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政治的终结——国际法治的目标探究
本文关键词:大国政治的终结——国际法治的目标探究
【摘要】:大国政治是当今世界秩序、国际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其具有现实性,但存在明显缺陷,所以需要予以变革和消解。具体方案有多种可能,可以通过新兴大国遏制大国政治,也可以通过小国之间的团结制约大国政治,更可以通过国际制度消解大国政治。除了这种外在约束之外,大国自身的观念变革也可以改变大国政治的状态。归根结底,大国政治的终结有待于法治解决,需要国际格局从简陋发展到精致。终结大国政治是未来国际关系的理想,这一理想非一时一刻可能实现。但是人类为了未来的发展,必须采取坚实的手段为这一理想而努力。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大国政治 国际制度 国际格局
【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后期项目(11JHQ015) 吉林大学青年学术领袖培育计划(2012FRLX10)
【分类号】:D99;D80
【正文快照】: 一、导论大国政治,或称强权政治,在文化上体现为大国沙文主义,在行动中体现为霸权主义。大国、强国把本国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在同弱小国家的交往中表现出大国民族优越感,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甚至粗暴地干涉别国内政,不尊重以至侵犯别国的主权和独立,谋求全球或者地区的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志鹏;;从自由走向发展:后危机时代的国际贸易治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华;;国际刑法概念之辨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张卫彬;;国际习惯法在我国适用探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3 陈玮;;论我国保障措施程序制度之不足及完善[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姜雪来;赵艺;;国家责任分担原则: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新补充[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10期
5 刁伟民;;论国际航空保安公约在中国的适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王维林;法律全球化:一种概念的考察[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梁俊艳;;全球视野下康乾盛世研究学术史回顾[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刘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法基本原则的发展[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9 陈卫东;;条约入宪基本问题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10 郝新东;论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的财政金融政策──兼谈对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借鉴[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王传丽;;WTO——一个自给自足的法律体系——兼论一国四地经贸关系新发展[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二)[C];2003年
3 刘勇;;WTO成员并未承担防止和避免“倾销”的条约义务[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4 刘继勇;;国际法与国际关系论[A];当代法学论坛(二○○九年第2辑)[C];2009年
5 周倩;;论儒家思想与中国古代“协和万邦”的外交政策[A];孔学研究(第十二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二次学术研讨会暨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6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7 刘志云;;中国国际法学的繁荣之路:一种引入国际关系理论分析的路径[A];“2020年的国际法”暨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论坛会议论文集[C];2011年
8 温树斌;;关于国际法“法律性”的辩证思考——理论和实践的视角[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9 孙章季;;国际法与和谐世界的构建[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10 张华;;论尊重人权作为国际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影响[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磊;当代国际法中的承认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艳娜;富兰克林·罗斯福与印度的非殖民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卫莉;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周玉芝;凯尔森法哲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孙兴杰;帝国·霸权·区域:权力边界与东方问题的演进[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键;冷战后中国东亚外交战略的学理分析[D];外交学院;2011年
8 邱一川;世界博览会主办国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的协同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张卫明;晚清中国对国际法的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温融;应对气候变化政府间合作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华;关于构建中国体育仲裁制度及相关理论问题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恽艳茹;论东盟不干涉内政原则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韩逸畴;论北极地区之国际法治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彭朔弦;《开普敦公约》在我国适用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民;外空立法的优先性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顾绍文;1996年HNS公约的新发展及我国对该公约的应对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邓颖娴;强制性体育仲裁的法律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刘亘;中非双边投资条约(BIT)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王惠;国际优惠关税政策的变迁及其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郭亦彦;《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实施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木珠;;WTO体制下普惠制的变化与未来——以欧盟新普惠制方案为实证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逸舟;;未来20年国际关系趋势及中国的应对[J];领导文萃;2011年10期
