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外交保护之国籍持续原则的存废
本文关键词:论外交保护之国籍持续原则的存废
更多相关文章: 国际法 外交保护 国籍持续原则 国际法委员会 外交保护条款草案
【摘要】:外交保护是当代国际法的重大问题之一,而国籍持续原则是外交保护的实施条件。虽然国籍持续原则得到诸多条约、判决、草案以及著作的认同,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质疑该原则是否属于国际习惯法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这种质疑的基础上,学界关于该原则的存废出现了分歧。然而,国籍持续原则存废之争的双方观点和理由实际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妥协的折中方案应运而生,这体现在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2006年二读通过的《外交保护条款草案》第5条中。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复旦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国际法 外交保护 国籍持续原则 国际法委员会 外交保护条款草案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外交保护中跨国公司国籍认定法律制度研究”(2012M510096) 中国法学会部级课题“外交保护中的公司国籍问题研究”[CLS(2012)D234]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项目“对海外公司的外交保护与中国对策研究”(13YS084)的阶段性成果 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hdzf10003)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国际法学J51103)资助
【分类号】:D993.7
【正文快照】: 所谓外交保护(Diplomatic Protection),是指当本国国民在国外的合法权益受到所在国国际不法行为的侵害,且用尽了当地救济办法仍得不到解决时,国家对该外国采取外交行动以保护本国国民的国家行为。[1]1995年,联合国大会将外交保护列为当代国际法的重大问题之一,并同意联合国国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卫彬;;国际习惯法在我国适用探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2 朱作鑫;恐怖主义在国际法上相关对策综述——兼论我国法律有关规定[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黄小喜;;企业社会责任与SA8000标准体系[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4 江天尧;;中国调停外交的实践与分析——基于朝核问题的视角[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何艳梅;;国际赔偿责任的基本理论问题[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7期
6 张磊;;论外交保护的国籍持续要求及其例外规则[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7 蔡国美;;略论引进沉默权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8 张磊;;论主权国家对双重或多重国籍现象的排斥与接纳[J];湖南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9 王虎华;;论《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引渡机制[J];法学;2006年01期
10 王虎华;;论外交官的刑事管辖豁免及其国际法处治[J];法学;2010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郜尔彬;;论“人道主义干涉”的合法性[A];新中国60周年与贵州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魏明杰;;中国与国际条约60年[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3 颜海燕;;对于国际保护责任的思辨——以国际法的人本化理念为视角[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4 邱一川;邱一川;;国际组织法视野下的国际展览局——兼论其国际组织法特征对世博会主办国的影响[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5 张薇;;《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最新进展与争议[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吴琼;;国际法视角下气候变化争端的困境与出路——关注因纽特人的申诉[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分册[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琼;北极海域的国际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陶莎莎;海外中国公民安全保护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4 邱一川;世界博览会主办国法律制度与国际规则的协同关系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5 朱淑娣;WTO体制下国际贸易救济审查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罗国强;论新世纪国际法之本体[D];复旦大学;2006年
7 张贵玲;国际刑事法院管辖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8 马贺;欧盟区域刑事合作进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徐秀军;地区主义与南太平洋地区秩序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林爱民;国际投资协定争议仲裁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关于流失文物返还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官家辉;论海盗犯罪及其国际法管辖[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陈浩;间谍活动的国际法规制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江鹏;ICSID管辖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朱玮琼;论国际税收协定争端解决机制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李晓郛;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个体信息公开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史册;平衡的艺术[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蒋骅;论GATT/WTO争端解决机制中的非违反之诉[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李海博;国际非政府组织国际法律地位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马之遥;《鹿特丹规则》若干法律问题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磊;;论国际投资中对公司股东的外交保护[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9年09期
2 宋怀强;;解析《危险活动所致跨界损害案件中损失分配原则草案》[J];法制与社会;2010年34期
3 那力;;国际环境损害责任的两个重大变化[J];法商研究;2006年06期
4 万霞;;跨界损害责任制度的新发展[J];当代法学;2008年01期
5 殷敏;;外交保护的发展势态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05期
6 殷敏;;国际投资领域法人外交保护的特别问题[J];广西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7 梁西;论国际法的发展[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0年05期
8 黄惠康;国际法委员会的工作与国际法的编纂及发展[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6期
9 尹丹阳;;国际法与构建和谐世界——中国国际法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综述[J];西安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赵建文;国际法与国际社会[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乃根;;简论国际法在规范国际秩序中的作用[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2 张薇;;《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最新进展与争议[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3 张乃根;;试析《国家责任条款》的“国际不法行为”[A];和谐社会 价值·政策·制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6年
4 丛雪莲;;论国际法未加禁止之行为引起有害后果之国际责任[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公法卷)[C];2006年
5 黄伟;;也论国际法的等级[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6 钱晓萍;;论“政府犯罪”——国家不法行为体系中一个被忽视的环节[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7 石文龙;;和谐世界与中国国际责任理论之构建[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8 董箫;;拒绝司法与一国的国家责任[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9 李晓静;;论跨境环境损害的损失分担制度[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陈彬;;污染转移的法学解读[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三册)[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宇冠 张卫华;违反国际法者应当承担责任[N];法制日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慎思;信任、责任与期望[N];法制日报;2010年
3 郭发中;扩大国际学术交流 繁荣国际法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陈喜峰;国际法不成体系中的WTO法[N];人民法院报;2005年
5 宋杰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中国参与国际法律事务应更重视技术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6 杨晓强 匡为为;《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介绍[N];人民法院报;2005年
7 赵千喜;《联合国国家及其财产管辖豁免公约》述评[N];人民法院报;2006年
8 王可菊;一个事关国家利益的重要公约[N];法制日报;2005年
9 龚墒;什么是最惠国待遇原则[N];经济日报;2001年
10 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 黄德明 副教授 刘慧;《联合国特权和豁免公约》介绍[N];人民法院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莹;联合国国际法委员会的工作机制与成效问题研究[D];外交学院;2012年
2 李伟芳;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论[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3 顾婷;国际公法视域下的WTO法[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4 王海虹;国家豁免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李海滢;国际犯罪的基设性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6 李红;国际组织的责任[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7 何艳梅;国际水资源公平和合理利用的法律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8 殷敏;外交保护法律制度及其发展势态[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杨华国;论跨界环境损害的国际法律责任体系[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王秀梅;国家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伟忠;论危险活动所致跨界损害的损失分担制度[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陈燕萍;国际损害责任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张燕;《关于危险活动造成的跨界损害案件中损失分配的原则草案》评析[D];外交学院;2007年
4 后其洁;公司股东外交保护的国际法发展及我国的立法建议[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5 王艳;跨界损害的损失分配制度论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6 刘金霞;危险活动造成跨界损害的责任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7 陈长乐;国际法不成体系语境下的国际组织合作[D];厦门大学;2009年
8 田硕宁;跨界损害责任制度的新发展[D];外交学院;2009年
9 江悦;论条约解释中的国际法体系整合[D];外交学院;2009年
10 李爽;论国家责任法上反措施的条件与限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8323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832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