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权利公约》第12条:透过历史文本的解读
发布时间:2021-12-18 06:35
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是国际社会公认的残障人权保证书。本文讨论的第12条"在法律面前获得平等承认"是《公约》研究中争议颇多的一个条款。目前,中西学界对第12条到底从何而来、其磋商历史具体是怎样的过程研究不多。本文以《公约》磋商档案为基础研究素材,结合其他资料,透过历史文本的比较研究,对第12条的磋商历史进行深度探究。研究发现,第12条建构历史中的某些独特因素,使其在解读和实施上具有脆弱性。一个无足够理论基础、无法适用于所有残障者、无足够科研证据支持的条款如何得以建构形成,是本文提出并试图回答的问题。
【文章来源】:国际法研究. 2019,(05)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 准备阶段:第一和第二次特设委员会
(一)工作组文本
(二)分析
1.翻译
2.条款主要内容解读
3.脚注
二 公开讨论:第三至六次特设委员会
(一)第三次特设委员会的讨论焦点(21)
(二)第四次特设委员会的讨论焦点
1.从一条变成两条
2.出现新提法
3.权利义务对等问题
4.如何理解“Legal capacity”
(三)第五次特设委员会的讨论焦点
1.1月25日的磋商(30)
2.1月26日:继续磋商(32)
3.2月4日解释性脚注的“出现”(33)
(四)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报告
三 基本定型:第七—八次特设委员会
(一)第七次特设委员会的讨论焦点
1.新面孔:“主席文本”中的第12条
2.集体磋商中的要点和评论
3.1月30日:一区6国IDC文本
(二)第八次特设委员会期间
四 讨论
(一)对磋商中“共识”的再回顾
(二)部分国家批准《公约》时的声明和履约实践
1.部分国家的声明
2.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对部分缔约国履约实践的批评
3.说明
(三)围绕第12条在2014年前(58)的几点学术讨论
1.拥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残障者人格主张(60)并无坚实的西方政治道德哲学基础
2.普遍法律行为能力并非一项普世人权
3.无充分证据证明支持性决策优越有效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残疾人权利公约》:诞生、解读及中国贡献[J]. 李敬,亓彩云. 残疾人研究. 2019(03)
本文编号:3541833
【文章来源】:国际法研究. 2019,(05)
【文章页数】:17 页
【文章目录】:
引 言
一 准备阶段:第一和第二次特设委员会
(一)工作组文本
(二)分析
1.翻译
2.条款主要内容解读
3.脚注
二 公开讨论:第三至六次特设委员会
(一)第三次特设委员会的讨论焦点(21)
(二)第四次特设委员会的讨论焦点
1.从一条变成两条
2.出现新提法
3.权利义务对等问题
4.如何理解“Legal capacity”
(三)第五次特设委员会的讨论焦点
1.1月25日的磋商(30)
2.1月26日:继续磋商(32)
3.2月4日解释性脚注的“出现”(33)
(四)一个不该被遗忘的报告
三 基本定型:第七—八次特设委员会
(一)第七次特设委员会的讨论焦点
1.新面孔:“主席文本”中的第12条
2.集体磋商中的要点和评论
3.1月30日:一区6国IDC文本
(二)第八次特设委员会期间
四 讨论
(一)对磋商中“共识”的再回顾
(二)部分国家批准《公约》时的声明和履约实践
1.部分国家的声明
2.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对部分缔约国履约实践的批评
3.说明
(三)围绕第12条在2014年前(58)的几点学术讨论
1.拥有完全行为能力的残障者人格主张(60)并无坚实的西方政治道德哲学基础
2.普遍法律行为能力并非一项普世人权
3.无充分证据证明支持性决策优越有效
五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残疾人权利公约》:诞生、解读及中国贡献[J]. 李敬,亓彩云. 残疾人研究. 2019(03)
本文编号:35418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541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