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论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治理及问责机制

发布时间:2017-06-03 02:04

  本文关键词:论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治理及问责机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一场次贷危机使信用评级机构名誉扫地,如今欧洲深陷主权债务危机,其导火索也因美国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信用评级机构是一个将资本与社会信用相挂钩的社会服务机构,作为一个第三方组织,其具有独立性、客观性、专门性;信用评级结果具有外观性、公共产品的特性。信用评级机构除了涉及资本证券评级、借贷企业评级、相关金融机构评级、资产证券化评级等业务外,还对国家的还贷能力及愿望打分。综上可以得出信用评级机构对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它的权威性直接体现了一国的金融话语权,进而影响着一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而且在它发挥强大功能的同时也存有潜在风险性。因此研究该机构的法律性质及其权责具有积极的现实指导意义,各国都在加紧完善和构建属于自己的信用评级体系。 目前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问责机制存在诸多问题。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惠誉)占据世界市场的绝对垄断地位;人们对于评级机构及其评级报告的法律性质定位不清;评级标准不统一、监管不力、救济难等等,这使得信用评级获取了高额的垄断利润;评级机构与评级对象之间存在激烈的利益冲突;评级机构权重责轻、评级结果有失公允,评级预警功能完全丧失,评级机构的声誉收到严重打击。据此,要想扭转局面,重塑信用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匡正其功能价值必须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予以改革和完善。此举也将为我国信用评级业的发展扫清制度障碍。 在内部方面首先应当明确信用评级机构及其评级报告的法律属性,在此基础上合理规范其权利与义务。这一点普遍并无异议,而对于究竟应如何界定尚存争议。但不可否认,在其义务内容中尤为重要的便是专家义务及信息披露义务的制定与履行。这一方面关系到评级公司的声誉与信誉;另一方面也关系到评级报告的权威性和可信赖性。与此同时,还应在评级机构和受评对象、评级分析师和评级销售者之间建立回避制度,以进一步防范利益冲突、扩大透明度。 在建立健全信用评级机构的外部监督机制方面,要从市场准入、注册登记、监督检查等三个环节对信用评级机构的资质和业务能力进行筛选。对于此,信评发达国家无疑要先行一步,2007年在北美大陆燃烧起来的金融危机迫使它们作出迅速而有力的反应。经验上的积累和矛盾的激化得以让研究成果暂快速转化为行动指南,但揠苗助长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不成熟和不稳定的因素,因而我们在学习和运用时不能忘记本国国情和事物发展的科学规律,不能不负责任的直接“拿来”。此外,以期借鉴团体组织会员制运作模式的长处来建立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统一国际监管组织,从会员权利上对信用评级机构予以利益疏导管理。 最后,利用双轨制的责任追究方式来完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问责机制,即国内法追诉作为首要选择发挥主力作用,并适时推进国际权威争端解决机构的筹备与建设。在职能安排与制度设计的具体内容方面,不仅要研究其他国家的先进实践成果,更要拓宽视野,从相邻产业和优秀国际组织的细微之处发现可以援引的成功经验,展现出朝阳产业理应具备的革命力。
【关键词】:信用评级 问责机制 监管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96.2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国际信用评级机构问责机制存在的问题11-21
  • (一)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格局11-12
  • (二)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及评级报告的法律性质12-14
  • (三) 国际信用评级制度的现存问题14-18
  • (四) 评级机构问责机制不健全的后果18-21
  • 二、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管理制度21-28
  • (一) 义务主体21
  • (二) 义务内容21-25
  • (三) 回避制度25-28
  • 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外部监督机制28-37
  • (一)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认证制度28-33
  • (二) 国际组织监管规则33-37
  • 四、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追究37-44
  • (一) 国内追诉机制37-41
  • (二) 国际救济措施41-44
  • 结论44-45
  • 参考文献45-50
  • 致谢50-5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与美国债务风险的比较分析[J];欧洲研究;2010年04期

2 朱悦蘅;叶兵;;信用评级机构的角色冲突与法律监管[J];西南金融;2011年12期

3 倪受彬;施丹婷;;金融危机背景下信用评级机构的法律责任问题初探[J];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4 宣璇;;信用评级机构的缺陷及完善[J];商品与质量;2010年S8期

5 张学安;檀吓O,

本文编号:416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416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e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