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仲裁方法解决中国和印尼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
本文关键词:运用仲裁方法解决中国和印尼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消费者与经营者的关系中,消费者始终处于弱势地位。虽然双方当事人法律上是平等的,但实质上是不平等的。经营者通晓商品的技术性、了解市场行情、具有一定销售技巧,而消费者却缺乏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的相关知识,难免被经营者所操纵,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产生消费者权益纠纷。每个人都是消费者,消费者纠纷涉及面广、关系千家万户,若处理不当,会影响的社会的和谐稳定。 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世界上许多国家确立了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解决纠纷一般有两种方式,即通过法庭诉讼和替代性纠纷解决(ADR)。替代性纠纷解决主要有三种方法:谈判、调节和仲裁。仲裁机构是通过仲裁解决纠纷的机构,,如在中国的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和在印尼的印尼国家仲裁委员会。印尼消费者纠纷解决机构(BPSK)是在印尼由政府成立的,利用调解和仲裁方式来解决消费者权益纠纷的机构。但是在中国没有这样的机构,本文通过介绍印尼的消费者纠纷仲裁制度,提出构建我国消费者纠纷仲裁制度的建议。 本文共有六章,具体包括以下几部分: 第一章对仲裁和消费者保护进行概述。 第二章是对消费者保护和仲裁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包括论述仲裁的优点和缺点。本章也将阐述在印尼和中国的消费者保护仲裁制度。 第三章比较分析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印尼国家仲裁委员会和印尼的消费争端解决机构,以及它们的法律地位及运行机制。 第四章是讨论为什么印尼适用仲裁制度来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以及分析采用仲裁制度解决消费者权益纠纷的优点。 第五章分析运用仲裁制度解决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所遇到的制度障碍,并讨论如何解决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对消费者纠纷的约束。 第六章将根据前面所有章节的分析,提出在中国构建消费者仲裁制度的建议。中国必须建立一个消费者权益纠纷的仲裁机构,这个机构可以依职权传唤非法经营者,并依法进行仲裁,而不需要任何仲裁协议。
【关键词】: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 仲裁 BPSK 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97.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3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3-20
- 1.1 Background13-17
- 1.2 Research Questions17
- 1.3 Research Purpose and Significance17-18
- 1.4 Research Method18
- 1.5 Innovation Aspect of Research18-20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 on Consumer Protection and Arbitration20-38
- 2.1 Consumer Protection20-26
- 2.1.1 Consumer Protection in Indonesia21-23
- 2.1.2 Consumer Protection in China23-26
- 2.2 Arbitration26-29
- 2.2.1 Definition26-28
- 2.2.2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Arbitration28-29
- 2.2.3 Scope of Arbitration29
- 2.3 Arbitration in Indonesia29-33
- 2.4 Arbitration in China33-38
- Chapter 3 Arbitration Institution38-56
- 3.1. Indonesia National Board of Arbitration ("BANI")38-44
- 3.1.1 History of BANI38
- 3.1.2 Objective and Scope of BANI38-40
- 3.1.3 Arbitration Procedure in BANI40-42
- 3.1.4 BANI Arbitration Fee42-44
- 3.2 China International Economic and Trade Arbitration Commission (CIETAC)44-49
- 3.2.1 History of CIETAC45
- 3.2.2 Main Function of CIETAC45-47
- 3.2.3 CIETAC Arbitration Fee47-49
- 3.3 Consumer Dispute Settlement Body (BPSK)49-55
- 3.4 Comparison between BANI, CIETAC and BPSK55-56
- Chapter 4 Arbitration in Consumer Protection Disputes56-60
- 4.1 Why Indonesia Applies Arbitration in Consumer Protection Disputes56
- 4.2 Reasons and Advantages of Arbitration in Resolving Consumer Protection Disputes56-60
- Chapter 5 Arbitration Obstacles in Resolving Consumer Protection Disputes60-68
- 5.1 Arbitration Obstacles60-61
- 5.2 How to Resolve the Requirement of Arbitration Agreement /Clause in Consumer Protection Disputes61
- 5.3 Arbitration Case61-68
- Chapter 6 Conclusions and Recommendations68-72
- 6.1 Conclusions68-69
- 6.2 Recommendations69-72
- References72-7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6-77
- 致谢77-78
- 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定意见7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文默;;消费权益法律法规选登[J];晚晴;2008年03期
2 王学政;试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完善[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5年07期
3 费张正;;浅析网络消费模式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J];法制与社会;2011年11期
4 陈迎;;我国网络交易中消费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09期
5 严学军;构建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规则体系的若干思考[J];中南财经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6 ;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五周年暨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理论座谈会在京召开[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1999年03期
7 王为璐;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执法队伍[J];工商行政管理;1999年21期
8 ;珍惜消费者权利[J];辅导员;2004年02期
9 牛洁;;浅议消费者权益的保护[J];法治与社会;2008年06期
10 小龙;;努力成为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代言人和卫士 市消协把维权工作落到实处[J];上海人大月刊;200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凌;刘定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视角——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易凌;刘定洋;;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视角——基于法经济学的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沈薇;;论电视购物买卖中的惩罚性赔偿制度[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4 李春涛;张璇;;法律保护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省面板数据的证据[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5 黄金燕;;浅析大学生消费权益保护[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申振东;;仲裁是实现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方式——基于商事仲裁的视角[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陈立红;;关于建立医疗纠纷仲裁制度的探讨[A];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病案管理专业委员会第12届全国病案管理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8 丁伟;;一事不再理:程序至上的仲裁制度中的阿喀琉斯之踵[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刘净;;UNCITRAL仲裁规则在CIETAC的适用[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付希业;;关于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几个法律问题[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会长 李国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 消费者保护法研究中心主任 张严方;网络交易与消费者权益保护[N];人民法院报;2011年
2 彬彬;国家工商总局深化消费者权益保护[N];新农村商报;2011年
3 姚海放;WTO与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N];法制日报;2002年
4 记者 刘亚辉;医疗消费拟写入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N];河南日报;2009年
5 宣海林;全球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新发展[N];人民法院报;2010年
6 记者 赖文忠;两岸消费维权合作从福建走向全国[N];福建日报;2010年
7 记者 姜瑜 整理;全国人大代表、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孙工声:建立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制度[N];上海金融报;2011年
8 记者 陈伟忠;促进金融发展 改进金融服务[N];金融时报;2011年
9 曾晓阳;消费者权益保护是一项长期工程[N];中国工商报;2000年
10 记者 金辉;消费金融发展需要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N];经济参考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媛媛;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仲裁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2 聂华英;内地、台、港、澳仲裁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3 孙得胜;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效力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4 蔡毅芬;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张旗坤;论商品贸易协会仲裁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马其家;美国证券纠纷仲裁制度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7 孙维佳;论欧盟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8 薛西全;两岸仲裁制度比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9 胡伟良;两岸仲裁法之修法建议[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10 张烨;论防止仲裁的诉讼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成隆(Robin Fauziek Sidharta);运用仲裁方法解决中国和印尼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陆旭;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3 周占东;“消费和谐”理念下的消费者权益保护[D];黑龙江大学;2010年
4 肖仁华;消费者权益保护缺失下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宋杰晖;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粟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7 高立超;互联网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8 蒋智炜;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孙寿军;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10 许璐;南非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运用仲裁方法解决中国和印尼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3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6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