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税收专约争议仲裁机制评判与启示

发布时间:2017-08-05 01:14

  本文关键词:税收专约争议仲裁机制评判与启示


  更多相关文章: 税收专约 MAP 相对国家主权 仲裁


【摘要】:国际税收专约争议的解决长期以来仅局限于相互协商(MAP)程序,低效率和单一化已不适应发展需要。2008年后,OECD和UN新税收专约范本,均引入仲裁机制。税收事项牵涉缔约国国家税收主权,传统上不敢轻易"仲裁"。但税收专约争议仲裁独具特色,是国家主权的合理让渡,其实质是MAP程序的诞生,并非独立的仲裁。仲裁加深了缔约国双方的协商力度,以准司法化的手段解决争议,既捍卫国家主权,又维护纳税人利益。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关键词】税收专约 MAP 相对国家主权 仲裁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税收行政合作法律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批准号:11AFX017
【分类号】:D996.3
【正文快照】: 一、税收专约争议解决传统方式及新发展(一)传统MAP方式的实施流程和缺陷税收专约是缔约国间缔结的双边或多边国际条约。其争议的解决长期遵循传统的国际条约争端解决办法,即缔约国间相互协商。税收专约争议事项的专业性很强且事关国家税收主权,目前国际社会主要是采用相互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永伟;;国家税收主权的绝对性考——以国际税收专约争议解决机制为视角[J];法商研究;2010年05期

2 黄文旭;曹阳波;;国际税收争议解决程序的革新[J];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3 朱炎生;;国际税收仲裁:美、德两国的经验与借鉴[J];税务研究;2013年08期

4 廖益新;;OECD国际税收仲裁机制评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玲;吕寅;李倩楠;;2013年中文仲裁研究文献综述[J];北京仲裁;2014年03期

2 刘宇;;国际税收强制性仲裁的美国经验及其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12年05期

3 吴礼宁;;论货币宪法的基本原则[J];河南社会科学;2012年09期

4 龙雨;;简析国际税收仲裁机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学理论;2013年35期

5 李涛;;税务相互协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涉外税务;2011年01期

6 张美红;;中外税收协定争议解决机制引入仲裁程序之论析[J];税务研究;2012年08期

7 阙占文;;关于中外税收协定引入仲裁程序的探索[J];税务研究;2013年01期

8 祁雪冻;;国际投资领域税收争议仲裁的新近发展及我国的对策探析[J];税务研究;2013年08期

9 王旭;;国际税收争议仲裁制度的法律评析[J];税务研究;2013年08期

10 武海燕;袁红兵;;TPP协定对国际税收争议的仲裁解决选择影响及中国应对[J];特区经济;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苏扬;基于客体转移视角的国际避税及防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应燕;预约定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朱玮琼;论国际税收协定争端解决机制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郭斌;国际税收协调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3 耿雅慧;国际税收协定争议仲裁制度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4 王莹;国际税务争议仲裁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张佳佳;转让定价争议解决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年

6 徐贝;纳税人在国际税收仲裁中的地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3年

7 王欣;OECD国际税收仲裁机制中纳税人地位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8 危俊洁;OECD强制性仲裁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梦蝶;国际税收情报交换制度视野下的纳税人隐私权保护[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孙文博;解决国际税收争议的国际法方法及其不足[J];福建税务;2003年07期

2 王国璋 ,徐建华 ,孙文博 ,潘贤掌;国际税收争端解决机制分析[J];福建税务;2003年12期

3 苏丽萱;国际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适用中的争端与仲裁[J];涉外税务;1998年06期

4 孙文博;国际税收仲裁为何停留于“纸上谈兵”?[J];涉外税务;2003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曾皓;国际税收协定争议的仲裁解决方法[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2 何苗;转让定价争议解决方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涌;试论邓小平的国家主权观[J];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00年01期

2 季正矩;全球化对国家主权的模铸和侵蚀[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1年06期

3 刘早荣;对国家主权基本特征的再认识[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李志敏;知识经济时代国家主权再认识[J];现代国际关系;2001年07期

5 文峰,聂爱生;国家主权的现实状况[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年05期

6 杨新梅;浅析高科技发展对国家主权的影响与挑战[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7 朱艳圣;全球化与国家主权[J];青海社会科学;2001年03期

8 张骥,武树霞;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建构[J];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01年03期

9 王存福;全球化时代国家主权的演变及我国的对策[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10 聂理纲;卫星传播对国家主权概念的影响[J];国际政治研究;200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明;陈国良;宋涛;;新时期维护国家主权思想理论的奠基者[A];海南省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入选论文集[C];2006年

2 洪永红;;吸引外资与维护非洲国家主权[A];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学术丛书——20世纪外国经济法的前沿[C];2001年

3 赵月枝;;数字时代中国对国家主权和技术自治的维护:希望、讽刺与不确定性(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4 张晓声;;WTO争端解决中的国家主权[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2辑)[C];2007年

5 薛桂芳;马英杰;胡增祥;;论中国海岛立法的必要性[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5年卷第二期[C];2005年

6 曹泳鑫;;和谐世界的历史基础:国际体系转型与理论反思[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7 John B.Bellinger;季烨译;;美国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A];《中国海洋法学评论》2009年卷第1期[C];2009年

8 史小红;;论孙中山的“对外开放主义”思想[A];“孙中山与近代中国的开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程爱勤;;论菲律宾以“国家安全原则”主张南海诸岛主权的国际法法理悖论[A];2009中国海洋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郑大华;朱蕾;;论辛亥时期的国民观[A];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思想[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欧阳志远;国家主权视野下的科学主权[N];光明日报;2009年

2 武警陕西省总队 向军;网络主权也是国家主权[N];解放军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黄广南;志存高远:突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N];海南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严正 马剑;国家主权不可侮[N];人民日报;2000年

5 李云龙;国家主权过时了吗?[N];学习时报;2001年

6 钟声;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N];人民日报;2013年

7 山东检验检疫局 姜军;行使国家主权 维护全民利益[N];中国国门时报;2013年

8 本报记者 张媛 本报通讯员 田义伟;维护国家主权安全保障国家和平发展[N];法制日报;2013年

9 杨均平 刘旭;生态问题与国家主权[N];中国国防报;2001年

10 ;《国家主权新论》[N];福建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磊;国家形象及其对国家间行为的影响[D];南开大学;2009年

2 罗晋京;论跨国银行法律规制对国家主权的影响[D];暨南大学;2009年

3 陈丽明;民族联合途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徐晓明;全球化压力下的国家主权[D];复旦大学;2004年

5 孔庆茵;论国际体系与世界新秩序[D];吉林大学;2005年

6 刘凯;全球化发展背景下国家主权自主有限让渡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7 宋云霞;国家海上管辖权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刘文波;当代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崛起互动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9 韦宗友;制衡、追随与不介入:霸权阴影下的三种国家政策反应[D];复旦大学;2004年

10 于海洋;帝国主义批判与世界国家的规范性探讨[D];吉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海英;网络化时代的国家主权[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2 段元秀;论国家主权的变动及新型国家主权观的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盛蕾;国家主权层次理论的适用性[D];外交学院;2009年

4 郭泽军;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家主权面临的挑战[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魏巍;国家主权与国际区域自治[D];广西师范大学;2009年

6 周小霞;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的影响[D];武汉大学;2005年

7 苏萍;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共产党与国家主权的收回[D];大连海事大学;2006年

8 王(王争);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国家主权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邢晓红;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的挑战[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10 宋蔼丽;联合国对国家主权影响的历史与现实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6225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6225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0ac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