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引渡立法的完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2-21 10:44
引渡制度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也已经形成了一套基础理论。随着引渡实践的开展,理论界对引渡主体的范围有了不同的界定,关于引渡概念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引渡仅是主权国家之间相互同意下的合作,引渡对象仅限于被指控犯罪或者被判刑的人,同时需要请求国享有引渡事项的刑事管辖权。我国虽然在引渡制度的立法上起步较晚,但是目前已经制定了引渡单行法,也缔结了一些双边引渡条约和引渡相关的国际条约,形成了一整套引渡法律规范体系。但是不能不正视的是,我国引渡立法仍然存在着引渡国内法更新存在滞后性、双边引渡条约签订数量有限、引渡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尚不明确、对外引渡条约彼此之间存在矛盾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国际引渡制度的立法趋势中获得启示,完善我国国引渡立法以接轨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发展趋势,并在我国引渡实践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我国引渡立法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完善。第一,通过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引渡条约的优先性、引入“部分拒绝”的死刑不引渡模式、列举排除国际社会公认的“非政治化”犯罪、明确规定双重犯罪的“实质类标准”、适时引入简易引渡模式以及赋予被请求引渡人联系权、上诉权和听证知情权等措施来修改完善...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引渡制度概述
1.1 引渡概念和特点
1.1.1 引渡的概念
1.1.2 引渡的特点
1.2 引渡的条件
1.2.1 必要条件
1.2.2 排除条件
2 我国引渡立法的发展和现状
2.1 我国引渡立法的发展
2.2 我国引渡国内立法的现状
2.2.1 引渡单行法
2.2.2 涉及引渡相关内容的其他法律法规
2.3 我国引渡国际条约的现状
2.3.1 双边引渡条约
2.3.2 含有引渡条款的国际公约
2.3.3 含有引渡条款的区域协定
3 完善我国引渡立法的必要性
3.1 解决我国引渡立法存在的问题
3.1.1 引渡国内法更新存在滞后性
3.1.2 双边引渡条约签订数量有限
3.1.3 引渡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尚不明确
3.1.4 对外引渡条约彼此之间存在矛盾
3.2 满足我国引渡实践的需要
3.3 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发展趋势接轨
3.3.1 我国引渡合作与国际反腐败的接轨
3.3.2 我国引渡合作与国际反恐怖主义的接轨
4 国际引渡制度的立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4.1 放弃或变通“条约前置主义”
4.2 人权保护条款地位上升且越来越丰富
4.2.1 死刑与人权保护
4.2.2 酷刑与人权保护
4.2.3 监狱条件与人权保护
4.3 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的适用范围的延伸与限制
4.3.1 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延伸出政治迫害条款
4.3.2 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的限制适用
4.4 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的限制不断放宽
4.4.1 绝对不引渡向相对不引渡的转化
4.4.2 鼓励实行“或引渡或起诉”、“引渡后移管”和“或引渡或判决”
4.5 双重犯罪原则向缓和方向发展
4.5.1 双重犯罪原则的弱化
4.5.2 出现双重犯罪原则例外情形
4.6 鼓励运用简易引渡程序
5 完善我国引渡立法的建议
5.1 修改完善我国《引渡法》的建议
5.1.1 明确规定条约优先于《引渡法》
5.1.2 引入“部分拒绝”的死刑不引渡模式
5.1.3 列举式排除国际社会公认的“非政治化”犯罪
5.1.4 引渡本国国民归入“可以拒绝引渡”的情形
5.1.5 明确规定双重犯罪的“实质类似标准”
5.1.6 适时引入简易引渡程序
5.1.7 赋予被请求引渡人联系权、上诉权和听证知情权
5.2 与引渡法相关的其他国内立法的完善
5.2.1 权衡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制度
5.2.2 将引渡常规性替代措施纳入法律体系
5.3 积极推动缔结更多与引渡相关的国际公约
5.3.1 扩展引渡双边合作条约
5.3.2 积极加入有关引渡的国际多边公约和区域性条约
5.3.3 在国际合作中推动引渡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47577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引渡制度概述
1.1 引渡概念和特点
1.1.1 引渡的概念
1.1.2 引渡的特点
1.2 引渡的条件
1.2.1 必要条件
1.2.2 排除条件
2 我国引渡立法的发展和现状
2.1 我国引渡立法的发展
2.2 我国引渡国内立法的现状
2.2.1 引渡单行法
2.2.2 涉及引渡相关内容的其他法律法规
2.3 我国引渡国际条约的现状
2.3.1 双边引渡条约
2.3.2 含有引渡条款的国际公约
2.3.3 含有引渡条款的区域协定
3 完善我国引渡立法的必要性
3.1 解决我国引渡立法存在的问题
3.1.1 引渡国内法更新存在滞后性
3.1.2 双边引渡条约签订数量有限
3.1.3 引渡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尚不明确
3.1.4 对外引渡条约彼此之间存在矛盾
3.2 满足我国引渡实践的需要
3.3 与国际刑事司法合作的发展趋势接轨
3.3.1 我国引渡合作与国际反腐败的接轨
3.3.2 我国引渡合作与国际反恐怖主义的接轨
4 国际引渡制度的立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
4.1 放弃或变通“条约前置主义”
4.2 人权保护条款地位上升且越来越丰富
4.2.1 死刑与人权保护
4.2.2 酷刑与人权保护
4.2.3 监狱条件与人权保护
4.3 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的适用范围的延伸与限制
4.3.1 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延伸出政治迫害条款
4.3.2 政治犯罪不引渡原则的限制适用
4.4 本国国民不引渡原则的限制不断放宽
4.4.1 绝对不引渡向相对不引渡的转化
4.4.2 鼓励实行“或引渡或起诉”、“引渡后移管”和“或引渡或判决”
4.5 双重犯罪原则向缓和方向发展
4.5.1 双重犯罪原则的弱化
4.5.2 出现双重犯罪原则例外情形
4.6 鼓励运用简易引渡程序
5 完善我国引渡立法的建议
5.1 修改完善我国《引渡法》的建议
5.1.1 明确规定条约优先于《引渡法》
5.1.2 引入“部分拒绝”的死刑不引渡模式
5.1.3 列举式排除国际社会公认的“非政治化”犯罪
5.1.4 引渡本国国民归入“可以拒绝引渡”的情形
5.1.5 明确规定双重犯罪的“实质类似标准”
5.1.6 适时引入简易引渡程序
5.1.7 赋予被请求引渡人联系权、上诉权和听证知情权
5.2 与引渡法相关的其他国内立法的完善
5.2.1 权衡我国《刑法》规定的死刑制度
5.2.2 将引渡常规性替代措施纳入法律体系
5.3 积极推动缔结更多与引渡相关的国际公约
5.3.1 扩展引渡双边合作条约
5.3.2 积极加入有关引渡的国际多边公约和区域性条约
5.3.3 在国际合作中推动引渡制度的发展与变革
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7475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3747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