2 丁建伟,卢凌宇;略论冷战后的国际格局:一种理论的视角[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3 赵九州;;浅析当今“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J];法制与社会;2009年01期
4 严昭;;新世纪国际战略格局的变化与中国和平发展[J];新重庆;2010年07期
5 叶江;殷翔;;现实主义与新自由制度主义权力观之比较分析——兼谈不同权力观对当代国际格局的不同理解[J];国际政治研究;2008年01期
6 陈玉刚;;金融危机、美国衰落与国际关系格局扁平化[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9年05期
7 巴殿君;;论东北亚区域制度化合作的外部干预与内部制约[J];东北亚论坛;2010年04期
8 钱文荣;;浅析后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和秩序[J];和平与发展;2010年05期
9 陈玉刚;;国际关系变迁与中国外交战略选择[J];教学与研究;2009年10期
10 R·艾斯罗德 ,R·考恩 ,刘海涛;无政府状态下赢得合作的策略与机制[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1996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玮;;国际制度对非成员国的作用[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2 阮金之;;国际制度的群体视角[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3 余建军;;身份、规范与利益——理解中国国际制度行为转变的观念途径[A];中国的前沿 文化复兴与秩序重构——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青年文集(2006年度)[C];2006年
4 杜娟;;国际制度的理性设计论:理性主义国际制度研究的新发展[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5 徐秀军;;新自由制度主义的国际合作理论:文本解读与反思[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6 王耀东;;论国际格局的发展态势[A];和谐世界 和平发展与文明多样性——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6年
7 曲博;;开放经济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新进展[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8 殷翔;;国际机制研究与美欧反恐合作[A];评价国际关系理论:各界与进步——2007年博士论坛[C];2007年
9 吴文兵;;国际机制变迁的动因及其批判[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10 徐婷;;自由制度主义国际合作理论的成就与不足——以国际气候变化合作制度为例[A];国际关系研究:合作理论及争鸣——2008年博士论坛[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力;美国战略调整对国际格局的影响[N];学习时报;2002年
2 杨森;国际格局注入新变数[N];中华工商时报;2002年
3 张宇燕;对当今国际格局的几点思考[N];文汇报;2004年
4 魏红霞;中美关系与国际格局[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
5 吕耀东 王广涛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国际格局导致中日“不正常”历史[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世界将向何处去[N];社会科学报;2001年
7 李勇;美高调回应日本对国际格局的挑战[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冯绍雷;美欧俄将出现重大利益分歧[N];文汇报;2003年
9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杨毅;国际制度的改革和重建为中国提供机遇和平台[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 杨成绪;冷战葬礼后的求同存异[N];文汇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工;中等强国的崛起与中国外交布局的调整[D];中共中央党校;2012年
2 王玮;跨越制度边界的互动——国际制度与非成员国关系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3 王明国;国际制度有效性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4 贾烈英;无政府性与国际制度有效性的实证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5 李海龙;跨大西洋安全关系的制度化:从理性选择到社会建构[D];山东大学;2010年
6 马兰起;脆弱性博弈与非霸权体系下国际制度的创建[D];外交学院;2010年
7 郑泽民;亚太格局下的南中国海争端[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8 顾坚;中阿关系中的双边认知(1949-2009)[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9 王洪涛;中美结构性矛盾辨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封永平;大国崛起困境的超越:认同建构与变迁[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均山;中国参与准则型国际制度:中国参与APEC的案例研究[D];外交学院;2005年
2 雷文佳;中国在国际秩序演变中的国家身份定位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3 彭金星;冷战后时代战争与国际秩序的关系[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辉;新中国“突围外交”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祝钱沁;美国战略文化二元特征的平衡性研究[D];外交学院;2010年
6 贺之杲;FPA视角下欧盟共同外交政策的新特点[D];山东大学;2011年
7 王耿;当代世界反美主义原因探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旗;战略文化变迁与当代中国外交转型[D];山东大学;2012年
9 李晓燕;国际制度的作用及其发展前景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10 孙玉华;国际政治格局“无极化”论说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569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656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