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损害责任制度的新发展 ——预防原则与损失分配原则的确立
发布时间:2022-12-04 04:52
跨界损害事件一直是国际社会的关注点,国际社会一直在不断努力,试图在国际层面建立跨界损害责任制度。国际法委员会自1978年对此类由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际责任开始编纂以来,一直从国家责任的角度解决这一问题,但发展缓慢。而自1997年开始,委员会决定将“预防问题”和“责任问题”分开讨论,委员会的编纂进程大大加快。 国际法委员会关于跨界损害责任制度的编纂工作自2001年通过《关于预防危险活动的跨界损害的条款草案》,2006年通过《关于危险活动造成的跨界损害案件中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后而暂时告一段落。委员会的编纂历程突破了国家责任发展的瓶颈,两个草案虽然仍存在一些缺陷,但意义重大。对于跨界损害事件的解决,国家有义务承担起预防责任,一旦违反此义务,就须承担因国际不法行为引起的国家责任;在国家充分履行预防义务的基础上,若还是出现跨界损害的后果,则通过建立损失分配模式来解决这一问题,由私人经营者首先承担责任,国家负有补充责任。 草案的成形确立了预防原则和损失分配原则,预示了环境损害责任私法化,损害责任向预防义务的倾斜以及国际法与国内法不断融合的趋势,使跨界损害责...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跨界损害责任制度概述
(一) 跨界环境损害
1、跨界环境损害事件
2、跨界环境损害的界定
(二) 跨界损害责任
1、与跨界损害责任相关的几个概念的厘清
2、跨界损害责任与国家责任
二、国际法委员会在跨界损害责任制度方面的编纂历程
(一) 国际法委员会编纂跨界损害责任制度的历史
1.1978 ——1984
2.1985 ——1996
3.1997 ——至今
(二) 国际法委员会草案编纂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1、国际法委员会编纂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2、国际法委员会责任制度编纂思路的转换
三、跨界损害责任制度的新发展——预防原则的确立
(一) 《预防草案》内容
1、范围和有关术语的理解
2、起源国的义务
3、争端的解决
(二) 《预防草案》意义与缺陷
1、意义
2、缺陷
四、跨界损害责任制度的新发展——损失分配原则的确立
(一) 《损失分配草案》内容
1、范围和有关术语的理解
2、草案的宗旨
3、损失分配的原则
(二) 《损失分配草案》意义与缺陷
1、意义
2、缺陷
五、预防原则与损失分配原则确立的新趋势
(一) 新趋势分析
1、责任追究向损害预防和风险预防的倾斜
2、环境损害责任的私法化倾向
3、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不断融合
(二) 正确处理《预防草案》与《损失分配草案》的关系
1、联系
2、区别
(三) 跨界损害责任的新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1、我国的观点和立场
2、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J]. 许健.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2]国际赔偿责任的基本理论问题[J]. 何艳梅.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7)
[3]跨界海洋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问题探讨[J]. 王艳玲. 河北法学. 2008(06)
[4]跨界损害责任制度的新发展[J]. 万霞. 当代法学. 2008(01)
[5]国际法上的风险预防原则[J]. 陈维春. 现代法学. 2007(05)
[6]论危险活动所致跨界损害的国际赔偿责任[J]. 周忠海.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5)
[7]国际损害责任归责原则新论[J]. 李文凯.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8]论跨界船舶油污损害的国家责任[J]. 戚学龙. 法制与社会. 2007(06)
[9]试析《国家责任条款》的“国际不法行为”[J]. 张乃根. 法学家. 2007(03)
[10]跨界损害的国家责任初探[J]. 张凯. 理论界. 2007(06)
本文编号:3707634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跨界损害责任制度概述
(一) 跨界环境损害
1、跨界环境损害事件
2、跨界环境损害的界定
(二) 跨界损害责任
1、与跨界损害责任相关的几个概念的厘清
2、跨界损害责任与国家责任
二、国际法委员会在跨界损害责任制度方面的编纂历程
(一) 国际法委员会编纂跨界损害责任制度的历史
1.1978 ——1984
2.1985 ——1996
3.1997 ——至今
(二) 国际法委员会草案编纂中遇到的问题分析
1、国际法委员会编纂进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2、国际法委员会责任制度编纂思路的转换
三、跨界损害责任制度的新发展——预防原则的确立
(一) 《预防草案》内容
1、范围和有关术语的理解
2、起源国的义务
3、争端的解决
(二) 《预防草案》意义与缺陷
1、意义
2、缺陷
四、跨界损害责任制度的新发展——损失分配原则的确立
(一) 《损失分配草案》内容
1、范围和有关术语的理解
2、草案的宗旨
3、损失分配的原则
(二) 《损失分配草案》意义与缺陷
1、意义
2、缺陷
五、预防原则与损失分配原则确立的新趋势
(一) 新趋势分析
1、责任追究向损害预防和风险预防的倾斜
2、环境损害责任的私法化倾向
3、国际法与国内法的不断融合
(二) 正确处理《预防草案》与《损失分配草案》的关系
1、联系
2、区别
(三) 跨界损害责任的新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1、我国的观点和立场
2、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跨界环境损害国家责任[J]. 许健.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6)
[2]国际赔偿责任的基本理论问题[J]. 何艳梅. 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7)
[3]跨界海洋环境损害的国家责任问题探讨[J]. 王艳玲. 河北法学. 2008(06)
[4]跨界损害责任制度的新发展[J]. 万霞. 当代法学. 2008(01)
[5]国际法上的风险预防原则[J]. 陈维春. 现代法学. 2007(05)
[6]论危险活动所致跨界损害的国际赔偿责任[J]. 周忠海.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05)
[7]国际损害责任归责原则新论[J]. 李文凯.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
[8]论跨界船舶油污损害的国家责任[J]. 戚学龙. 法制与社会. 2007(06)
[9]试析《国家责任条款》的“国际不法行为”[J]. 张乃根. 法学家. 2007(03)
[10]跨界损害的国家责任初探[J]. 张凯. 理论界. 2007(06)
本文编号:3707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707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