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U机制视野下的法庭之友制度
发布时间:2021-06-27 16:25
WTO争端解决机制(简称DSU机制)被誉为“WTO皇冠上的明珠”,建立了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影响力最广泛的一套世界贸易规则体系。然该机制运作至今,由于客观形势的变化及DSU机制本身矛盾凸显,实践中出现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法庭之友意见正是问题之一。由于DSU文件对法庭之友意见只字未提,当法庭之友意见介入DSU机制时,无论在DSU裁决过程还是多边谈判中,法庭之友意见在理论界及实务界都掀起轩然大波。作者试图透过DSU机制下对法庭之友意见争议不断的现象,探讨法庭之友问题的本质,在此基础上,为法庭之友制度的优化提供解决途径。首先,文章以历史研究方法,考察了法庭之友制度的发展史,在此基础上对法庭之友的内涵加以说明;另考虑DSU机制外亦存在法庭之友实践,文章采用比较分析法对法庭之友在不同国际司法实践中的情况进行鉴别,从中可知,解决法庭之友问题应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本部分是研究DSU机制下法庭之友问题的基础。其次,文章立足有关法庭之友问题的现实案例,以实证研究的方法阐述了法庭之友意见在DSU机制中不断发展这一客观情况。再次,文章从法律和价值层面对DSU机制下法庭之友意见进行分析。从实然来看,允许法庭之...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法庭之友制度概况
(一) 法庭之友的基本概念
(二) DSU机制外国际采法庭之友意见的实证评析
(三) 法庭之友制度在各层面的差异性
二、DSU机制视野下的法庭之友制度实践及发展
(一) DSU机制视野下的法庭之友制度实践
(二) DSU机制视野下的法庭之友制度发展
(三) 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制度实践及发展的启示
三、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规则的考究
(一) DSB解释权来源及解释方法
(二) 专家组阶段接受法庭之友的规则考究
(三) 上诉阶段接受法庭之友的规则考究
四、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制度的构建
(一) 反对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制度化的理由
(二) 支持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制度化的理由
(三) 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制度的建构分析
五、中国与DSU机制视野下的法庭之友制度
(一) 中国对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意见的立场剖析
(二) 中国应对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制度的现实之策
(三) 中国应对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制度的长效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DSU机制视野下的“法庭之友”制度[J]. 颜芳. 法制与社会. 2009(09)
[2]NAFTA投资争端仲裁程序透明度研究——法庭之友与非争端缔约方的参与[J]. 梁丹妮. 求索. 2008(10)
[3]论法院之友制度及其在我国的移植障碍[J]. 叶青,王晓华. 现代法学. 2008(02)
[4]论国际司法程序中的法庭之友制度[J]. 赵海峰,高立忠. 比较法研究. 2007(03)
[5]WTO争端解决中“法庭之友”之实证分析[J]. 曾炜.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06(08)
[6]程序输入的新渠道——“法庭之友”制度及其借鉴意义[J]. 张小燕,齐树洁.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06(01)
[7]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法庭之友”的实践及影响初探[J]. 吕微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8]WTO争端解决机制漫谈之六[J]. 高树超. 时代经贸. 2004(12)
[9]WTO上诉机构的法律解释[J]. 黄哲.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04(02)
[10]美国“法庭之友”制度中的外国和美国政府[J]. 孙劲. 时代法学. 2004(03)
硕士论文
[1]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法庭之友实践的合法性分析[D]. 陈丽华.厦门大学 2006
[2]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法庭之友"问题研究[D]. 罗传钰.广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53194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法庭之友制度概况
(一) 法庭之友的基本概念
(二) DSU机制外国际采法庭之友意见的实证评析
(三) 法庭之友制度在各层面的差异性
二、DSU机制视野下的法庭之友制度实践及发展
(一) DSU机制视野下的法庭之友制度实践
(二) DSU机制视野下的法庭之友制度发展
(三) 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制度实践及发展的启示
三、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规则的考究
(一) DSB解释权来源及解释方法
(二) 专家组阶段接受法庭之友的规则考究
(三) 上诉阶段接受法庭之友的规则考究
四、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制度的构建
(一) 反对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制度化的理由
(二) 支持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制度化的理由
(三) 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制度的建构分析
五、中国与DSU机制视野下的法庭之友制度
(一) 中国对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意见的立场剖析
(二) 中国应对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制度的现实之策
(三) 中国应对DSU机制视野下法庭之友制度的长效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DSU机制视野下的“法庭之友”制度[J]. 颜芳. 法制与社会. 2009(09)
[2]NAFTA投资争端仲裁程序透明度研究——法庭之友与非争端缔约方的参与[J]. 梁丹妮. 求索. 2008(10)
[3]论法院之友制度及其在我国的移植障碍[J]. 叶青,王晓华. 现代法学. 2008(02)
[4]论国际司法程序中的法庭之友制度[J]. 赵海峰,高立忠. 比较法研究. 2007(03)
[5]WTO争端解决中“法庭之友”之实证分析[J]. 曾炜.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2006(08)
[6]程序输入的新渠道——“法庭之友”制度及其借鉴意义[J]. 张小燕,齐树洁. 厦门大学法律评论. 2006(01)
[7]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法庭之友”的实践及影响初探[J]. 吕微平.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2)
[8]WTO争端解决机制漫谈之六[J]. 高树超. 时代经贸. 2004(12)
[9]WTO上诉机构的法律解释[J]. 黄哲. 国际经济法学刊. 2004(02)
[10]美国“法庭之友”制度中的外国和美国政府[J]. 孙劲. 时代法学. 2004(03)
硕士论文
[1]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法庭之友实践的合法性分析[D]. 陈丽华.厦门大学 2006
[2]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法庭之友"问题研究[D]. 罗传钰.广西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53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253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