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事仲裁中国家执行豁免问题研究
本文关键词:国际商事仲裁中国家执行豁免问题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商事仲裁 绝对豁免主义 相对豁免主义 国家商业行为
【摘要】:国家主权豁免问题历来是一个兼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国际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入,国家越来越多地从事一般自然人、法人的行为,引起了一系列国家与私主体之间的商事纠纷。国际商事仲裁作为解决国际商事争端的重要手段,在解决涉及国家为主体的商事纠纷时却遇到来自国家主权豁免权的挑战。 对于仲裁庭的管辖权和仲裁裁决执行地国法院的管辖权,当事国一般情况下没有异议。但对于针对国家财产的仲裁裁决执行,当事国通常会主张享有主权豁免以此进行抗辩。发达国家一般采用限制豁免主义,当事国的行为一旦被定性为商业行为,则不再享有执行豁免。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绝对豁免主义,国家的行为都享有执行豁免,如我国。然而,随着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限制豁免主义,我国坚持绝对豁免主义的立场使我国在国际商事交往中处在一个较为尴尬的地位。一方面,我国对他国财产不具有管辖权而采用限制豁免主义的国家对我国国家财产却具有管辖权;另一方面,主张绝对豁免主义抗辩仲裁裁决执行成功后,并非免除了债务,而是使商事纠纷回到了外交解决途径,这似乎剥夺了与我国进行贸易的私主体的司法救济权利。本文主要通过对基本理论的阐述、具体案例的分析,探讨我国采取限制豁免主义的可能性。 首先,笔者在文章的第一、第二部分对国家豁免理论、国际商事仲裁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阐述了国家豁免权只能存在于国际商事仲裁的执行过程中的基本观点; 其次,第三部分主要列举了国际公约、国际商事仲裁机构仲裁规则、某些国家国内法对于仲裁裁决执行中的国家豁免权的相关规定。具体包括:1972年的《关于国家豁免的欧洲公约》、《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2012)、《1965年华盛顿公约》、《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2004)、美国《外国主权豁免法》1988年修正案、英国1978年《国家豁免法》; 再次,第四部分分别对合同仲裁和条约仲裁列举具体案例进行分析。主要对执行地法院的管辖权、司法审查以及国家行为商业性质的判断进行系统分析; 最后,第五部分针对我国主张的绝对豁免原则,提出我国采用限制豁免主义的可能性,并着力对限制豁免主义中的商业行为的定性、可执行的国家财产范围进行严格限制。 笔者相信,我国在不久的将来采用限制豁免主义是不可避免的。然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能够在保护私主体利益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我国国家利益,这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关键词】:国际商事仲裁 绝对豁免主义 相对豁免主义 国家商业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D997.4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0
- 一、国家豁免的理论根据及发展历程10-12
- (一) 国家豁免的理论根据10-11
- (二) 国家豁免理论的发展11-12
- 二、国际商事仲裁中的国家豁免12-17
- (一) 国际商事仲裁之概述12-14
- (二) 合同仲裁中国家主权豁免的放弃14-16
- (三) 条约仲裁与国家豁免16-17
- 三、涉及国家执行豁免的国际商事仲裁之法律规制17-21
- (一) 《关于国家豁免的欧洲公约》的相关规定17-18
- (二) 《国际商会国际仲裁院仲裁规则》(2012)的相关规定18
- (三) 《1965年华盛顿公约》的相关规定18-19
- (四) 《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的相关规定19-20
- (五) 国内法的相关规定20-21
- 四、涉及国家执行豁免的国际商事仲裁之实践21-36
- (一) 涉及国家执行豁免的国际商事仲裁之概述21-25
- (二) 条约仲裁中涉及国家执行豁免的实践25-28
- (三) 合同仲裁中涉及国家执行豁免的实践28-36
- 五、我国商事仲裁关于主权豁免的立法展望36-42
- (一) 我国有关国家主权豁免的国内立法以及签署的条约37-38
- (二) 我国对执行豁免采用限制豁免主义的可能性38-42
- 参考文献42-4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世银,张可越;试论国际合同及其争端的法律适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田晓云;中国内地、香港、澳门继承法律适用规则研究[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3 阎愚;;法律规避与意思自治[J];北方论丛;2010年02期
4 宣增益,朱子勤;论20世纪西方国家国际私法学的发展[J];比较法研究;2000年02期
5 齐湘泉;;国际商事争议缺员仲裁合法性质疑[J];比较法研究;2011年05期
6 孟思洋;;从“当事人意思”探究瑞士商事仲裁协议效力扩张之理论与实践[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李彬;;浅析国际商事仲裁中当事人的风险与防范[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范莹璞;;论瑕疵仲裁协议之效力认定[J];北京仲裁;2007年02期
9 李霁;;论国际商会示范仲裁条款在中国的效力——实证分析和理论探讨[J];北京仲裁;2007年02期
10 吴正坤;;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2007年仲裁规则述评[J];北京仲裁;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其生;杨泽伟;张辉;许威;;中国国际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2 温树斌;;关于国际法“法律性”的辩证思考——理论和实践的视角[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3 杜焕芳;;涉外民商事案件管辖权实证研究——一个以司法为中心的考察[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4 应坚;范剑虹;;澳门仲裁裁决异议立法的比较研究[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私法卷)[C];2006年
5 宋云博;;国际私法人本论——论国际私法的“人本原则”[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卜璐;;浅议仲裁的经济性[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季烨;;国际投资条约中投资定义的扩张及其限度[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8 张俊国;;论仲裁裁决司法审查的现状及对策[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玫黎;宋秋婵;;法院与仲裁庭“伙伴关系”论[A];中国仲裁与司法论坛暨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刘亚军;陈金涛;;网络环境下的域名保护——兼析网络时代域名与商标冲突的司法管辖与法律适用[A];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2002)[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翔;当代国际商事仲裁实体法适用之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吕鸣;《鹿特丹规则》与相关货物运输公约的冲突及其协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4 宋云博;国际货物销售合同违约责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力;国际民事诉讼管辖权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杜新丽;法律选择方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高晓力;论国际私法上的公共政策之运用[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鞠海亭;网络环境下的国际民事诉讼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9 张露藜;国家豁免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10 李志文;船舶所有权法律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管晓中;国际证券侵权关系之管辖权与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浩;间谍活动的国际法规制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高雁;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施益;论国际商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中的公共政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罗婷;论国际商事仲裁第三人制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鑫;ICSID仲裁机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梁娜;合并仲裁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彭明媚;体育仲裁第三人问题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9 曲怡;论国际民诉管辖权积极冲突的协调与解决[D];苏州大学;2010年
10 于晓丽;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制度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6981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698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