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运输延误及判断依据
本文关键词:航空运输延误及判断依据
更多相关文章: 航空运输延误 航班延误 合理延误 不合理延误 判断依据
【摘要】:航空法中的延误包括航班延误和航空运输延误,航空运输延误不等同于航班延误。航空运输延误概念和判断标准在航空法中未有明确规定,司法实践和学理研究中提出过约定时间说、约定时间说和合理期间说相结合以及运输对象说,力图明晰航空运输延误的概念;因航空运输对象不同,故以运输对象说为依据对航空运输延误的概念进行界定是合理的。航空运输延误是一种事实,应以航空运输合同为基础进行判定。将航空运输延误分为合理延误和不合理延误是必要的,可依航空运输延误产生的原因分野二者范围,以确定承运人对因延误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赔偿责任。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关键词】: 航空运输延误 航班延误 合理延误 不合理延误 判断依据
【基金】:国务院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项目《航空法立法研究》(GKG200802017)成果之一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青年科技创新基金(人文社科类)重点项目《航空运输延误的法律规制研究》(NR2014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22.296;D993.4
【正文快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16)一、问题提出2015年7月10日,中国民航局发布了《2014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2014年我国客运航空公司平均航班正常率为68.37%,平均延误为19分钟1。公报除了显示我国航班延误较为严重之外,还引起笔者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国外怎样处理航班延误[J];四川统一战线;2004年09期
2 雷丽星;航班延误的政策和立法探讨[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杨惠,吴桐水;关于国内客运航班延误的几个法律问题——兼及相关法律的完善[J];河北法学;2005年08期
4 李富成;;航班延误别总拿老天爷说事儿[J];法人杂志;2006年09期
5 胡超容;;试析航班延误的法学概念[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6 朱子勤;陈娟;;试析我国有关航班延误的法律规定[J];行政与法;2008年11期
7 梁琼;;浅议航班延误的法律问题[J];市场论坛;2008年01期
8 王乾;;我国航班延误的法律问题探究[J];知识经济;2010年16期
9 宋益敏;;论航班延误的法律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0年26期
10 金艳;;我国民航航班延误引起的相关法律思考[J];法制与社会;2010年3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苗苗;;治理航班大面积延误 提升中国民航运行品质[A];探索 创新 交流(第4集)——第四届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文集[C];2010年
2 韩明亮;王青勇;;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航空公司改善航班延误程度的研究[A];中国企业运筹学[2011(1)][C];2011年
3 ;降低过站航班因机务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误率[A];山东省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QC成果集[C];2002年
4 卢伟;;我国民航业航班延误现象的空域拥堵因素分析[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5 陈穗军;肖海平;;粤琼两省天气原因导致航班延误的气候特点分析[A];中国气象学会2006年年会“航空气象探测、预报、预警技术进展”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6 蒋立辉;张倩;;基于GSM短消息的航班延误通知系统的设计和应用[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7 王勇;;浅析航班延误后的地面服务工作[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涂露芳;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误应赔偿[N];北京日报;2004年
2 记者 窦红梅;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方案半年之内公布[N];北京日报;2005年
3 林红梅;垄断是航班延误之结[N];中国改革报;2004年
4 张先国 杨兴国;拨开航班延误的“体制迷雾”[N];中国改革报;2005年
5 刘思敏;“引爆”航班延误[N];中国旅游报;2004年
6 彭建华;航班延误 服务不延误[N];中国民航报;2005年
7 ;航班延误后我们该做什么[N];中国民航报;2005年
8 张连升;发挥行业系统性优势 提高航班延误应对能力[N];中国民航报;2005年
9 路奎元;旅客热盼提高不正常航班服务水平[N];中国民航报;2005年
10 张先国 杨兴国;航班延误背后的“体制迷雾”[N];中国审计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小平;航班延误情境下旅客群体性突发事件致因机理及预警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2 陈海燕;动态数据驱动的航班延误预测关键技术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3 曹卫东;基于改进贝叶斯网络结构学习的航班延误波及分析[D];天津大学;2009年
4 刘玉洁;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航班延误与波及预测[D];天津大学;2009年
5 贾传亮;航空公司正点率考核与飞行员培养规划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6 姚韵;航空公司不正常航班管理和调度算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7 张米;航空公司机组排班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14年
8 王巡;航空客户消费行为分析与航班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063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706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