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国际法论文 >

两岸合作维护海洋权益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9 20:19

  本文关键词:两岸合作维护海洋权益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南海 钓鱼岛 海洋权益 两岸 合作


【摘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海峡两岸共同面临着南海和钓鱼岛争端。两岸无论在南海还是钓鱼岛问题上都持有基本一致的立场,也有过共同维护主权的历史。大陆地区的南海政策与钓鱼岛政策日渐积极和主动;台湾地区的政策曾经一度出现倒退,随着马英九的执政重新回复"正轨"。两岸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都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海洋法律制度,为主张主权和相关权利奠定了法理基础。两岸在"历史性水域"、太平岛的利用、钓鱼岛的行政建制、海上航行安全、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存有广阔合作空间。两岸在维护海洋权益上谋求合作,符合两岸的根本利益,未来合作维护海洋权益的前景值得期待。
【作者单位】: 国际关系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
【关键词】南海 钓鱼岛 海洋权益 两岸 合作
【分类号】:D993.5;D922.6
【正文快照】: 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越在2010年接受香港中评社访问时表示,钓鱼岛和南沙群岛是两岸有共同点的议题,维护岛礁、海域的主权和管辖权,也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两岸对此应该共同合作。[1]维护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的主权,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金明;南海主权争端的现状[J];南洋问题研究;2002年01期

2 冯梁;王维;周亦民;;两岸南海政策:历史分析与合作基础[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10年04期

3 林红;;论两岸在南海争端中的战略合作问题[J];台湾研究集刊;2010年01期

4 祝捷;;论两岸海域执法合作模式的构建[J];台湾研究集刊;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凤岚;;亚太国家的海洋政策及其影响[J];当代亚太;2006年05期

2 李晨阳;邵建平;;论白礁岛主权争端及其对新马关系和东盟发展的影响[J];东南亚研究;2009年01期

3 李帅;;新世纪以来南海问题研究综述[J];法制与社会;2011年35期

4 陶连洲;;矛盾与选择:中国崛起背景下的南海问题[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5 王公龙;;美国南海政策调整与两岸南海合作的空间[J];国际论坛;2011年06期

6 陈聪;张红生;;南海主权争端的法律问题与法律准备[J];河北法学;2009年12期

7 赵亚娟;;论两岸保护台湾海峡水下文化遗产之合作机制的构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8 时永明;;南海问题与中越关系[J];和平与发展;2011年06期

9 欧阳欢子;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思考[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10 张晓璇;;中菲南海争端与海洋主权的法律保护[J];理论界;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增刚;;无政府状态下的产权形成与保护——兼论中国海洋权益维护[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韶阳;南沙群岛价值分类评价和开发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朱晓鸣;新时期中国海上危机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杨;南海问题的以和求和[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乔芬;中菲南海争端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侯晓敏;新一轮南中国海争端问题的起因及其解决思路[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金苏源;海峡两岸在南海问题上的战略合作探论[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冯立铨;南沙群岛主权争端的国际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冯波;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的粤桂“东盟政策”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7 马丽;南海争端解决模式比较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詹丹凤;南海争端的国际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王萌;南海争端中各国权利主张的法理分析及中国的对策[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李睿妍;论南中国海海洋资源权益争端及对策探析[D];青岛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周叶中;祝捷;;论海峡两岸和平协议的性质——中华民族认同基础上的法理共识[J];法学评论;2009年02期

2 周叶中;祝捷;;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内涵——基于整合理论的思考[J];时代法学;2009年01期

3 张春英;海峡两岸对南沙和西沙群岛主权的共同维护[J];军事历史;2003年05期

4 戎振华 ,邹珲;现实困境与未来调整——台湾南海政策评析[J];舰载武器;2004年01期

5 张友骅;;从台湾视角看南海风云[J];南方人物周刊;2009年14期

6 郑泽民;;太平岛建机场,台湾当局又耍新招[J];世界知识;2006年04期

7 汪曙申;;两岸应思考合作共同保卫南海[J];世界知识;2009年12期

8 林红;;论两岸在南海争端中的战略合作问题[J];台湾研究集刊;2010年01期

9 王淼;生万栋;董春梅;范玉珍;;我国现行海上执法体制的弊端与改革对策[J];软科学;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增华;;海权的发展趋势及中国海权发展战略构想——兼论海上行政执法力量兴起对中国海权发展的影响[J];中国软科学;2009年07期

2 袁峰;;基于利益调和的平衡行政路径选择[J];上海城市管理;2010年02期

3 聂倩;;浅议我国海洋法如何适应国际海洋法新发展[J];商品与质量;2011年S2期

4 陈军;;行政法发展趋势分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杨寅;公私法的汇合与行政法演进[J];中国法学;2004年02期

6 代振华;;中部合作促进就业法律问题研究[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7 俞海;;论当前形势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的措施[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0年04期

8 于宜法;马英杰;薛桂芳;郭院;;制定《海洋基本法》初探[J];东岳论丛;2010年08期

9 吴龙植;;中韩两国海上执法机构及其合作研究[J];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0年03期

10 朱坚真;张庆霖;乔俊果;师银燕;;南海权益保护与海洋竞争力培植[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4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建飞;;浅谈中国海洋权益所面临的形势及应对措施[A];2011年苏浙闽沪航海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臧建忠;;对统一海上执法主体的思考[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3 杨洁;黄硕琳;;日本海洋立法现状及其影响[A];渔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方式转变——2011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姚慧娥;;论面向新世纪我国海洋法制建设的完善[A];水资源、水环境与水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3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儒德;重视专属经济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N];中国海洋报;2002年

2 中国海监总队党委书记、常务副总队长 孙书贤;中国海监:护卫国家海洋权益[N];中国国防报;2008年

3 记者 赵建东;为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做出突出贡献[N];中国海洋报;2011年

4 本报评论员;坚定不移地捍卫海洋权益[N];中国海洋报;2011年

5 陆儒德;国家海洋权益不容侵犯[N];中国海洋报;2002年

6 国家海洋局局长 王曙光;强化海洋工作 维护海洋权益[N];人民日报;2001年

7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王诗成;海岛立法与管理事关国家安全战略[N];中国海洋报;2006年

8 特派记者 宋华;尽早制定中国海洋基本法[N];深圳商报;2007年

9 记者 董立万邋通讯员 张华明;积极推进海岛立法[N];中国海洋报;2008年

10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 珂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 谭柏平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陈忠萍;论我国海岛法的基本原则[N];中国海洋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柏平;我国海洋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沈洁;论中国与菲律宾南海诸岛争端[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冬青;行政协助制度研究[D];山西大学;2007年

3 常虹;维护我国的海洋环境权益的法律分析及对策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高昆;对我国周边国家海洋执法实践的研究及启示[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戴寅;论行政过程中的协商机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7年

6 蒋德玉;论我国海上执法管理体制的完善[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万月月;中国海洋行政执法主体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宋慧敏;日本《海洋基本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姜丽丽;论中国海洋维权执法[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10 张同斌;试论统一我国海上执法队伍的必要性与可行性[D];大连海事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70277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70277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7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