与之相协调并进行刑事诉讼程序立法改革的突破口。 全文共十一章,通篇以我国刑事诉讼与《公约》相协调为视角,分专题论述刑事程序改革与完善的制度设计,力求使我国反腐败斗争纳入法治化轨道的同时,汇入法律国际化的主流。 第一章重点介绍了《公约》产生的背景、体现的价值以及包含的内容,目的在于对《公约》大体知晓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其背后的理念、形成的背景、以及精神实质所在,进而引申后面分章的论述。 遵循《公约》结构的顺序,在本文的第二章中,论述了预防腐败问题。依据《公约》“将促进和加强各项措施,以便更加高效而有力地预防和打击腐败”这一宗旨,本文以对腐败的预防与惩治并列这一特色,作为论述脉络。文章从我国的实... 

【文章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8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英文摘要
导论
    一、腐败概念之厘定
    二、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三、文章研究的方法与路径
第一章 《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概述
    第一节 《公约》的主要立法框架
        一、预防机制
        二、刑事定罪与执法机制
        三、国际司法合作与执法合作机制
        四、资产返还与追回机制
        五、履约监督机制
    第二节 《公约》的主要特点
        一、追诉主体范围广全球协同力度强
        二、打击腐败领域宽追诉时效跨度长
        三、腐败犯罪法定化惩治犯罪程序化
    第三节 《公约》体现的理念
        一、预防在先重在打击的理念
        二、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理念
        三、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平衡的理念
        四、国家主权与国际司法权相互兼顾的理念
第二章 预防腐败
    第一节 反腐败政策的法治原则
        一、反腐败政策的党内条规与国家法律相协调
        二、刑事诉讼原则在纪律程序中的适用
    第二节 预防腐败犯罪在刑事诉讼立法中的构建
        一、对《公约》预防腐败犯罪机制的评析
        二、预防犯罪应是我国刑事诉讼的任务之一
        三、将预防腐败犯罪纳入刑事诉讼立法的建议及论证
第三章 腐败犯罪刑事侦查
    第一节 特殊侦查手段
        一、公约与我国法律规定及司法实践的差异性分析
        二、我国特殊侦查手段的立法完善
    第二节 对“物”的强制措施
        一、基于国外请求的没收程序:实施没收的根据
        二、保障“没收”实现的机制
        三、《公约》与我国现状的分析
        四、建立我国对腐败犯罪所得“物”的强制措施设想
第四章 腐败犯罪被追诉主体的完善
    第一节 《公约》对腐败犯罪被追诉主体的规定
        一、《公约》对构成腐败犯罪主体规定的内容
        二、《公约》对腐败犯罪主体规定的特征
    第二节 腐败犯罪被追诉主体的法理分析
        一、犯罪主体、腐败犯罪主体、刑事诉讼主体、腐败犯罪被追诉主体
        二、刑事诉讼被追诉主体和犯罪主体的关系
    第三节 我国与腐败犯罪主体相关的刑事立法
        一、我国现行法律对腐败犯罪主体的规定
        二、《公约》与我国《刑法》相关规定的差异
    第四节 扩大我国腐败犯罪被追诉主体的思考
        一、实证分析—立法的缺憾
        二、理性分析—完善与构想
第五章 腐败犯罪追诉机制
    第一节 诉讼发韧—诉因的理论概说
        一、诉因的起源—英美法的历史概览
        二、诉因的“方兴”—日本刑诉法的引进与运用
        三、诉因的比较—英美与日本诉因制度的异同
        四、诉因的借鉴—域外追诉腐败犯罪的思考
    第二节 因腐败犯罪而单独提起民事诉讼
        一、概念及法律特征
        二、面临的主要问题
        三、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与《公约》的差距
        四、建立针对腐败犯罪的单独民事诉讼程序
    第三节 因腐败犯罪而提起损害赔偿之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一、腐败犯罪造成损害赔偿问题的理论分析
        二、腐败犯罪的连带责任
        三、我国腐败犯罪损害赔偿的现状
        四、腐败犯罪受害人和损害赔偿主体的界定
        五、损害赔偿的原则和范围
        六、因腐败犯罪而提起损害赔偿的诉讼程序: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第四节 针对腐败犯罪提起的共同诉讼
        一、现状与思考
        二、对国外“共同诉讼”立法的考查
        三、共同诉讼程序的价值分析
        四、构建共同诉讼程序的法理分析
        五、我国刑事诉讼立法增加“共同诉讼”程序的理性思考
第六章 完善我国缺席审判制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历史沿革
    第三节 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比较法考察
        一、控方缺席的审判程序
        二、被告人缺席的审判程序
    第四节 刑事缺席审判与保障被告人诉权冲突的平衡机制
        一、缺席审判制度与程序参与原则的矛盾:公正与效率的冲突
        二、对缺席审判制度的救济措施:公正与效率的平衡
    第五节 我国增设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及可能性
