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和实践路径
发布时间:2021-10-28 14:54
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在海洋领域的细化,反映了国际海洋法的发展趋势和价值目标。它创造性的继承并发展了和而不同思想以及共同体思想,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了新的价值指引。海洋命运共同体是共同体成员基于海洋共识和共同的海洋利益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通过在海洋领域的共同合作形成的联合体,包括海洋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命运共同体。中国在区域可以通过实施多边海洋行动,构建区域海洋命运共同体,实现区域合作关系的升级。海洋命运共同体是超越民族和国家的海洋观,中国在全球可以通过构建海上丝路命运共同体、提升国际制度性话语权和形成国际海洋法律新制度来践行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
【文章来源】:河北法学. 2020,3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
(一)和而不同思想
(二)共同体思想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在国际海洋法中的概念和内容
(一)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容
三、中国实践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区域路径
(一)实施多边海洋行动
(二)构建区域海洋命运共同体
四、中国实践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全球路径
(一)构建海上丝路命运共同体
(二)提升国际海洋制度性话语权
(三)形成国际海洋法律新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博弈——基于制度性话语权的分析[J]. 陈伟光,王燕. 经济学家. 2019(09)
[2]全球海洋治理:历史演进、理论基础与中国的应对[J]. 王阳. 河北法学. 2019(07)
[3]国际海洋法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涵[J]. 邹克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4]“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理论问题探讨[J]. 陈秀武.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9(03)
[5]全球治理时代小国构建国际话语权的逻辑——以太平洋岛国为例[J]. 徐秀军,田旭. 当代亚太. 2019(02)
[6]论人工岛屿的法律地位[J]. 孙超,马明飞. 河北法学. 2019(04)
[7]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律共同体建设[J]. 肖永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8]对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思考[J]. 傅梦孜,陈旸. 太平洋学报. 2018(11)
[9]海洋战略新疆域的法治思考[J]. 刘惠荣.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8(04)
[10]国际法视阈下的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介评[J]. 章成. 河北法学. 2018(08)
本文编号:3462964
【文章来源】:河北法学. 2020,38(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思想渊源
(一)和而不同思想
(二)共同体思想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在国际海洋法中的概念和内容
(一)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概念
(二)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内容
三、中国实践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区域路径
(一)实施多边海洋行动
(二)构建区域海洋命运共同体
四、中国实践海洋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全球路径
(一)构建海上丝路命运共同体
(二)提升国际海洋制度性话语权
(三)形成国际海洋法律新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全球经济治理制度博弈——基于制度性话语权的分析[J]. 陈伟光,王燕. 经济学家. 2019(09)
[2]全球海洋治理:历史演进、理论基础与中国的应对[J]. 王阳. 河北法学. 2019(07)
[3]国际海洋法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涵[J]. 邹克渊.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4]“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相关理论问题探讨[J]. 陈秀武.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9(03)
[5]全球治理时代小国构建国际话语权的逻辑——以太平洋岛国为例[J]. 徐秀军,田旭. 当代亚太. 2019(02)
[6]论人工岛屿的法律地位[J]. 孙超,马明飞. 河北法学. 2019(04)
[7]论迈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律共同体建设[J]. 肖永平.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8]对新时期中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思考[J]. 傅梦孜,陈旸. 太平洋学报. 2018(11)
[9]海洋战略新疆域的法治思考[J]. 刘惠荣. 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 2018(04)
[10]国际法视阈下的北极地区200海里外大陆架划界问题介评[J]. 章成. 河北法学. 2018(08)
本文编号:34629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462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