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承认与执行外国民商事判决审查中的程序公正问题
本文关键词:论承认与执行外国民商事判决审查中的程序公正问题
【摘要】: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是国际民事诉讼程序的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对外国法院作出的判决进行程序公正审查,已成为多数国家的共识,但我国法律中,没有在这一阶段进行程序公正审查的具体规定。因此,对于程序公正审查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由绪论、正文、结论三部分内容。第一章绪论部分是对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作出的概括性陈述。第二章是通过介绍三个我国法院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典型案例,总结其中关于程序公正审查的法律问题。通过分析相应的问题后,提出程序公正审查的具体内容应当包括审查诉讼程序中的送达、欺诈、当事人平等、裁判者中立四项。最后,结合程序公正理念的发展,提出程序公正审查在不同层次上的重要意义。第三章专门介绍关于程序公正的理论基础。程序公正具有其内在价值、外在价值以及独立价值。正是程序公正的这些价值,赋予了建立程序公正审查制度的必要性。与此同时,程序公正审查也由自然正义、正当程序及基本人权理论作为其自身的法理依据。第四章考察了各国法律以及国际条约中,关于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程序公正审查法律制度。各国对于程序公正的要求存在差异,因此各国通过签订条约、加强国际协作来解决这一问题。不仅如此,在欧洲的人权公约中也有关于法院程序公正审查的规定。因此,程序公正审查这一制度已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完善程序公正审查的法律制度,刻不容缓。第五章通过分析我国在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领域中的程序公正审查之立法现状,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完善我国程序公正审查制度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承认与执行 外国法院判决 程序公正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97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7
- 第1章 绪论7-8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7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7-8
- 第2章 程序公正审查问题的提出8-18
- 2.1 案情介绍8-12
- 2.1.1 日本公民五味晃申请中国法院承认和执行日本法院判决案8
- 2.1.2 中国拒绝承认和执行白俄罗斯最高经济法庭判决案8-9
- 2.1.3 波兰弗里古波尔公司申请中国承认波兰上诉法院判决案9-10
- 2.1.4 程序公正审查问题的总结10-12
- 2.2 程序公正审查的内容以及意义12-18
- 2.2.1 适当送达12-13
- 2.2.2 欺诈的排除13-14
- 2.2.3 当事人平等14-15
- 2.2.4 裁判者中立15
- 2.2.5 程序公正审查的意义15-18
- 第3章 程序公正审查的法理基础18-23
- 3.1 程序公正的价值18-20
- 3.1.1 程序公正的内在价值18-19
- 3.1.2 程序公正的外在价值19-20
- 3.1.3 程序公正的独立价值20
- 3.2 程序公正审查的必要性20-21
- 3.3 程序公正审查的法理依据21-23
- 3.3.1 自然正义21
- 3.3.2 正当程序21-22
- 3.3.3 基本人权22-23
- 第4章 程序公正审查的法律制度23-31
- 4.1 普通法系国家的程序公正审查23-25
- 4.1.1 英国23-24
- 4.1.2 美国24-25
- 4.2 大陆法系国家的程序公正审查25-26
- 4.2.1 德国25
- 4.2.2 法国25-26
- 4.2.3 日本26
- 4.3 《布鲁塞尔公约》体制中的程序公正审查26-28
- 4.3.1 《布鲁塞尔公约》中的程序公正审查27
- 4.3.2 《布鲁塞尔条例》中的程序公正审查27-28
- 4.4 海牙国际私法会议体系中的程序公正审查28-29
- 4.4.1 1999年海牙《民商事管辖权和外国判决公约》(草案)28-29
- 4.4.2 2005年《选择法院协议公约》29
- 4.5《欧洲人权公约》中的程序公正审查29-30
- 小结30-31
- 第5章 我国关于程序审查制度的立法构想31-35
- 5.1 我国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的程序审查之立法现状31-32
- 5.1.1 《民事诉讼法》中的程序公正审查31
- 5.1.2 中外双边司法协助条约中的程序公正审查31-32
- 5.1.3 我国参与国际公约中的程序公正审查32
- 小结32
- 5.2 完善我国程序公正审查制度的建议32-35
- 5.2.1 增加程序公正条款32-33
- 5.2.2 增加程序性欺诈的抗辩条款33-35
- 结论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敬荣;落实责任是保证行政程序公正的最低标准[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2 郑斌峰;;浅谈保障程序公正之法律举措[J];社科与经济信息;2002年07期
3 吴忠民;关于程序公正的几个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年04期
4 徐庆来,吴国栋;浅论程序公正价值[J];山东审判;2002年06期
5 虞宏达,章美林;程序公正的价值研究[J];行政与法;2003年11期
6 张菁;浅析法治社会下的程序公正[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9期
7 郝启秋;程序公正的价值与成本[J];安阳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8 田园;郭渐强;;实现我国司法程序公正的对策建议——由美国辛普森杀妻案引发的思考[J];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年07期
9 高记;马红宇;;程序公正的测量及研究操纵[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1年03期
10 李生斌;司法程序公正的历史性和时代要求——兼评我国司法程序公正的现状及其发展空间[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岳峰;;浅析刑事诉讼程序公正存在的问题[A];第五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陈惠忠;;律师与程序公正[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3 杨鸿台;;论社会程序公正与社会实体公正[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4 朱亚博;;如何从程序公正走向结果公正[A];七省市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优秀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新华社记者 吴涛;程序公正为正义之基[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2 李记;程序公正让舆论和公众期待落到实处[N];郑州日报;2013年
3 陈光中;程序公正的定位[N];北京日报;2005年
4 惠金阳;追求程序公正就是追求看得见的正义[N];江苏经济报;2007年
5 阮 北;实现程序公正及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N];人民法院报;2006年
6 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吕伯涛;公正与效率的价值取向[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尤海东 王清坤;程序公正的优先性[N];人民法院报;2003年
8 徐百柯;考试沦陷比没有考试危害更甚[N];西宁晚报;2012年
9 董妍;程序公正方能听“正”[N];工人日报;2013年
10 冯昌亮;官员子女升迁要程序公正[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蔡宗翰;民事程序公正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2 蔡长林;民事诉讼程序公正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凯;指向自我与他人的分配、程序公正信念对愤怒表达的影响[D];河南大学;2012年
2 范长亮;法院变更起诉罪名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年
3 梁翰林;论承认与执行外国民商事判决审查中的程序公正问题[D];上海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静;论程序公正[D];山东大学;2008年
5 苏雪菁;审判程序公正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马欣;对会计程序公正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7 段鹏飞;论程序公正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作用[D];西安科技大学;2005年
8 王立华;社会认同、分配结果对程序公正判断的影响[D];河南大学;2009年
9 覃孟孚;论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中的程序公正审查[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10 莫婷;论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判决中的程序公正[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493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guojifa/849359.html