        一、我国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现状
        二、我国增设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必要性
        三、我国增设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可行性
    第六节 构建我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以被告人缺席为中心
        一、刑事缺席审判的适用条件
        二、刑事缺席审判的适用程序
第七章 腐败犯罪证据立法与完善
    第一节 腐败犯罪推定规则的构建
        一、腐败犯罪推定规则概述
        二、《公约》的规定及境外立法参照
        三、我国腐败犯罪推定规则的建构
    第二节 证人免责制度—兼论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
        一、《公约》的规定与我国的现状
        二、对国外建立污点证人制度的考察
        三、建立污点证人免责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四、模型建立及求解
        五、构建我国污点证人制度的具体设想
    第三节 证人、鉴定人、被害人、举报人的保护制度
        一、公约的规定
        二、我国的现状及其与《公约》的差异性分析
        三、完善我国的证人、鉴定人、被害人、举报人保护制度
第八章 腐败犯罪资产的追回与返还
    第一节 对腐败犯罪资产的没收
        一、托管理论—对腐败犯罪资产没收的理性分析
        二、《公约》与我国刑事立法现状分析
        三、对美国独立的民事没收制度之考察
        四、构建我国特殊的没收资产制度:独立于对人审判的资产没收程序
        五、执行外国法院没收令的司法程序
    第二节 资产的返还和处分
        一、《公约》的相关规定
        二、与《公约》相对照,看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
        三、参照《公约》精神,完善我国相关制度
第九章 反腐败案件刑事司法协助
    第一节 概述
        一、刑事司法协助的含义及范围
        二、反腐败刑事司法协助的概念
        三、刑事司法协助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引渡
        一、《公约》关于引渡特点的分析
        二、公约与我国立法差异的分析
        三、我国引渡诉讼立法的完善
    第三节 刑事诉讼移交与被判刑人移管
        一、刑事诉讼移交
        二、被判刑人移管
    第四节 司法协助中的分享规则
        一、问题背景
        二、分享规则模型与可行性分析
第十章 腐败犯罪国际管辖权
    第一节 《公约》相关内容及评析
        一、《公约》内容
        二、评析
    第二节 管辖权的功能及限制
        一、管辖权的功能
        二、管辖权的限制
    第三节 我国立法及完善
        一、我国刑事立法现状
        二、我国程序立法现状及完善
第十一章 腐败犯罪追诉时效
    第一节 《公约》对腐败犯罪追诉时效的规定及分析
    第二节 我国刑事犯罪(包括腐败犯罪)追诉时效的现状及缺失
        一、我国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现状
        二、我国目前刑事追诉时效制度的立法缺失
    第三节 我国腐败犯罪追诉时效的改革及论证
        一、对我国腐败犯罪追诉时效立法的总体思路
        二、我国对腐败犯罪追诉时效程序立法的设计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建构我国污点证人刑事责任豁免制度[J]. 汪海燕.  法商研究. 2006(01)
[2]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考察——以我国签署《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背景[J]. 刘根菊,李秀娟.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05(06)
[3]推定在贿赂犯罪认定中的运用[J]. 黄维智.  人民检察. 2005(06)
[4]论公安机关境外追赃[J]. 余怿.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1)
[5]关于我国刑事法治与《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协调的几点初步探讨[J]. 赵秉志.  法学杂志. 2005(01)
[6]论贿赂推定及其适用[J]. 阮传胜.  河北法学. 2004(11)
[7]辨认程序与辨认结论正确性的审查[J]. 李安.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4(06)
[8]论我国贿赂犯罪追诉中刑事豁免制度之建构[J]. 唐磊,张明勇.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03)
[9]《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述评[J]. 杨宇冠.  人民检察. 2004(04)
[10]“污点证人”作证豁免制度研究[J]. 徐静村,潘金贵.  人民检察. 2004(04)



本文编号:3225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225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27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